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mura: BYD's performance hit bottom in Q2, with technological upgrades and overseas expansion gaining momentum, expected to reach a profitability inflection point in 2026

野村認為,比亞迪 Q2 業績已觸底,主要歸因於公司為應對競爭而提前向經銷商支付的激勵措施、產能增長未能與業務規模同步所帶來的負向經營槓桿效應等。比亞迪正通過龐大的研發投入為 2026 年的技術平台重大升級蓄力,同時其海外市場的擴張勢頭異常強勁,正成為對沖國內市場壓力的關鍵引擎。
野村證券在一份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比亞迪的業績可能已在 2025 年第二季度觸底。儘管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導致公司短期盈利承壓,但其在技術升級上的持續投入和海外市場的迅猛擴張,正為 2026 年可能到來的盈利拐點蓄積動能。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該行分析師 Joel Ying 和 Ethan Zhang 在 9 月 1 日發佈的報告中表示,比亞迪第二季度的業績表現低於市場預期,盈利能力顯著受挫。期內毛利率(GPM)降至 16.3%,為 2022 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低點;營業利潤率(OPM)更是跌至 1.4%,創下過去五年來的新低。
分析師認為,這主要歸因於公司為應對競爭而提前向經銷商支付的激勵措施、產能增長未能與業務規模同步所帶來的負向經營槓桿效應,以及持續飆升的研發支出。
然而,這被視為一個戰略調整的陣痛期。野村認為,比亞迪正通過龐大的研發投入為 2026 年的技術平台重大升級蓄力,同時其海外市場的擴張勢頭異常強勁,正成為對沖國內市場壓力的關鍵引擎。儘管野村下調了盈利預測及目標價至 133 元人民幣,但維持 “買入” 評級,明確指出 2026 年將是公司重拾增長動能、迎來盈利拐點的關鍵年份。截止發稿,比亞迪股價下跌 3.82% 至 109 元,據目標價有 22% 的上漲空間。

二季度業績承壓,盈利能力創多年新低
根據野村的報告,比亞迪在 2025 年第二季度面臨嚴峻挑戰。當季,公司營業利潤率僅為 1.4%,同比大幅下滑 3.9 個百分點,環比下滑 1.9 個百分點,是至少過去五年來的最低水平。毛利率降至 16.3%,同樣承壓。
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幾方面。首先,為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提前支付了經銷商返利。其次,隨着產能快速擴張,其業務規模的增長速度未能跟上,導致經營槓桿效應呈負向。此外,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持續增加,第二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71%,環比增長 8%,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
數據顯示,比亞迪第二季度實現淨利潤 64 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 30%,環比下降 31%。野村根據測算指出,其單車利潤已急劇下降至低於 5000 元人民幣,這是過去三年來的最低水平,清晰地反映了公司在該季度所面臨的經營困境。
國內市場策略受挫,靜待 2026 年戰略轉型
野村表示,比亞迪 2025 年推行的 “智能駕駛平權” 活動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市場反饋再次印證,在中國汽車市場,尤其是在 20 萬元人民幣以下的大眾市場,價格仍然是比智能駕駛功能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決定性因素。
報告認為,一系列關鍵的交通事故也提升了消費者對 L2 級輔助駕駛系統侷限性的認知,使其對車型的價值貢獻變得有限。與此同時,政府推動的 “反內卷” 導向也限制了比亞迪利用其市場定價能力來應對競爭對手的挑戰。
基於以上原因,野村預計比亞迪在 2025 年剩餘時間裏,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將僅實現 “漸進式改善”。不過,報告強調,從 2025 年的挑戰中吸取的教訓,將使公司為 2026 年的關鍵戰略做好充分準備。作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者,市場期待比亞迪在 2026 年扭轉局勢。
海外擴張成亮點,強勁增長對沖國內風險
在國內市場面臨挑戰的同時,比亞迪的海外業務正成為其增長的 “新引擎”。報告形容海外銷售 “前來救場”(come to the rescue),並有望幫助公司實現進一步增長。
數據顯示,比亞迪 2025 年上半年海外銷量達到 46.4 萬輛,前 7 個月累計銷量達 54.5 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128% 和 133%。隨着公司在巴西的第二家海外工廠於 2025 年 7 月開始量產,以及用於出口的滾裝船隊規模增至 8 艘(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其海外增長潛力正進一步釋放。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的數據,2025 年前 7 個月,比亞迪在歐盟的新車註冊量同比增長 251%,達到 5.8 萬輛。野村預計,隨着中國國內市場競爭的持續加劇,比亞迪將在未來幾年進一步加強其全球佈局,這些努力最終將在長期內結出碩果。
下調盈利預測,維持 “買入” 評級
綜合考慮國內市場的挑戰和海外市場的積極前景,野村下調了比亞迪在 2025 至 2027 財年的核心財務預測。其中,乘用車銷量預測下調了 10-11%,總收入預測下調了 9%,毛利率和營業利潤率預測均下調了 2%。
因此,該行對比亞迪 2025 至 2027 財年的淨利潤預測也相應下調了 27-30%。調整後,野村預計比亞迪在 2024 至 2027 財年期間的收入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 15%,盈利複合年增長率為 18%。
儘管下調了預測和目標價,野村依然維持對比亞迪的 “買入” 評級。報告的結論是,雖然 2025 年的 “智能駕駛平權” 策略未能奏效,市場情緒短期內難有實質性改善,但比亞迪在 2026 年有望憑藉新的戰略和海外市場的持續拓展實現轉機,並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頂級汽車製造商的地位。該行給出的 133 元新目標價,對應 23 倍的 2026 年預測市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