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ill happen next week when the U.S. stock market, which has surged 32% in 5 months, meets the Federal Reserve that is resuming interest rate cuts?

華爾街見聞
2025.09.15 02:0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美國股市在經歷了 14 萬億美元的上漲後,正面臨美聯儲可能重啓降息的關鍵時刻。自 4 月以來,標普 500 指數已上漲 32%,市場普遍預期下週將降息 25 個基點。然而,經濟數據的疲軟引發了對經濟 “硬着陸” 的擔憂,投資者對美聯儲的行動時機產生質疑。同時,ETF 引導的資金流入市場,可能削弱美聯儲政策的傳統影響力。下週三,美聯儲的聲明和鮑威爾的講話將備受關注。

在經歷了價值 14 萬億美元的大漲之後,高歌猛進的美國股市正迎來一個關鍵的拐點。市場預計,下週美聯儲將重啓降息週期,然而,當一個由央行寬鬆預期驅動的牛市,遭遇到一股更深層次的、由被動投資引發的萬億美元資金浪潮時,傳統的市場劇本可能不再適用。

自 4 月份的低點以來,受美聯儲今年將多次降息的預期推動,標普 500 指數已飆升 32%,市場幾乎完全消化了下週三降息 25 個基點的預期。歷史數據似乎站在多頭一邊,但近期包括就業報告在內的經濟數據已亮起警示燈,引發了市場對經濟 “硬着陸” 風險的擔憂,投資者正激烈辯論美聯儲的行動是否為時已晚。

這場關於市場走向的辯論,核心在於經濟放緩的速度,以及美聯儲需要採取多大力度的寬鬆政策來應對。交易員的押注不僅影響着資產價格,也決定了從科技巨頭到小型公司的投資策略選擇。

與此同時,一個深刻的結構性轉變可能正在削弱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傳統影響力。一股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引導的萬億美元資金浪潮,正以 “自動駕駛” 的模式持續湧入市場,無論經濟數據好壞,都為風險資產提供了穩定支持。這一現象讓下週美聯儲的決議變得更加複雜:市場究竟是在為政策寬鬆喝彩,還是在自身強大的資金流邏輯下運行?

降息預期下的經濟與市場博弈

下週三下午 2 點,全球市場的目光都將聚焦於美聯儲的會後聲明、最新的利率預測 “點陣圖” 以及半小時後主席鮑威爾的講話。數據顯示,利率互換合約已完全計入了至少一次 25 個基點的降息,並預計未來一年將有約 150 個基點的累計降息。若美聯儲的官方展望與此相符,無疑將鼓舞股市多頭。

歷史似乎是樂觀者的 “朋友”。根據 Ned Davis Research 追溯至上世紀 70 年代的數據,在美聯儲暫停加息六個月或更長時間後重啓降息,標普 500 指數在接下來的一年裏平均上漲 15%,這優於普通降息週期首降後 12% 的同期平均漲幅。

然而,擔憂情緒同樣真實存在。儘管目前經濟增長相對強勁,企業利潤也保持健康,但一些不祥之兆已經浮現,一份顯示失業率升至 2021 年以來最高水平的就業報告加劇了人們的疑慮。GoalVest Advisory 的首席執行官 Sevasti Balafas 表示:

“我們正處在一個獨特的時刻,投資者面臨的最大未知數是經濟放緩的程度以及美聯儲需要降息的幅度。這很棘手。”

萬億美元資金流重塑市場邏輯

傳統上,美聯儲的基準利率是華爾街風險偏好的 “總指揮”。但如今,這一邏輯正面臨嚴峻考驗。高盛集團首席執行官 David Solomon 本週直言:

“當你看到市場的風險偏好時,你不會覺得政策利率具有非常強的限制性。”

市場的表現印證了他的觀點。今年以來,ETF 已吸納超過 8000 億美元資金,其中 4750 億美元流入股市,有望創下年度流入超萬億美元的歷史紀錄。即便是 4 月份市場回調期間,據媒體彙編的數據,ETF 仍吸引了 620 億美元的資金注入。這背後是一種被稱為 “自動駕駛效應” 的結構性力量:數萬億美元的退休儲蓄通過 401(k) 計劃、目標日期基金和模型投資組合,被定期、自動地投入到被動型指數基金中。

StoneX Financial 的全球宏觀策略師 Vincent Deluard 形容道:

“我們發明了一台永動機,無論估值、市場情緒或宏觀環境如何,我們每個月都將大約 1% 的 GDP 投入指數基金。”

這種 “非彈性需求” 解釋了為何即使在就業數據疲軟或聯儲猶豫不決時,資金流入依然堅挺。市場研究也發現,當美聯儲意外降息時,大盤指數基金往往會放大漲勢;而在意外加息時,則能緩衝跌幅。其原因是機制性的:ETF 的申購和贖回過程會一次性移動一籃子股票,從而在資金流入時放大需求,在流出時減輕衝擊。

這一發現的結論是:ETF 在市場基礎設施中的地位已變得如此核心,以至於它們能夠影響貨幣政策在市場中的傳導方式。

不過,這種看似永久的資金流也可能很脆弱。摩根大通的策略師 Nikolaos Panigirzoglou 指出,風險市場不會因為降息預期從 140 個基點變為 120 個基點而煩惱,“只有當美聯儲發出根本不會降息的信號時,他們才會真正感到擔憂。”

投資劇本:降息週期中的板塊輪動

面對即將到來的降息,投資者正積極部署自己的 “交易劇本”,而歷史經驗提供了不同情境下的策略參考。

根據 Ned Davis Research 的策略師 Rob Anderson 彙編的數據,歷史上的降息週期表現出清晰的模式。在經濟強勁、美聯儲在暫停後僅進行一到兩次 “預防性” 降息的週期中,金融和工業等週期性板塊表現最佳。相反,在經濟疲軟、需要四次或更多次大幅降息的週期中,投資者更青睞防禦性板塊,醫療保健和必需消費品板塊的回報率中位數最高。

財富管理公司 Robertson Stephens 的首席投資官 Stuart Katz 表示,市場取決於三大因素:美聯儲降息的速度和幅度、人工智能交易能否持續推動增長,以及關税風險是否會引發通脹。他認為,8 月份生產者價格的意外下降緩解了通脹擔憂,因此他一直在買入對利率敏感的小盤股。

其他投資者則着眼於不同領域。XY Planning Network 的投資總監 Andrew Almeida 看好中盤股,他認為,儘管這一類別常被忽視,但在降息開始後的一年裏,其表現通常優於大盤股和小盤股。他還青睞能從借貸成本下降中受益的金融和工業板塊。

與此同時,也有投資者選擇堅守今年的領漲股。GoalVest Advisory 的 Sevasti Balafas 繼續持有英偉達、亞馬遜和 Alphabet 的股票,押注於漸進的經濟放緩不會顛覆這些巨頭的盈利增長。

正如 Katz 所言:

“如果增長放緩,美聯儲會降息,但如果經濟失速過快,衰退風險就會上升。所以,投資者對經濟放緩的容忍度究竟有多高?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