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Hyper | Pixel 10 Debut: Edge AI Reshapes Industry Value

華爾街見聞
2025.09.01 00:3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Google 下場參與 AI 手機角逐,有什麼不一樣?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8 月下旬,Google 在紐約舉辦年度 “Made by Google” 發佈會,Pixel 10 系列登台。這個系列包括 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 以及摺疊屏 Pixel 10 Pro Fold。

與以往強調硬件規格不同,這次發佈會的核心是端側 AI 與智能生態:Google 將自研 Tensor G5 芯片與 Gemini AI 平台深度整合,手機在拍照、翻譯、日程管理和問題診斷等場景中,能實現即時智能響應。

Google 開始進一步探索 AI 手機的未來可能性。

端側 GenAI 落地與創新

Pixel 10 系列的創新焦點在於端側 AI 的實際可用性,而非傳統硬件指標。

Tensor G5 與 Gemini AI 結合之後,手機就能在本地完成複雜圖像處理、語言理解、多任務決策等操作。

Gemini AI 平台由 Google 推出,以 Gemini 模型為核心,涵蓋開發工具、服務及關聯應用,用於支持各類人工智能任務的綜合性平台。

Gemini 模型為 Gemini AI 平台提供基礎 AI 能力,於 2023 年 12 月 6 日首次發佈 1.0 版本,後經多次迭代。這是個多模態模型,能同時識別文本、圖像、音頻、視頻與代碼等五種信息,還可生成高質量代碼。

按功能和適用場景,Gemini 可劃分不同規格,像面向複雜任務的 Ultra,通用多任務的 Pro,適配移動終端特定任務的 Nano,以及輕量化的 Flash 等。

Pixel 10 系列可通過 Camera Coach 與 Auto Best Take 實時分析光線、場景、人物動作,並自動生成多張最佳照片的組合。用户無需專業攝影知識即可獲得專業級效果(Tech Radar)。

相比雲端處理,端側 AI 大幅降低延遲,同時增強隱私保護。

Pixel 10 支持雙語通話實時翻譯,並以對方聲線重播,由此跨語言交流可幾乎無縫切換。

這個系列的新機型之智能語境理解和情緒識別能力,就體驗來説,其翻譯不僅準確,也更自然貼合交流場景。這項功能在商務會議、國際學術交流或旅遊場景中,能真正改變用户的使用習慣。

同時,Google 在推出 Pixel 10 系列的同時,同步推出的 Magic Cue、Pixel Journal(日記應用)全新 AI 功能,配合 On-device Agent(設備端代理)將信息處理、日程管理和問題診斷搬到端側,無需依賴網絡。用户在拍照、通話或辦公時,即可獲得智能推薦和問題解決方案,實現無感化智能體驗。

其中,Magic Cue 被視作 Pixel 10 系列的關鍵 AI 功能支撐,由運行於 Tensor G5 芯片的 Gemini Nano 驅動,能關聯 Gmail、Google Calendar、Keep、Messages 以及截圖中的信息,在用户使用 Google Messages、Phone、Pixel Weather 等各類應用,以及查看通知或使用 Gboard(跨平台智能輸入法應用)時,給出相關的上下文提示。

硬件、AI 與服務閉環

Pixel 10 系列的 AI 技術和功能不僅體現在手機本身,更延伸至 Google 硬件生態。

首先是多設備協同,Pixel Watch 4、Buds 2a/Pro 2 與 Pixel 10 共享 Gemini AI,實現手錶、耳機、手機之間無縫智能切換。

第二,綁定了商業服務,高端機型贈送一年 AI Pro 服務訂閲,保證用户體驗隨硬件迭代持續升級。

第三,長期更新承諾,Pixel 提供七年系統和安全更新,將端側智能與系統迭代結合,形成長期價值。

這種生態閉環不僅強化用户體驗,也成為 Pixel 構建長期護城河的關鍵措施,即便 Android 開放性帶來模仿風險,閉環服務與持續更新仍提供獨特價值。

Pixel 10 系列在國際市場的戰略佈局是什麼?

