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the Federal Reserve to the People's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

特朗普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降息問題上存在顯著分歧。特朗普認為通脹未顯現,利率應大幅下降,而鮑威爾則因通脹風險拒絕降息。鮑威爾在 8 月的央行年會上提到,政策可能需要調整,但仍面臨通脹威脅。文章探討了降息與通脹之間的關係,指出教科書理論在現實中並不總是適用,尤其是在多央行環境下。
引子
自 2025 年 1 月 20 日上任以來,特朗普以各種方式敦促鮑威爾降息,但是,鮑威爾以及鷹派官員總是以通脹為理由拒絕降息,尤其是 “關税戰” 爆發之後,鷹派官員們開始拿 “關税對通脹的影響可能不是一次性的” 説事。於是,本該於今年 6 月份就落地的降息一直在被推遲。
在 8 月 22 日的 Jacksonhole 央行年會上,鮑威爾終於扭扭捏捏地宣佈貨幣政策轉向:
就業市場面臨的風險正在上升,通脹仍然是一個威脅。儘管如此,目前政策處於限制性區域,基線前景和不斷變化的風險平衡可能需要我們調整政策立場。
特朗普對鮑威爾關於通脹的説法十分惱火,他表示:
通貨膨脹沒有出現,所有跡象都表明利率應該大幅下降,鮑威爾一年前就該降息,他太遲了。
也就是説,特朗普和鮑威爾對於兩個關鍵點存在重大分歧:
1、關税對通脹的影響是否是一次性的;
2、降息是否會刺激通脹;
如果我們教條主義地認為 “降息會刺激通脹”,那麼,特朗普顯然是在胡攪蠻纏,阻礙美聯儲的防通脹大業。可是 “降息會刺激通脹” 這個教條一定是對的麼??
如上圖所示,2023 年和 2024 年中國的準政策利率持續降低,但是,通脹卻毫無起色。所以,這個教條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它有很嚴苛的適用條件。
教科書情形
首先,我們先得回到教條的源頭——教科書情形,在教科書場景下,全球只有一個央行,所以,不存在因為政策利率差異而形成的存款流動。因此,起作用的主要是貸款利率,貸款利率提高,實體經濟貸款意願差,貨幣派生減少;反之,貨幣派生增多。
顯而易見,這是一種簡單到不切實際的模型。我們需要進一步放鬆假設,允許有多個央行的存在。
如上圖所示,我們對假設稍作修改,讓世界上存在兩類央行,一個是美聯儲,一個是其他央行。如果我們想要 “降低刺激經濟或者通脹” 的教條成立,那麼,我們必須要求一點:其他央行必須緊跟美聯儲的動作,美聯儲降息,其他央行也跟着降息,反之亦然。
這個 “跟隨者假設” 十分重要,它確保了兩個結果:
1、存款不會因為息差出現大規模的跨境流動;
2、貸款利率對經濟的影響是主要的;
推理到這裏,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其他銀行不跟隨美聯儲會發生什麼??或者説,其他主要央行跟美聯儲反向運動會發生什麼??
雙寡頭模型
答案很直接:貸款利率淪為次要矛盾,息差所導致的跨境存款流動成為主要矛盾。
如上圖所示,如果美國銀行體系加息,其他央行保持利率不變,那麼,會出現全球範圍內的存款搬家,大量的存款會湧向美國銀行體系,導致美國資產負債表擴張。對稱的,其他銀行體系的資產負債表會出現收縮。
那麼,為什麼貸款利率會淪為次要矛盾呢??因為貸款利率作用的是增量,存款利率作用的是存量。
下面我們可以對比中國的赤字和 M2 餘額來引導直覺:2025 年中國財政赤字規模是 5.66 萬億,截至 2025 年 7 月末,中國 M2 餘額為329.94 萬億元,前者只佔後者的 1.71%。
也就是説,4% 的財政赤字也只佔龐大 M2 存量的 1.71%,即提高 2% 的 M2 增速相當於額外增加 4%+ 的財政赤字,所以,能改變存量增速的政策工具更加關鍵。於是,我們必須把 “跟隨者模型” 修改成 “雙寡頭模型”:如上圖所示,其他央行不再跟隨美聯儲,反而會逆向而行,1、當美聯儲加息時,其他央行降息,存款流入美國;2、反之,當美聯儲降息時,其他央行加息,存款流出美國;
於是,利率的主要作用發生了逆轉,加息導致貨幣供應增加,刺激通脹;降息導致貨幣供應減少,抑制通脹。
顯而易見,美聯儲的官員們在玩 trick,他們很清楚 “加息抑制通脹” 的基本條件根本不存在:
1、中國央行不跟着美聯儲走;
2、連歐央行、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也不跟着美聯儲走,他們已經早早降息了;
