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3nm Battle Between Taiwan Semiconductor and Samsung: The Winning Formula for Process Breakthroughs

華爾街見聞
2025.09.16 13:3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台積電在 3nm 工藝上取得顯著領先,2025 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達到 22%,預計全年營收 162 億美元。相比之下,三星的 GAA 架構面臨良率問題,市場份額幾乎為零。台積電的成功源於其在技術選擇上的正確決策,尤其是在 7nm 和 3nm 節點的風險生產中。兩家公司在 3nm 工藝的研發投入均超過 100 億美元,但台積電的 FinFET 架構表現優異,三星則仍在努力解決良率問題。

打開全球各大晶圓代工廠 2025Q2 的財報 ,TSMC 一枝獨秀:營收同比增長大於 40%,遙遙領先行業平均,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到 70%。

回顧歷史,近期先進邏輯工藝的幾個重大技術分岔點,台積電全部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沒有明顯的錯誤。

2018 前後開始風險生產的 7nm 節點。Intel 選擇了 DUV 光刻機,因良率問題量產困難。TSMC 選擇了切換到 EUV 光刻機,成本更低,良率更高。Intel 花了 3 年時間,才解決了良率問題,但錯過了市場窗口。台積電一舉超越 Intel,取得了先進工藝的領先地位。

2022 前後開始風險生產的 3nm 節點,三星選擇切換到更先進的 GAA 晶體管,性能不及預期,又因良率問題量產困難。TSMC 選擇了沿用 FinFET 架構,並藉助材料和工藝創新來提高性能和密度,率先進入量產。而三星的 GAA 工藝雖然在 2022Q2 年就宣佈開始量產,但 2024Q1 年被曝光良率<20%,至今仍在良率爬坡階段苦苦掙扎。

憑藉 3nm 工藝,台積電在 2024 年狂攬 162 億美元(其 3nm 工藝佔全年總營收的 18%),到 2025 年第一季度這一比例更是攀升到 22%。而三星,至今仍未贏得任何一家大客户青睞,市佔率近乎為零。這一戰,台積電的 FinFET 架構大獲全勝,三星的 GAA 架構舉步維艱。另據估算,台積電和三星各自在 3nm 工藝節點的研發投入了超過 100 億美元。

這場百億級商業機會的角逐,勝負的天平早在 2018 年就已經向台積電傾斜。2018 年 5 月,三星宣佈將在 3nm 節點開始採用 GAA 晶體管。彼時,7nm 工藝尚未量產,用於 3nm 的技術還處於早期預研階段。IBM 等晶圓廠對 GAA 晶體管的研發在 2017 年剛剛取得重大突破,展現出非常顯著的性能提升潛力。而進一步提升 FinFET 性能的關鍵技術也處於學術探討階段。台積電、三星和 Intel 對 3nm 工藝的技術選型,都是在缺乏數據支撐的情況下,提前 5 年做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抉擇。

 01 為什麼台積電每次都能在技術路線的岔路口,選擇正確的路線呢?

台積電的工藝研發部門搭建了一套數字孿生系統,在仿真環境中探索了海量的材料和工藝組合,逐一評估性能收益和良率風險。在這套量化評估系統的支撐下,台積電得以 “未戰而妙算”,避免了孤注一擲的豪賭,在科技和商業競爭中接連獲勝。

這套數字孿生的核心便是 EDA 軟件一個獨特的分支——TCAD 仿真軟件。TCAD(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全稱是半導體工藝和器件仿真軟件,是全面地描述工藝和器件物理的研發工具軟件。它將半導體制造工藝中的薄膜、刻蝕、光刻、離子注入、擴散、氧化、化學平坦化等步驟,以及晶體管物理特性背後需要考慮的量子約束、彈道輸運等高階物理效應,總結成偏微分方程組,用數值方法求解。藉助 TCAD 產品,晶圓廠可以通過數值仿真,取代昂貴、費時的實驗,縮短工藝研發週期 30% 以上,降低流片成本超 50%(據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 ITRS 數據)。晶圓廠也會利用 TCAD 對不同器件結構進行仿真優化,對電路性能及電缺陷等進行模擬,以此提高器件和電路的性能,在 FinFET、GAA 等先進工藝節點的研發中,TCAD 對器件結構優化的貢獻率超 70%。

可以説,TCAD 的應用水平,決定了晶圓廠的工藝先進性和良率,它是晶圓廠器件和工藝研發的核心軟件,也是晶圓廠制定芯片工藝規格書的必備工具。多年來,全球 TCAD 仿真工具主要被兩家美國公司新思科技和芯師電子(Silvaco)壟斷。新思科技作為 TCAD 軟件的全球龍頭,專注於最先進的工藝節點(如 5nm, 3nm, 2nm)、FinFET、GAA 等複雜三維器件的模擬,是業界公認的黃金標準;芯師電子的 TCAD 在功率器件(Power Devices)、化合物半導體(GaN, SiC)有比較明顯的優勢。2011 年之後,兩家後起新秀加入了這一領域的角逐,它們分別是奧地利公司 Global TCAD Solutions 和中國公司蘇州培風圖南半導體有限公司,前者以商業化維也納工業大學(TU Wein)的前沿器件仿真學術成果著稱,後者以能全面對標新思科技及擁有出色的虛擬晶圓廠工具 Emulator 而聞名。

本文來源:半導體產業縱橫,原文標題:《台積電、三星 3nm 之爭,再現工藝突破的制勝法寶》文章有刪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