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y did Alibaba let Gaode "sweep the streets" with 1 billion?

阿里巴巴在成立 26 週年之際,旗下高德地圖推出全球首個基於用户行為的 “高德掃街榜”,標誌着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進一步佈局。此次業務調整與高德的到店消費業務相關,旨在滿足用户的到店自提和團購需求。阿里電商事業羣 CEO 蔣凡表示,淘寶閃購業務已達到一定規模,阿里將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以提升用户體驗。
9 月 10 日,阿里巴巴迎來成立 26 週年紀念日。這天,阿里旗下高德地圖宣佈推出全球首個基於用户行為產生的榜單 “高德掃街榜”。
此舉被解讀為繼淘寶閃購後,阿里發力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又一重要舉措。
發力到店消費有跡可循
中新經緯瞭解到,阿里此次業務調整在 10 日公之於眾前保密度頗高,多家媒體在相關報道中多提到 “到店”“重啓口碑”“團購” 等關鍵詞。9 日,中新經緯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此次重磅業務發佈與 “高德做到店業務” 有關,並非 “重啓口碑”。
10 日發佈會前,高德 App 首頁上線了 “高德掃街榜”。

高德地圖 App 截圖
高德方面介紹,打開 “掃街榜”,用户會看到對應不同類型行為的排行榜,有體現遠距離專程前往的 “輪胎磨損榜”,有體現多次前往的 “回頭客榜”,還有本地人愛去、城市特色體驗、高分煙火小店等多類排名,每個分類都會根據動態數據每日更新。
事實上,阿里此次官宣發力到店消費業務,此前已有跡可循。
8 月 29 日晚間,阿里 2026 財年一季度分析師電話會上,阿里電商事業羣 CEO 蔣凡曾表示,淘寶閃購業務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每天的活躍用户大約有 1.5 億,這些用户中部分存在到店自提或到店團購的需求。因此,阿里會從滿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發,尤其是考慮到與線下到家業務的協同,為用户提供更多樣化的服務。他透露,目前阿里也在一些城市進行 (到店業務的) 測試和探索。
到店業務對阿里來説並不是新業務。實際上,阿里自 2006 年注資口碑網至今,一直沒有放棄過這項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2008 年,阿里全資收購了口碑網。2009 年,阿里升級 “大淘寶” 戰略,口碑網被併入淘寶。
隨後幾年,口碑網被外界認為存在定位不清的問題,直到 2015 年 6 月,阿里與當時的螞蟻金服聯合宣佈重啓 “口碑” 品牌。此後,口碑一直深度參與支付寶 “雙 12” 的活動中,這種運營的發展模式一直持續到 2018 年。
2018 年 4 月 2 日,阿里全資收購餓了麼。同年 10 月,阿里宣佈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由餓了麼和口碑兩大業務合併組成。
不過,在到家 (外賣) 及到店消費市場,阿里兩大本地業務合併並未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隨之而來的是,高德承接了阿里在本地生活市場的一些想象。
時間拉回 2013 年,當時,阿里注資高德獲得 28% 的股份。緊接着 2014 年,阿里又以 11 億美元完成對高德的全資收購,收購完成後,高德從納斯達克退市,並逐步融入阿里生態體系。彼時,收購高德也被認為是阿里佈局移動互聯網和 O2O 市場的關鍵舉措。
近兩年,高德開始承擔阿里更多本地生活的業務。
據多家媒體報道,2023 年 3 月 22 日,高德召開內部會議,宣佈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務板塊下餓了麼到店業務 (原口碑) 正式合併。未來,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業務將統一併入高德。阿里 2023 財年第一季度及全年財報曾披露,2022 年 6 月,高德日均活躍用户超過了 1.2 億。
針對此次整合工作,時任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 CEO、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在當日的直播會議上表示,組織調整隻是手段,目的是業務發展,大家一起把到店業務做好。接下來的一個季度裏,高德和口碑兩個團隊將一起摸索如何融合。
本地生活業務方面,阿里多次在財報裏提到到店業務的總體成績。如 2024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中提到,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 13%,整體訂單同比增長超過 20%;2025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提到,高德和餓了麼訂單增長運營效率改善和業務規模提升……
如今,高德承接到店業務已具備了一定基礎。
阿里在今年年初發布的 2025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高德地圖取得較大突破,首次實現盈利。
9 月 10 日,高德首次披露,高德地圖覆蓋全國超 700 萬個餐廳點位,目前每天有 1.2 億次生活服務相關搜索,導航前往 1300 萬個生活服務目的地。
8 月 29 日,阿里發佈的 2026 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提到,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三個月,“即時零售” 業務收入為 147.84 億元,同比增長 12%,主要是得益於 2025 年 4 月底推出的 “淘寶閃購” 所帶來的訂單量增長。
對消費者有何影響?
