Lei Jun's latest interview: Xiaomi has long given up on a quick victory

華爾街見聞
2025.09.26 03:3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小米 CEO 雷軍在 9 月 25 日的年度演講中表示,小米已放棄速勝,轉型為硬核科技公司。他回顧了小米的挑戰與轉型,介紹了新產品如 3nm 手機芯片和 SUV 小米 YU7 的成功。同時,他提到品牌形象因交通事故受到影響,並強調小米將專注於智能製造,努力贏得公眾信任。

9 月 25 日 19 時,小米 CEO 雷軍發表了自己的第 6 次年度演講,主題是《改變》。發佈會前,雷軍在微博上曝光了身穿印有 “正是闖的年紀” 字樣 T 恤的照片。雷軍專門在演講中拿出時間,表示這個 slogan 的靈感來自於他 28 年的好友,二次創業、轉型直播電商的凡客 CEO 陳年——雷軍講到這些時,正在抖音直播的陳年掩面流淚不已。

今年的演講,雷軍帶來的是小米玄戒芯片、小米造車背後的故事。從 2020 年首次演講,雷軍年度演講不僅是他個人思想的分享,更是觀察小米在特定發展階段,所面臨挑戰與轉型思考的窗口。

在數字層面,小米刷新了各種紀錄:小米財報、市值表現亮眼,首款 SUV 小米 YU7 上市後銷量強勁:3 分鐘大定超 20 萬輛,18 小時鎖單量突破 24 萬輛。今年 5 月,小米發佈了首款自研 3nm 手機 SoC 芯片 “玄戒 O1”,成為全球第四傢俱備該能力的企業。

但同時,小米的品牌形象也因意外事件出現鬆動。今年 3 月,小米 SU7 在安徽的交通事故導致三名乘客不幸遇難,進而引發全行業對輔助駕駛系統安全性的廣泛關注。隨後,小米 SU7 Ultra 車主們又針對挖孔版前艙蓋,在各大社交平台發起了維權行動。

近日,小米汽車召回了 11.7 萬輛小米 SU7。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產品召回技術中心稱:本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在 L2 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啓的某些情況下,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可能不足,若駕駛員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雖然雷軍沒有對此明確回應。但他在演講中回顧了小米過去 5 年的發展歷程,坦陳自己曾面對焦慮、黯淡的時刻,並最終 “逆天改命” 的故事,都無疑宣示着,雷軍相信小米能夠通過技術成長與蜕變,贏得公眾信任的決心。

會後採訪中,雷軍表示:小米要從互聯網公司堅定地走向智能製造的新戰場,轉型成一個硬核的科技公司。“硬核的科技公司跟互聯網公司不一樣。互聯網是機會驅動的,科技公司是使命驅動的。”

不久前,小米 17 跳過 “16” 命名,直接對標 iPhone 17 的代際,引發了全網熱議。“今天大家需要重新認識一下小米手機,跟 iPhone17 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 雷軍在採訪中稱。

在過去 5 年的高端化探索過程中,雷軍表示,小米一步步積累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論。“我們有三大引領:科技引領、認知引領、審美引領。每個季度都會組織研討,在高端化的過程中有哪些成績,遇到了哪些困難,或者掉到了哪些坑裏去。”

“我們還是要全心全意向蘋果學習,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個細節做好。蘋果是 360 度無死角,在每個領域裏面他們都下了很大的功夫。我們現在可能是先找 10 個點突破,接着找 20 個點突破,然後一步一步覆蓋更多的角度。” 雷軍説。

談與蘋果的競爭:對標蘋果,超越蘋果

問:小米直接從 16 跳到 17,引發了熱議。你説小米要全面對標 iPhone,怎麼理解這句話和這次改名?

雷軍:我們從小米 16 改名小米 17 引起的輿情,令我挺驚訝的。我們做手機 15 年,有很多人對小米還有一些刻板的印象,甚至看法很固執。今天大家需要重新認識一下小米手機,我覺得小米手機這一代的產品力是跨代升級的,跟 iPhone17 全系列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超越了。

5 年前我們提出對標蘋果,首先是要有勇氣,敢於對標世界第一。只有對標,你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並跑到領跑。在電池技術、屏幕技術包括散熱等方面,5 年前我們就開始用 VC 均熱板。今天我們的傳感器、潛望鏡,很多計算包括空間堆疊,都有非常多創新。

我想通過改名這個行動,讓大家重新認識一下小米手機,重新表達我們敢於挑戰世界第一的決心。

問:長期來看,你認為小米以及國產手機廠商與 iPhone 的競爭會呈現一個怎樣的走向和態勢?

