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ldman Sachs also comes to cool down AI: The trend of AI adoption is slowing down

高盛報告顯示,儘管 AI 資本支出仍在加速,但美國企業第三季度 AI 採用率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使用比例僅從上季度的 9.2% 小幅上升至 9.7%。更嚴峻的信號是,大型企業的 AI 採用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此前引發市場震動的麻省理工學院報告指出,高達 95% 的企業未能從其生成式 AI 投資中獲得任何回報。
當超級巨頭們仍在向 AI 硬件領域投入數千億美元的巨資時,來自高盛、阿波羅和 MIT 的最新數據卻共同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企業端的 AI 採用正在減速,大型企業的採用率甚至出現下滑。
據高盛首席經濟學家 Jan Hatzius9 月 8 日發佈的報告,儘管 AI 硬件投資仍在加速,但美國企業的 AI 採用增速已在第三季度放緩。
數據顯示,2025 年第三季度,使用 AI 的美國公司比例僅從第二季度的 9.2% 小幅上升至 9.7%。雖然仍在增長,但增長率已經放緩。這與 AI 基礎設施領域的火熱投資形成了鮮明對比,報告指出,超級巨頭們已投入數千億美元用於 AI 數據中心建設,這些鉅額資本支出迫切需要證明其投資回報。
報告還顯示,金融和房地產等行業的 AI 採用率增幅最大,而教育服務業則出現了下滑。在勞動力市場方面,高盛認為影響仍然 “温和”,但技術、設計和客户服務等領域的崗位替代現象已經出現。自上次更新以來,因 AI 導致的裁員影響了 10375 名工人。
更嚴峻的信號:大型企業 AI 採用率正在下降
比高盛報告揭示的 “增速放緩” 更引人擔憂的是,大型企業的 AI 採用率可能已經見頂回落。
華爾街見聞寫道,據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Torsten Sløk 的分析,大型企業的 AI 採用正在減速。該分析基於美國普查局對 120 萬家企業的調查數據,結果顯示,僱傭 250 名以上員工的企業,其 AI 採用率呈現出下降趨勢。

這一趨勢可能預示着,在經歷了初期的熱情嘗試後,大型企業正進入 “技術幻滅期”,開始重新評估 AI 工具的實際價值和整合挑戰。
95% 的 AI 投資回報為零?
企業 AI 採用遇阻的根本原因,或許可以在早前引發市場暴跌的 MIT 報告中找到答案。一份題為《生成式 AI 鴻溝:2025 年商業 AI 現狀》的報告發現,高達 95% 的企業從其生成式 AI 投資中獲得的回報為零。
報告主要作者 Aditya Challapally 指出,問題核心並非 AI 模型本身,而是企業內部存在 “學習差距” 和整合策略缺陷。例如,許多為個人用户設計的通用工具(如 ChatGPT)在需要適應特定工作流程的企業環境中表現不佳。此外,報告發現,“購買” 成熟 AI 工具的成功率(約 67%)遠高於企業 “自建” 系統(約三分之一),這對那些投入巨資研發專有 AI 系統的公司構成了直接挑戰。
市場恐慌或將蔓延
這些負面數據已對市場情緒產生實質性影響。MIT 報告在 8 月發佈後,曾引發科技股大幅拋售,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月度最大單日跌幅(-1.4%),英偉達股價下跌 3.5%。華爾街見聞寫道,一位交易員當時表示,“這個故事正在讓人們感到恐慌。”
對於投資者而言,從高盛的 “增速放緩” 到阿波羅的 “採用率下降”,再到 MIT 揭示的 “零回報” 困境,這一系列信號清晰地表明,AI 的商業化道路遠比預期更為複雜和漫長。在納斯達克 100 指數預期市盈率仍比長期平均水平高出近三分之一的背景下,投資者需要將目光從對技術突破的狂熱追逐,轉移到對企業實際落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審慎評估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