在本地生活到店業務的競爭中,作為守擂者的美團市場佔有率具有領先優勢。
8 月 27 日,美團發佈業績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美團實現營收 918 億元,同比增長 11.7%。其中,到店業務也在該季度持續增長,訂單量同比增長超 40%,年活躍商户數再創新高。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 “高德掃街榜” 發佈當天,美團官宣大眾點評 “重啓” 品質外賣。在美團的介紹文字中,也提到了 “大模型賦能”——將通過 B 端自研大模型,結合海量真實評價數據分析用户需求,進一步剔除非真實點評數據,以 “AI+ 真實高分” 為用户提供可靠決策。
阿里此時發力到店消費業務,會帶來怎樣的市場影響?
艾媒諮詢 CEO 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對中新經緯表示,阿里此時發力到店業務有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中國本地生活消費市場規模正持續擴大,而純線上業務實際上已經到了瓶頸期,疊加美團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 ‘遙遙領先’,抖音也在分蛋糕的情況下,阿里此舉既是為了爭奪市場份額,也是為了更好發展線上護城河。另一方面,高德擁有高頻流量和平台優勢,激活到店業務,可以有很好的預期和協同效應。
北京達睿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互聯網行業資深分析師馬繼華對中新經緯表示,阿里對本地生活更深入探索,有助於打造全時段多層次的消費生態,從多日達、當日達到分鐘到,形成完整商業閉環。直接看,到店業務可以為整個電商引流;長期看,可以完善用户消費大數據視圖,為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動力。
面對市場守擂者,阿里有哪些優勢?張毅認為,阿里的優勢在於生態比較全,包括支付、電商、地圖等綜合體系,可以為到店業務提供豐富的流量入口和用户數據。對阿里來説,到店業務未來的運營方向很重要。
馬繼華也認為,阿里除了生態協同效應突出外,在 AI 和雲計算方面技術領先,開拓 B 端市場有基礎有經驗。“當然,在線下商户的深度運營方面,阿里不如美團。大眾點評 App 已經佔據用户心智,改變不容易。”
艾媒諮詢此前發佈的報告預計 2025 年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模達到 17469 億元,2025 年本地生活服務規模將超 2.5 萬億元。不過,無論這些互聯網巨頭如何調整業務,對消費者來説,能獲得實惠和便利才是大家最關心的。
馬繼華認為,阿里此舉讓消費者有了更豐富的選擇,而且競爭會提升服務體驗,用户甚至可以薅補貼的羊毛。此外,這種競爭也會加速技術創新,對行業也是創新突破的機會。
至於消費者關注的補貼方面,馬繼華表示,“補貼是少不了的,不過,(補貼) 肯定會更加精準,不會是大水漫灌。”
張毅也表示,高額補貼或者相關的變相活動肯定會有。阿里可以利用其技術優勢,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消費體驗。
“高德掃街榜” 發佈當天,高德宣佈推出 “煙火好店支持計劃”,通過三方面大力度補貼,鼓勵用户到店消費。
出行補貼方面,高德地圖針對出發地或目的地是線下商家的用户,發放價值 2 億元專屬到店出行補貼券包,包含公交地鐵補貼、打車券、加油券等,補貼用户出行成本。
交易補貼方面,高德地圖將發放 9.5 億元消費券,鼓勵用户前往煙火好店體驗優質服務,包含到店優惠券、招牌菜折扣等,所有成本由平台承擔。
本文作者:李曉萱,來源:中新經緯,原文標題:《掏 10 個億,阿里為啥讓高德去 “掃街”?》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