顯而易見,現實更貼近於 “雙寡頭模型”,全球的存款會因為美聯儲的高利率賴在美國不走,導致美國的 cpi 具有一定的粘性。
那麼,你美聯儲還矯情個什麼勁的通脹呢??因此,美聯儲所擔心的根本不是通脹,而是,降息之後國際熱錢出逃將導致美國直接陷入衰退。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從美聯儲到美國人民銀行
運用 “雙寡頭模型” 來看問題,我們才能發現特朗普成天叫囂降息的底氣所在——因為沒穿褲子的是美聯儲,降息會把美聯儲的褲子扒下來。
關於美國的政策利率,特朗普一直有兩個重要觀點:
1、由於鮑威爾維持高利率,導致民眾難以獲得抵押貸款,嚴重傷害了房地產行業;
2、沒有通貨膨脹,且所有跡象都表明利率應該大幅下降;
第一個觀點告訴我們,美國的貨幣緊縮隻影響到房地產行業,這是一個局部問題;第二個觀點暗示我們,美國的高存款利率吸引了大量的國際熱錢,只要這些熱錢走了,美國沒有通脹,只有千瘡百孔和滿目瘡痍。
所以,我們才看到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儘管理事庫格勒辭職之後特朗普拿到一個新的理事席位,儘管鮑威爾已經在 Jacksonhole 央行年會上轉向,但是,特朗普政府依舊不依不饒,想要進一步去解職美聯儲理事莉薩 - 庫克。
這又是為什麼呢??這要求我們迴歸到英美國家的政治內核——《自由大憲章》,這份文件的內核就是,貴族集團限制國王,也就是説,他們的自由是貴族的自由,不是牛馬們的自由;他們實現貴族自由的手段就是限制國王。
掌握了這個鑰匙,我們就能輕易地理解美國的那些事情了。所謂的 “美聯儲獨立性”,並不是指美聯儲獨立於任何組織機構,而是指美聯儲獨立於國王,獨立於聯邦政府。
那麼,美聯儲聽命於誰呢??當然是貴族集團,具體而言就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資本。
如上圖所示,降息會導致美國 “尋租行業” 集體衰退,這才是華爾街最受不了的,是鮑威爾一直硬剛特朗普的根本原因。
此外,所謂的美國國會並不是一個權力實體,而是,貴族集團給聯邦政府戴上的緊箍咒,這個緊箍咒的功能就在於——禁止國王做一些事情,也就是説,美國的貴族集團本身才是一個個權力實體。
不難發現,特朗普的野心其實很大,美國的傳統制度給美聯儲的獨立性設置了很多防火牆,特朗普則想要打破這道防火牆,把 “美國貴族銀行” 變成 “美國人民銀行”。
如上圖所示,基於 1215 年大憲章的政治邏輯,我們不應該簡單地把 “解職美聯儲理事莉薩庫克” 視作簡單的經濟事件,即特朗普逼迫美聯儲大幅降息的談判籌碼,我們要把它視為一個極其重大的政治事件,它反映了國王對貴族集團的一次有計劃有目的的進攻,正如貝森特在一次訪談中所暗示的,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已經偏離了初心,不再代表美國人民利益。
所以,一旦美聯儲實質性地開始降息,國際熱錢出逃,美國各方面數據將迅速滑落,那麼,美聯儲將徹底失去道義支撐,特朗普政府對美聯儲實質性的大清洗就要開始了。
TOO LATE,是不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瀆職??
結束語
如上圖所示,Jacksonhole 央行年會之後,美股短暫地走強之後,又開始回落。
如果我們破除掉 “降息刺激通脹” 的教條,就不難明白市場反饋背後的深意了:
1、降息非但不會刺激通脹,反而會暴露衰退;
2、熱錢已經開始撤離美國本土;
3、美聯儲的那些鷹派官員已經為大家爭取到了很多時間了,不可能再多了;
此外,“解職美聯儲理事” 的嘗試暴露了特朗普更大的野心,企圖把美國貴族銀行變成美國人民銀行,這對全球金融系統的重塑將是史詩級別的。
一旦降息落地,熱錢撤退,那麼,更多的問題會暴露出來。這將坐實特朗普對美聯儲 “TOO LATE” 的指責,那麼,美聯儲將徹底失去道義上的根基——原來你們在捂蓋子啊。
於是,這又會導致美聯儲陷入更加不利的政治處境,很難抵擋特朗普政府對 FOMC 的改組(ps: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縮寫)。最終,特朗普很有可能成為那個改變歷史的人,結束美聯儲作為國中之國的局面,徹底成為美國人民銀行。
等再過幾十年,後人們一定會納悶,為什麼有的國家央行能夠打着 “獨立性” 的旗號幹着為特殊階層牟利的買賣??這就是歷史的荒誕之處。讓我們拭目以待。
ps:數據來自 wind,圖片來自網絡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