雖然 Google 的 Pixel 系列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僅約 1.1%(IDC 數據),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英國等成熟市場,但 Pixel 通過 AI 技術和服務差異化,形成了對蘋果、三星的對標策略。

比如蘋果,iPhone 的端側 AI 能力仍較為有限,而且蘋果自己家的 AI 技術能力不足,體驗談不上合格,但 Google 不但自研了端側 AI 算力加速芯片,還自研了端側 SLM(小語言模型:Small Language Model),因此 Pixel 10 的即時翻譯、計算攝影和智能助手能力卓越,短期形成體驗優勢。

三星呢?他們家的 Galaxy S25 系列仍以硬件拍攝和生產力工具為主,AI 本地化體驗不足。Pixel 通過端側智能與跨設備協同,強化了生態和服務體驗。

國內的巨頭華為,在海外市場,受制於生態和眾所周知的 SoC 限制,而 Pixel 10 在 Android 生態與全球服務佈局上更有可持續性。

這種差異化不僅體現在單機體驗,也通過服務、更新週期與生態綁定,強化用户長期粘性,形成從硬件競爭到體驗競爭的轉型。

Pixel 10 系列的端側 AI 已在多種使用場景中顯現價值,比如旅遊與跨國交流:能實時翻譯和語音轉寫,用户無需依賴翻譯 APP,就能體驗無縫切換的支持即時溝通。

攝影創作方面,其自動組合照片和 AI 拍攝建議功能,幫助普通用户也能完成專業級影像輸出。當然這一點與國內競對比較起來,也沒啥特別優勢。

另外像日常辦公與學習,Magic Cue 和 Pixel Journal 之類,自動整理會議筆記、提醒任務之類,對國內見多識廣的 AI 手機用户來説,吸引力不夠,但 Google 融合了端側算力加速芯片和端側 SLM,體驗或許更出色。

價值重構:工具與助手

通過上述場景的價值重構,Pixel 不再僅是通信工具,而成為智能生活終端,與傳統硬件手機形成明顯差異。

但實際上,GenAI 在行業層面的整體技術水平應用,深度仍較淺,因此 Pixel 10 系列的創新也同樣面臨結構性風險,這其中也包括 Google 這塊業務本身的規模問題。

比如,Pixel 全球份額有限,AI 體驗優勢需要在成熟市場沉澱,全球擴張仍受渠道和品牌認知限制;端側 AI 穩定性目前也不夠,高強度 AI 運算對功耗、温控和性能穩定性提出要求,長期使用效果仍有待驗證。

但 Pixel 10 系列的發佈,仍是 AI 手機進入端側落地階段的重要標誌。

就未來趨勢而言,端側 AI 會越來越普及,更多廠商將嘗試將智能功能搬到本地,以實現低延遲和隱私保護;生態閉環將成為核心競爭力,單純硬件升級將不再是賣點,生態整合和長期服務才是核心競爭力角逐點。

此外,AI 與行業應用的結合也會快速拓展場景的多樣性,教育、醫療、商務場景將成為端側 AI 手機的重點應用領域。

Google 通過 Pixel 10 系列探索端側智能的可能性,意味着未來智能手機的定義將從 “通信工具” 轉向 “全天候智能助手”(這一點國內業界也早已意識到並走在了前列),AI 能力將成為高端手機核心競爭力載體。

從 Google 發佈會的演示來看,Pixel 10 系列不是一次簡單的硬件更新,而是 Google 的 AI 手機的戰略實踐。

通過端側 AI、跨設備生態與服務閉環,Pixel 正在嘗試將智能體驗內嵌於用户日常生活。

未來的觀察焦點在於:端側 AI 能否穩定並長期可用;用户是否真正依賴這些智能功能;Pixel 生態能否形成持久護城河。

Pixel 10 的終極表現,將直接影響智能手機行業對 AI 本地化的認知與推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