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ay Securities and Haitong Securitie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coal power remains the ballast

智通財經
2025.09.12 06:4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國泰海通發佈研報指出,全球電力需求快速增長,供給端結構性瓶頸未得到有效解決,導致缺電現象頻發。傳統煤電仍是未來電力系統的壓艙石。預計 2024 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速將達到 4.4%,高於 GDP 增長 2.9%。深層動力包括工業電氣化、數據中心擴張及氣候變化影響。推薦中國神華、中煤能源等煤炭企業。

智通財經 APP 獲悉,國泰海通發佈研報稱,全球缺電現象頻發的根本原因在於全球電力需求高速增長,而供給端的結構性瓶頸卻並未同步得到有效解決,新能源由於其不穩定性未能形成對電力需求穩態支撐的能力。因此判斷,以煤電為代表的傳統能源發電仍是未來中長期全球電力系統的壓艙石。從煤炭行業推薦角度,繼續推薦行業盈利底部業績遙遙領跑併兼具國企改革邏輯的中國神華 (601088.SH)、中煤能源 (601898.SH)、兗礦能源 (600188.SH)、陝西煤業 (601225.SH)、晉控煤業 (601001.SH)。

國泰海通主要觀點如下:

全球電力需求高速增長,需求結構變遷

以 10 年的維度去觀察,全球電力需求增速中樞逐級抬升 (剔除疫情影響),2024 年增速達到 4.4%,並明顯快於全球 GDP 增長 2.9% 的水平;並且從結構上呈現發展中國家維持高增,發達國家重拾增長的態勢。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下三大深層動力推動全球用電增長:工業領域的深度電氣化、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數據中心快速擴張,以及全球氣候變暖下極端氣候衝擊增加。這三大因素不僅顯著推高了用電總量,更深刻改變了電力消費的結構、時序與空間分佈,已經對當前全球電力系統產生了明顯影響。

全球缺電現象頻發,全球電力供給端瓶頸凸顯

在電力需求加速攀升的同時,供給端的結構性瓶頸卻並未同步得到有效解決。過去數年,全球電力系統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是消費側的迅猛增長,另一方面則是供給側的結構性不適配。儘管全球在可再生能源投資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風電、光伏等裝機規模持續擴大,但由於間歇性強、輸出不穩定、區域不均衡等天然特性,新能源並未能形成對電力需求穩態支撐的能力。同時,電網基礎設施老化、區域調度能力薄弱,以及儲能系統缺位等問題,使得電力系統難以有效吸收和利用新增清潔能源,造成了 “電量增長” 與 “電力可用性” 之間的嚴重脱節。

以煤電為代表的傳統能源發電仍是全球電力系統壓艙石

國泰海通認為,為了應對當前全球越來越緊缺的電力供應缺口,必然需要重新審視以煤電為代表的傳統能源發電。2025 年美國宣佈重啓煤電,或成為發達國家能源發展思路調整的重要標誌,25H1 美國電煤發電過去 10 年 (除 21 年疫情) 首次恢復同比增長 (15%),EIA 預計 2025 年美國煤炭消耗量同比增加 6%。

發達國家為了保障 AI 高速發展帶來的激增且要求穩定的電源供應及應對極端天氣帶來的負荷衝擊,越來越需要煤電發揮自身的優勢充當電力系統壓艙石的作用。從全球視角看煤炭資源的需求,發展中國家繼續保持高增長,而發達國家或也已經或多或少調整能源發展思路,煤炭出清壓力最大的時候或也已經過去。

風險提示

全球用電量增速低於預期、儲能技術超預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