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utsche Bank's "Ten Thousand People Survey": Young people's anxiety about job impacts from AI far exceeds that of older colleagues

德意志銀行調查顯示,18-34 歲的年輕員工對 AI 取代其工作的焦慮程度遠高於 55 歲及以上的年長同事,約四分之一的年輕人表示,“非常擔憂”。儘管 AI 應用日益普及,但用户對其信任度普遍偏低,尤其在醫療診斷和個人財務管理等高風險敏感領域,近四成受訪者表示不信任。
本文作者:龍玥
來源:硬 AI
人工智能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勞動力市場,但它在不同人羣中引發的情緒卻截然不同。
德意志銀行 9 月 23 日發佈的研報顯示,面對 AI 可能帶來的崗位衝擊,最熟悉數字世界的年輕人,反而對 AI 取代其工作的前景最為焦慮;而那些被認為與新技術有隔閡的年長員工,卻表現得異常平靜。
這份通過對美國和歐洲主要經濟體 10000 名員工的調查,揭示了 AI 時代下深刻的代際、地理和信任鴻溝。
年輕人飯碗不保?AI 焦慮的代際鴻溝已然形成
報告數據顯示,AI 引發的 “就業焦慮” 在不同年齡段之間存在巨大差異。
根據 dbDataInsights 在 6 月至 8 月進行的調查,在 18 至 34 歲的年輕員工中,高達24%的人對自己未來兩年內可能因 AI 失業感到 “非常擔憂”(擔憂程度評分在 8-10 分,滿分 10 分)。
相比之下,55 歲及以上的年長員工中,僅有10%的人持有同等程度的擔憂。

這種焦慮並非空穴來風。報告引用了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最新研究佐證了這一趨勢:
-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顯示,在軟件工程師和客户服務等受 AI 影響的職業中,22-25 歲年輕畢業生的就業率相較於 2022 年末的峯值已下降了 6%。
- 哈佛大學對美國簡歷和招聘數據的分析發現,採用 AI 的公司中,初級崗位就業率急劇下降,而高級崗位就業率則在上升。
- 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也顯示,近期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4.8%)已超過了全體工人的失業率(4.0%)。

這些數據共同描繪了一幅殘酷的畫面:AI 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首先從 “金字塔” 的底端開始。
AI 採用率的地理差異
除了年齡,地理位置也成為 AI 態度和採用率的關鍵分水嶺。
報告指出,美國人對 AI 取代工作的擔憂程度普遍高於歐洲人。在未來兩年的時間範圍內,21%的美國受訪者表示 “非常擔憂”,而歐洲這一比例為17%。報告認為,這可能反映了美國市場對 AI 技術更快的採用速度和更高的社會認知度。
在實際應用層面,差距更為明顯:
- 工作場景採用率: 美國以 56% 的比例領先,英國為 52%,而德國(41%)、法國和意大利則明顯落後。
- 家庭場景採用率: 西班牙以 68% 居首,高於歐洲主要經濟體 57% 的平均水平和美國的 59%。
這種差異表明,儘管個人層面的 AI 實驗在各地都在發生,但企業級的整合、治理和政策支持在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如英國)進展更快,這可能在未來轉化為國家間的生產力差距。
巨大的 AI 培訓缺口
面對 AI 帶來的挑戰,員工們普遍認識到技能重塑的緊迫性,但企業和社會的準備卻嚴重不足。
報告數據顯示,員工對 AI 培訓的需求極為旺盛。54%的美國員工和52%的歐洲員工希望在工作中接受 AI 相關培訓。然而,供給端卻存在巨大缺口:迄今為止,僅有約三分之一的美國員工和四分之一的歐洲員工表示接受過任何形式的 AI 工作培訓。

在企業培訓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員工開始 “自救”。約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和超過四分之一的歐洲人通過觀看視頻來學習 AI,約四分之一的人閲讀相關文章。儘管如此,仍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 3 到 6 個月內未採取任何措施進行自我教育。
信任赤字:AI 大規模應用的最後一道屏障
儘管 AI 技術在個人助理(美國使用率 61%,歐洲 50%)、內容創作等方面已獲得初步應用,但報告明確指出,“信任” 是阻礙其向更深、更高價值領域滲透的關鍵障礙。
當被問及對 AI 在特定領域的信任度時,數據顯示出普遍的懷疑態度:
- 高風險領域信任度極低: 40% 的受訪者不信任 AI 管理其個人財務,37% 不信任 AI 進行醫療診斷。
- 核心功能同樣存疑: 29% 的人懷疑 AI 決策的公正性,同樣有 29% 的人不信任 AI 提供信息的準確性。
- 常見應用也未倖免: 即使是客户服務這一最常見的應用之一,也遭到了 27% 受訪者的不信任。

報告認為,儘管模型的準確性在提升,但大型語言模型(LLM)概率性本質所帶來的 “幻覺” 和偏見問題,持續侵蝕着用户的信任。在建立起可靠的信任機制之前,AI 在金融、醫療等需要高度可靠性的行業的商業化道路,將充滿挑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硬 AI”,關注更多 AI 前沿資訊請移步這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