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en will Mengniu, with declining revenue and profits, be able to regain its lost ground?

與週期共沉淪
乳業調整期漫漫,蒙牛仍未盼來曙光。
上半年,蒙牛實現營業收入 415.67 億元,同比下滑 6.9%,銷量與價格均出現低個位數下滑。
受益於原奶價格下降,蒙牛上半年毛利率提升 1.4 個百分點至 41.7%,推動經營利潤同比增長超 13.4%,達 35 億元。
原奶價格下降也導致以現代牧業為代表的聯營企業業績承壓,使蒙牛承受 5.45 億元的賬面虧損,抵消了成本下降對淨利潤的修復。
上半年,蒙牛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16.4% 至 20.46 億元,淨利率下滑 0.6 個百分點。
公司管理層指出,若剔除該聯營公司虧損的影響,歸母淨利潤實際可與去年同期持平。
行業對需求復甦、競爭格局改善的前景預期並不樂觀。
國內奶牛存欄量自 2024 年起持續下降,進入 2025 年後始終處於同比負增長狀態。
儘管行業處於產能出清階段,但憑藉產業鏈韌性支撐,上半年牛奶產量仍實現 0.5% 的同比增長,奶價則持續在每公斤 3 元左右徘徊。
市場普遍預計,週期實質性反轉的節點已推遲至 2026 年。
蒙牛所面臨的壓力也不僅來自宏觀消費疲軟與行業週期影響,而更多源於品類結構與渠道佈局的失衡。
在常温液奶佔據絕對核心的收入結構下,蒙牛的第二增長曲線尚不明晰。
若無法在結構性短板上取得突破,蒙牛或將很難擺脱與行業弱復甦週期共同承壓的局面。
基本盤未穩
乳品消費上半年仍舊承壓,其中又以常温液奶壓力尤甚。
尼爾森 IQ 數據顯示,1-5 月,全國液態奶銷售額同比下滑 7.5%,6 月降幅進一步擴大至 9.6%。
在此背景下,蒙牛液態奶業務上半年延續雙位數下滑趨勢,同比減少 11.2% 至 322 億元,營收佔比下降 3.8 個百分點至 77.4%,為近年來首次低於 80%。
與兩年前的高位相比,蒙牛液態奶半年度營收已萎縮近百億元。同期伊利液態奶收入跌幅為 15%,規模減少約 63 億元。
如此看,蒙牛在液態奶市場的份額面臨相對更明顯的收縮壓力。
這也意味着在短短兩年間,兩大巨頭在液奶市場的份額差距擴大了 40 億元。
但拆解液態奶業務來看,低温業務保持着連續 21 年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鮮奶更實現了 20% 以上的增長,只有常温業務還在下滑。
據蒙牛集團總裁高飛介紹,蒙牛在品類多元化和品類結構的優化已經初見成效。
上半年,蒙牛冰淇淋和奶酪業務表現突出,同比增幅均超過 10%,去年曾計提大額減值的奶粉板塊也實現了 2.5% 的增長。
但上述業務合計佔比仍不超四分之一。
除品類結構問題之外,蒙牛當前還面臨諸多挑戰:
其一來自行業內部的競爭壓力。
原奶價格持續走低,使中小乳企的生產成本下降,從而更主動地加入價格戰,侵蝕頭部企業的市場份額。行業龍頭反而需承擔較高的原奶噴粉處理成本,經營壓力加劇。
其二來自消費場景及渠道的結構性轉移。
以商超為代表的傳統渠道走向式微,份額被線上平台、倉儲會員店及零食量販渠道、即時零售瓜分。
盒馬、山姆、胖東來等新興渠道發展的自營乳品,以及新茶飲等即時消費,憑藉渠道流量優勢與性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擠佔傳統品牌的市場空間。
蒙牛對下半年市場預期並不樂觀。
管理層表示,液奶二季度收入較比一季度收窄明顯,但 7-8 月仍呈下降態勢。
三季度雖有雙節拉動,但管理層觀察禮贈對整體拉動作用變小,中秋國慶的終端需求可能弱於往年。據此下調全年指引:由年初的低單位數增長,調整至中、高單位數下滑、
利潤之壓
在高飛的領導下,蒙牛展現出審慎的經營策略。
對外體現在削減投資規模、嚴控資本開支。
2025 年上半年,蒙牛資本開支同比降幅擴大至 40%,減少 6 億元至 10 億元。
這是上一年主動控制的延續——2024 年,蒙牛資本開支由去年同期的 40 億元降至 35 億元,同比降幅達 15%。
8 月,蒙牛以 2.82 億新西蘭元(約合人民幣 12 億元)將其子公司雅士利國際旗下的新西蘭奶粉工廠 100% 股權出售予新西蘭乳企 a2 公司。
該工廠系蒙牛 - 雅士利全資子公司運營的首個海外生產基地,是中國企業在新西蘭從零建設的首家奶粉工廠,初始總投資不低於 11 億元人民幣。
