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I server business is booming, but all the money is being made by NVIDIA

華爾街見聞
2025.09.04 00:2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儘管收入可觀,但 HPE 服務器部門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10.8% 降至 6.4%,這種 “增收不增利” 的趨勢在整個行業蔓延,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AI 服務器的核心——高性能 GPU 芯片——幾乎由英偉達壟斷,這些價格不菲的芯片佔據了服務器成本的大部分,擠壓了利潤率。

在人工智能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全球主要 AI 服務器製造商正面臨一個共同挑戰:儘管收入顯著增長,但利潤率卻在持續收窄。

隨着慧與科技(HPE)、戴爾、超微等公司紛紛發佈財報,一個嚴峻的現實浮出水面:儘管 AI 服務器訂單激增,但高昂的英偉達芯片成本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正讓硬件廠商的利潤率變得異常微薄。

慧與科技週三發佈的第三財季財報顯示,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 18% 至 91.4 億美元,每股收益 0.44 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但其服務器部門營業利潤率從去年同期的 10.8% 降至 6.4%。

面對投資者的擔憂,HPE 首席執行官 Antonio Neri 在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緊急安撫市場,承諾利潤率將在本財季末恢復至約 10% 的水平。這一表態暫時穩住了股價,HPE 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 1.5%。

這一趨勢在整個行業蔓延,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AI 服務器的核心——高性能 GPU 芯片——幾乎由英偉達壟斷。這些價格不菲的芯片佔據了服務器成本的大部分,將絕大多數價值留在了供應鏈的上游。

“增收不增利” 的困境

對於服務器原始設備製造商(OEM)而言,當前的 AI 市場呈現出一種 “增收不增利” 的尷尬局面。

除了利潤率幾近 “腰斬” 的 HPE,另一家服務器巨頭超微電腦也面臨同樣挑戰。儘管其 2025 年第四季度營收同比飆升 46.59%,但毛利率已下滑至 9.7%。

戴爾的情況類似,其 2026 年第二季度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22% 下降至 18.7%,公司將此歸因於 AI 服務器帶來的定價壓力。

這種"高收入、低利潤"的現象正成為 AI 硬件製造商的共同困境,而與服務器製造商的微薄利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芯片巨頭英偉達驚人的盈利能力。

英偉達憑藉其在數據中心 GPU 市場高達 98% 的份額,掌握了絕對的定價權。其 2026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的 non-GAAP 毛利率高達 72.7%,是服務器廠商的數倍之多。更有數據顯示,其最新的 Blackwell GPU 平台在 AI 推理工作負載中的利潤率可達 77.6%。

這種利潤分配的懸殊格局清晰地展示了 AI 價值鏈的現狀:

英偉達: 毛利率超過 70%。

戴爾: 毛利率約為 18.7%。

HPE: 服務器部門營業利潤率在 6.4% 至 10% 之間波動。

超微電腦: 毛利率降至 9.7%。

利潤承壓的背後

服務器廠商利潤持續承壓,主要源於三個結構性因素。

首先是高昂的組件成本。AI 服務器的核心是英偉達的 GPU,其價格高昂且供應緊張,使得 OEM 廠商幾乎沒有議價能力。一份報告甚至指出,在雲計算服務商領域,硬件 OEM 廠商每獲得 7.9 美元的 AI 硬件收入,可能就要虧損 1 美元,凸顯了成本結構的不對稱性。

其次是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服務器廠商之間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通過大幅折扣來爭取大客户訂單的做法進一步侵蝕了本已微薄的利潤。例如,戴爾的基礎設施解決方案集團的營業利潤率已降至 8.8%。

最後是複雜的供應鏈管理。為了滿足 AI 組件的緊急交付需求,廠商不得不承擔額外的物流費用,而庫存管理方面的挑戰也進一步增加了運營成本和盈利壓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AI 服務器製造商的增長故事正變得愈發複雜,儘管這些公司的營收預測非常樂觀,但可持續性面臨嚴峻考驗。分析師警告稱,像超微電腦這樣長期維持在 10-11% 的利潤率水平,將不足以支持長期的技術創新或為股東提供可觀回報。

在 AI 這盤大棋中,硬件組裝商的角色更像是 “搬運工”,而英偉達才是真正的 “大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