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 much capital expenditure will Alibaba add? Morgan Stanley says "3GW increase per year," while UBS says "1-2GW," with each 1GW approximately equal to 100 billion RMB in capital investment

據大摩測算,從 2026 年到 2032 年,阿里雲每年新增的容量將超過 3 吉瓦,這一規模與大摩預測的 2025 年整個中國市場 3-4 吉瓦的新增容量相當。瑞銀認為阿里雲的投資強度和持續性指引 “超出了市場預期”,該行測算阿里雲未來或將以每年新增 1-2 吉瓦的速度擴張其數據中心容量,這可能轉化為每年高達 1000 億至 2000 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本投入。
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透露的產能路線圖,預示着一場行業規模的鉅變。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及,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吳泳銘在大會上的表態釋放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吳泳銘透露,模型令牌(token)使用量每兩到三個月即翻一番,顯示出 AI 需求的爆炸式增長。
他還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 3800 億元人民幣投資的基礎上進行額外投資,進一步強化算力基礎設施。吳泳銘還預計到 2032 年,阿里雲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使用量將比 2022 年增長 10 倍。
9 月 24 日,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預計,阿里雲在 2026 年至 2032 年間每年新增的數據中心容量超過 3 吉瓦,幾乎等同於 2025 年整個中國市場的新增總量,這將為數據中心運營商等基礎設施供應商帶來持續且強勁的增長動力。
瑞銀集團認為阿里雲的投資強度和持續性指引 “超出了市場預期”,該行測算阿里雲未來或將以每年新增 1-2 吉瓦(GW)的速度擴張其數據中心容量,這可能轉化為每年高達 1000 億至 2000 億元人民幣的增量資本投入。
十年路線圖:每年新增一座 “中國市場”
大摩表示,全球數據中心的電力使用量預計將在 2033 年達到 2022 年的十倍,這一宏觀趨勢為雲廠商的大規模擴張提供了背景支撐。
大摩報告詳細推算了阿里雲的擴容路徑:以 2022 年約 2.5 吉瓦的容量為基準,十年後達到 25 吉瓦的目標,意味着其投資強度將在可預見的未來保持高位。該行預計,到 2026 年,阿里雲的容量將達到約 5 吉瓦,而從 2026 年到 2032 年,每年新增的容量將超過 3 吉瓦。
大摩表示,這意味着在 2026 年至 2032 年的七年間,阿里雲每年需要新增超過 3 吉瓦的容量,這一規模 “幾乎與我們預測的 2025 年整個中國市場 3-4 吉瓦的新增容量相當”。
這表明,僅阿里雲一家的資本開支,就足以支撐數據中心行業未來多年的增長
基於上述分析,大摩對數據中心行業持積極看法,認為強勁的令牌使用量增長、雲廠商資本開支的增加以及電力需求的飆升,都構成了直接利好。
報告重申對數據中心運營商 GDS 和 VNET 的 “增持” 評級,並視其為阿里雲持續高強度投資的 “關鍵受益者”。
另一方面,報告也提示了 AI 帶來的顛覆性風險。隨着 AI 原生應用逐漸成為主流,“AI 吞噬軟件”(AI eats software)的趨勢可能對傳統企業軟件公司構成負面衝擊。
投資強度超預期,每年新增資本開支或達千億級別
瑞銀在報告中將阿里雲的目標轉化為了具體的資本開支估算。該行分析師的測算如下:
首先,瑞銀估計阿里雲在 2022 年的數據中心總容量(IT 負載)約為 1.5GW。若以此為基準,十年後增長 10 倍意味着總容量將達到 15GW,即淨增加約 13GW。這相當於在未來十年內,平均每年淨增至少 1-2GW 的容量。報告同時指出,如果考慮到電力使用效率(PUE)的提升,實際的新增容量需求可能更高。
其次,瑞銀將其對容量增長的預測與資本投入進行了掛鈎。據該行估算,每 1GW 的數據中心需求,若全部用於 AI,大約需要 1000 億元人民幣的 IT 設備資本開支。基於此,每年 1-2GW 的新增容量,就直接對應着每年至少 1000 億至 2000 億元人民幣的新增資本開支。
瑞銀認為,這一測算結果顯著高於當前市場普遍預期,打破市場對於 AI 資本支出週期的可持續性以及超大規模廠商資本支出強度的懷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