蒙牛稱,出售雅士利新西蘭資產是公司近兩年來主動管控資本性支出、評估低效資產、調整優化資產組合的系列管理動作的一部分。
對內則聚焦運營效率提升,積極紓解庫存、壓縮成本。
上半年,蒙牛存貨週轉天數降至 36 天,較去年同期顯著縮短 4.3 天,主要得益於大包粉及產成品庫存同比大幅減少。
持續強化費用管控,銷售及經銷費用同比減少約 10 億元,至 116.14 億元,使銷售費用率同比降 0.5 個百分點。
受直營渠道佔比較高、渠道下沉較晚等因素影響,近十年蒙牛銷售費用率始終高於伊利。市場據此判斷,未來隨着渠道改革深化,公司銷售費用率優化仍有空間。
與此同時持續推動了人員優化。
2025 年上半年,蒙牛員工總數從 4.1 萬人繼續壓縮減至 3.88 萬人。
收縮和降本舉措一定程度優化了蒙牛的盈利能力。
2025 年上半年,蒙牛經營利潤率同比提升 1.5 個百分點,來到 8.5%,較 2024 年全年的 8.2% 實現了進一步增長。這是繼 2022 年至 2024 年,蒙牛經營利潤率分別提升 34 個、40 個、193 個基點的又一延續。
在浦銀國際首席消費分析師林聞嘉看來,蒙牛能否持續實現每年 30-50 個基點的經營利潤率擴張目標,將主要取決於公司在優化品類結構和提升運營效率方面的進一步突破。
蒙牛表示,目前奶粉、冰淇淋等的經營利潤率仍低於常温業務,但預計未來兩至三年有望實現反超。
公司計劃通過持續優化品類結構,推動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
對蒙牛而言,當前階段原奶供需矛盾較比 2024 年有所緩和。過剩奶源的減少,以及奶價逐步企穩,使噴粉減值有望得到顯著改善。
但林聞嘉認為,隨着原奶價格趨於穩定,奶價對毛利率邊際改善將減弱。然而行業需求和競爭格局短期難有改善,可能令蒙牛銷售單價和毛利率承壓。
新一輪價格競爭正有抬頭之勢。
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5 月已對部分常温產品進行降價,預計影響將在下半年出現。
這不僅意味着價格因素將繼續對下半年收入造成壓力,同時也會帶動經營負槓桿,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
蒙牛預計全年經營利潤率與去年持平,換言之,其下半年利潤率將面臨下行壓力。
產品變陣
在行業總量增長持續承壓的背景下,乳企傾向於通過產品創新與品類開發,優先解決供需錯配的矛盾。
上半年,蒙牛在產品層面動作頻頻,顯著加快了上新速度。
半年時間推出上百款新品,覆蓋包括常温、低温、冰淇淋、功能牛奶、嬰兒配方奶粉在內的全品類矩陣。
常温事業部推出 72 款新品,鮮奶板塊上市了 15 支新品,冰品上市了 20 餘支創新產品。
今年以來,蒙牛產品層面蒙牛開始強調 “三喝”:喝上奶、喝好奶、喝對奶,分別指向質價比、高端化以及功能性產品。
此外致力於推動消費習慣由 “喝奶” 向 “吃奶” 轉變。
我國尚處於以液奶為主的發展階段,2024 年,奶酪、黃油在國內乳製品消費結構中佔比僅 2.6%、0.5%。
針對京東、天貓、拼多多、胖東來、盒馬、山姆等平台,蒙牛已推出諸多渠道定製化和專供品。
部分新品表現突出,如在山姆超市成為爆款 “斷貨王” 的 “冠益乳早 8 噸噸桶”,特侖蘇 200ml 大師限定裝新品月銷售突破 1 億元。
與此同時,積極拓展消費轉移背景下的新興渠道,推動自身從傳統供應商向解決方案共創夥伴轉型,為其提供專業化、定製化的乳品應用解決方案。
高飛在業績説明會上透露,蒙牛已成立了一個面向 B 端且名為 “奶立方” 的事業部。
當前針對 B 端設立的 “蒙牛專業乳品” 已擁有純牛奶、稀奶油、奶基底三個品類的產品。星巴克、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百盛中國等消費巨頭都在蒙牛的 B 端客户名單中。
隨着持續推進精深加工佈局,蒙牛還將不斷豐富高附加值的乳脂、奶酪、乳鐵蛋白、乳清蛋白等 B 端產品矩陣,進一步驅動收入增長。
長遠來看,乳品消費結構仍存在廣闊的優化與升級空間。前瞻性投入與戰略卡位,將直接影響下一階段競爭中的份額分配與市場地位。
蒙牛的遠期目標是,向乳製品精深加工拓展,以此推動全產業鏈的升級與價值提升。
高飛表示,2024 年中國全年進口乳品近 277 萬噸,摺合成原奶約為 1700 萬噸,其中黃油、煉乳、乳蛋白進口量仍在持續上升,説明行業在固態乳製品和高附加值原料領域長期依賴進口。
“這既是行業當期突出的一個短板,也是未來我們轉型升級亟待突破的一個關鍵方向,更是行業發展的空間所在。” 高飛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