雷軍:蘋果是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需要我們每一家公司都潛心學習,我覺得這一次 iPhone17 系列賣得非常好,網上的評價叫 “牙膏擠爆了”,他們相對過去的 iPhone 往前邁了一大步。但講實話,在很多技術領域裏面小米 17 都領先,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有信心全面對標。

我們跟蘋果的競爭可能還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我們還是要全心全意向蘋果學習,一步一步地把每一個細節做好。蘋果是 360 度無死角,在每個領域裏面他們都下了很大的功夫。

我們現在可能是先找 10 個點突破,接着找 20 個點突破,然後一步一步覆蓋更多的角度。我們提的全面對標,不僅僅是對標主要配置和參數,更多要在科技引領,在更多的體驗方面,要對標蘋果甚至超越蘋果。

談汽車產能提升

問:在產能提升上,小米汽車有哪些計劃?今年四季度的訂單消化能夠到達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雷軍:小米的汽車工廠整個自動化率一直做得非常好,同時我們也在不斷技改,不斷提高效率,調整排班。我們在 2 個月 20 天的時間,整個 YU7 交付了超過 4 萬輛。當然,距離廣大準車主的需求還有巨大的差距,但我們會不斷地努力提升。

到今天為止,小米進入汽車行業滿打滿算不到 1 年半,我們是去年 4 月 3 號才交的第一輛車,我認為我們幹得還不錯,但離大家的需求和要求差距還很遠。

我跟同事們説,高標準、高要求是好事,我們不要老覺得自己是汽車行業的新兵。這裏也跟大家做一個解釋和説明,我們正在快速提升生產效率。

問:小米汽車發佈之後,市場和用户的反饋非常熱烈,但也引起一些質疑,你如何看?

雷軍:小米汽車發佈以後,成為了全網被黑的最慘的品牌之一。這次 6 部委聯合行動打擊黑水軍黑公關,我們舉雙手支持。我們覺得整個汽車產業還是需要一個風清氣正的環境才能持續發展。

談高端化:還需要時間一點點學習

問:小米這 5 年發生了很大變化,你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雷軍:小米 15 年前創辦的時候,我們的使命就是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的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15 年前我進入製造業,就是想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推動科技的普及。

5 年前,我們發現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大家不再是稀缺時代,進入到了產能過剩、希望進一步升級的階段。所以我們經過反思以後,堅定地提出了高端化戰略,全面對標蘋果,希望能更好地滿足用户需求。

其實我們這 5 年,在手機的高端發展上下了很大功夫,跌跌撞撞摸索了很多經驗。

我們在做汽車的時候,堅定地做了高端車。今年我們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大家能看得到,小米汽車的含税均價為 289000 元,這跟 BBA 的價錢是差不多的。

所以今天小米汽車已經進入到了高端區間,Ultra 這款五六十萬的車,能賣這麼大的量。我越來越堅信,只要下功夫投入技術研發,就有機會把高端化完全做成。在手機、汽車取得經驗以後,我們今天也在推全品類高端化。

問:小米高端化進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雷軍:回顧過去的五六年時間,小米高端化遇到最大的壓力還是 2022 年。我們受全球經濟環境和地緣政治的影響,業績下滑了 15%,2023 年業績又下滑了 3%,對我們這麼大一家公司而言壓力是巨大的。

我們第一次做高端化也很緊張,沒想到第一年就遠超預期。大家覺得高端化很好做,然後就掉到了坑裏,再一點點走到今天,所以它是一個曲折前行的過程。

問:小米高端化推進過程中,核心受眾羣體也在發生變化,小米為此做了哪些努力?

雷軍:五六年前我們是一個偏男性的品牌。但今天小米汽車接近半數的用户都是女性,整個用户結構發生了變化。

在過去 5 年的高端化探索過程中,我們一步步形成了高端化的方法論。我們有三大引領:科技引領、認知引領、審美引領。我們每個季度都會組織研討,在高端化的過程中有哪些成績,遇到了哪些困難,或者掉到了哪些坑裏去。這個高端化的過程,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談汽車行業:很多車企都在摸着理想過河

問:你曾講到在高端汽車市場上,中國汽車全面領先。在其中,小米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雷軍:第一,小米在底盤技術、駕控、性能這些方面,向傳統豪車學習,比拼保時捷,這 100 多年來所有高端車都在紐北賽道打拼。小米是第一家把紐北當主場,認真把車的底盤、駕控做好的企業。

小米 YU7 來源:受訪者

很多人説你的車跑那麼快乾嘛?這是做車的基本功啊。只有在這麼快的極限情況下,才能把車做好。100 年來,所有車廠都是這麼做的。中國車廠現在才開始做這件事情,所以我相信在小米的引領下,會有越來越多的車重視駕控、底盤、汽車的機械素質。

第二,人車家全生態,包括生態互聯開放合作,這也是小米給市場帶來的新東西。此外,還有高度重視設計,小米現在已經做了幾十種車漆,且計劃在 3 年內再做 100 種。市面上大眾車型為什麼顏色很少?因為簡單、成本低、快。但我們認為,車的顏值也很重要。

問:小米也開放了汽車 IoT 的接口給所有車企,目前小米跟這些車企的合作到了一個什麼樣的進度?

