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tai Junan Securities: Maintains Alibaba-W "Outperform" Rating, Focuses on Consumption and Cloud + AI Strategy

智通財經
2025.09.10 01:5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國信證券維持阿里巴巴-W“優於大市” 評級,聚焦消費與 AI+ 雲戰略。預計 2026-2028 財年收入為 10643/11817/12866 億元,調整淨利潤為 1266/1670/1938 億元。阿里巴巴管理團隊逐漸穩定,明確戰略目標,電商業務將以 GMV 增長為核心,追求市佔穩定,短期保持貨幣化率提升。

智通財經 APP 獲悉,國信證券發佈研報稱,維持阿里巴巴-W(09988)“優於大市” 評級。公司堅持投入 AI+ 云為核心的科技平台和購物與生活服務融合的大消費平台兩大歷史性戰略機遇。該行預計公司 2026-2028 財年收入為 10643/11817/12866 億元,前值為 10639/11844/12972 億元,基本維持不變,經調整淨利潤為 1266/1670/1938 億元,調整幅度為-6%/0%/0%,主要考慮到 2026 財年的投入幅度較高。

報告中稱,經歷組織架構及管理層的多輪調整後,阿里巴巴的管理團隊已逐漸穩定,並明確了消費和 AI+ 雲的戰略目標。阿里巴巴自 2021 年以來持續進行組織架構和高管的調整,當前已逐漸穩定,以蔡崇信、吳泳銘、蔣凡為核心,業務戰略清晰,2026 財年起集團業務重劃分為四大板塊,聚焦 “AI+ 雲” 為核心的科技平台與 “購物與生活服務融合” 的大消費平台,飽和式進行投入,以年輕化的心態開啓 “重新創業”。

電商業務:GMV 增長為核心,追求市佔穩定,短期繼續保持貨幣化率提升。1) GMV:當前電商競爭環境依舊激烈,自 2023 年吳泳銘擔任阿里巴巴 CEO 後,核心的電商業務 (淘天) 就開始轉向 GMV 增長優先,逐步放棄了低價策略,蔣凡迴歸後,進一步提出了扶持優質品牌、繼續拓展外部流量等舉措,該行認為公司能夠保持與大盤接近的增長水平。2) Take rate:該行認為在全站推產品和技術服務費以及即時零售協同效應下,公司短期仍然能夠保持同比的貨幣化率提升趨勢,帶動 CMR 實現 10% 左右的增長。3) 利潤端,由於電商激烈的競爭環境,公司已連續多個季度利潤率下滑,該行認為公司仍然需要對電商業務進行商家、用户等方面的補貼,以實現第一優先級目標——GMV 增長,因此利潤率後續可能延續下滑趨勢。

即時零售:短期投入帶來利潤端壓力,更需關注電商協同效應與 UE 優化節奏,長期有望貢獻超 1 萬億 GMV。根據該行測算,即時零售市場 2030 年有望突破 3 萬億,在電商大盤中佔比超過 16%,因此阿里需要積極佈局,最終實現其覆蓋消費者全場景購物需求的目標。儘管短期來看,該行測算即時零售可能給阿里巴巴在 26 財年帶來超過 700 億虧損,但中長期來看能夠提升公司在零售市場份額和競爭力,未來有望貢獻超過 1 萬億 GMV。後續公司將如何提升即時零售與電商業務的協同效應,以及如何在用户結構、訂單結構、履約效率等方面優化 UE 值得關注。

雲業務:全球雲市場 2024 年規模約 8200 億美元,中國公有云佔約 5.6%,在 AI 和大模型快速發展的帶動之下,海外雲廠雲需求強勁且持續,算力供不應求,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巨頭資本支出持續上修、爭奪雲計算份額,收入端也不斷加速,因為雲業務具備規模效應和穩定現金流的優異商業模式,AI 將進一步促進雲化和數據化、拉動傳統模塊需求、提升利潤率。國內來看,今年以來隨着 Deepseek 的出現,雲的需求同樣引發了持續性增長,阿里雲作為國內雲服務的開創者與龍頭,佔據約三分之一的國內市場份額,收入逐季度加速,並且與傳統雲不同的是,AI 時代對產品的豐富度有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因此雲計算的市場集中度將持續提升,龍頭有望充分受益。此外公司目前 AI 模型、應用佈局廣泛,Qwen 系列模型領跑國產模型,應用端也在積極推動淘寶、夸克、釘釘、高德等核心產品 AI 化,實現對 2B2C 場景的全面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