雷軍:小米汽車是後來者,我們發自內心感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所有先行者。2023 年年底,我們用非常認真的方法致敬了整個行業的先行者,非常真誠地感謝大家所做的貢獻。小米作為後來者,還是享受了很多時代紅利。所以從第一天起,我們認為小米有責任幫助整個行業進步。我們是受益者,我們也要反饋整個行業。

所以我們加入汽車行業以後,一直強調合作共贏。在過去的一年半里,大家應該看到我們還是有效地推動了行業之間的合作。今天國產汽車大家都在進步之中,其實沒必要搞得很難看,而且這個市場也很大。

基於這一點,我們在推動 loT 的標準和協議的開放。小米的手機秒充協議全部免費,這可以讓更多的車能夠更好的支持小米手機,越來越多的車廠跟我們正在結盟和合作。

問:明天理想發 i6,你和蔚小理創始人關係也很好,造車之後如何評價蔚小理?

雷軍:順為和小米很有幸成為蔚來和小鵬的早期投資者。理想雖然早期沒有投資,但是理想跟我們都是北京企業,也有很多的合作。我非常欽佩李想為整個新能源汽車作出的偉大貢獻,我認為理想開創了大空間增程 SUV 這條路。大家低估了產品定義的價值,不少的車廠都是摸着理想過河的。

談組織:高管們吵架是常事

問:在籌備汽車和芯片這兩個大項目的過程中,你遭遇了哪些具體的挑戰?

雷軍:我此時此刻面臨的問題就是,定製服務到底成不成?

我非常慶幸小米內部的決策文化是非常民主的,大家經常吵得死去活來,翻天覆地。我也蠻喜歡這個環境,我覺得只有這樣的決策環境,老闆才不容易犯錯誤。

如果我一個人拍板,(汽車)定製服務幹了再説。但實際上他們反對是有道理的,全世界就沒有一個大眾品牌能把定製服務做好,因為真的很麻煩。只要有哪一點做得不好,用户肯定從頭到腳把你罵個死去活來。

小米還有一個很包容的文化,鼓勵你去試。只要你説得明白,風險可控,你就先去試。定製化服務就是小米今天在高端化遇到的又一個攔路虎,我今天講了我們很多內部的爭議,有的決定一爭爭一年,我們內部經常開共創會,一開一整天,從早上到晚上不停地吵。但是這種共創的氛圍,使我們決策的準確度大幅度提升。

如果 5 年後我們的定製服務真的成了一個很多高端客户喜歡的服務的話,我們就基本做成了。我都不想要掙錢,不虧錢就算成功了,我們真的為客户做到了體驗平權。

談未來:長期持續投入

問:未來 3~5 年,小米在銷量增長上有沒有找到什麼新解法?

雷軍:從全球來看,手機都是競爭特別激烈的市場,它的競爭難度甚至超過了汽車。蘋果、三星、華為都是這個星球上的科技巨頭,中國市場也是我見過最激烈的市場。6 個主要玩家的份額都很平均,都是 15% 左右的市場份額,各領風騷兩三個月,我們的 5 家同行都是很了不起的公司。

在這麼強大的同行競爭壓力下,我們早就放棄了速勝的可能性。兩年前我跟他們提的目標就是每年堅定增長 1% 的市場份額,看能不能 5 年時間做到 20% 的份額。小米是長跑型選手,時間越長我們越強大。過去的 5 年,小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可以再給小米 5 年時間看一看。

我們要向所有的同行學習,但我們也要在各個維度不留死角,做六邊形戰士。我們會從每一個維度去關注,跟對手差別在哪裏。

問:小米 17 系列中,採用了很多國產材料創新,小米在供應鏈自主化方面有哪些佈局?

雷軍:5 年前,我們就提出要轉型智能製造,轉型硬核科技公司,其核心是能力驅動,而不是賭機會。它需要 3 年 5 年 10 年的投入,持續研發,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

我對整個中國的工業越來越有信心,我們早期都在應用層的創新,這是我們中國公司的長處。緊接着到零部件級的芯片級創新,材料和核心的零部件創新。今天我們講的紅色發光主材,是中國國產公司第一次做到歐奈爾的材料級別。此外,我們的超級像素、電池技術等等也在突飛猛進地發展。

這些都得益於我們在手機業務對核心研發的長期、持續的投入。我們整個手機部的研發人員有 1 萬多人,過去我們講得少,其實小米下了很大的功夫。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