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and instant e-commerce investments are significant and surprising, Alibaba wants to "go all the way"!

阿里巴巴單季度資本支出高達 380 億元,環比增長 57%。本季對即時電商業務約 110 億元人民幣的鉅額投資,而下季度該業務預計虧損 220 億元。鉅額投入帶來驚喜回報,即時電商日均訂單量達 8000 萬單,更是帶動淘寶月活買家增長 25%。面對短期利潤承壓,阿里巴巴對即時電商持樂觀態度,並將其視為新的核心增長驅動力,目標到 2028 年其貢獻 1 萬億元 GMV。
野村證券認為,阿里巴巴正不惜代價地在即時電商和人工智能兩大未來戰場上進行重金投入,以換取長期的增長和市場主導地位。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8 月 30 日,野村證券研報指出,阿里巴巴正在對即時電商和人工智能進行鉅額的、甚至可以説是不計成本的投入。短期利潤將為此承壓,但長期增長的想象空間也由此打開。
阿里本季度資本支出高達 380 億人民幣,環比增長 57%,同比增長 2.2 倍。而即時電商方面,阿里預計 9 月所在季度的虧損可能達到峯值,約為 220 億人民幣。
這場豪賭的代價是巨大的短期利潤侵蝕。僅一個季度,公司新成立的中國電商集團(CEG)的息税攤銷前利潤就因此下滑了 100 億元人民幣。
但初步回報也同樣驚人,即時電商不僅自身快速追趕競爭對手,更意外地為核心電商(淘寶 App)帶來了 25% 的月活買家增長。同時,AI 業務需求強勁,推動阿里雲收入增速遠超市場預期。
野村證券強調,這場 “以利潤換增長” 的戰役已經打響,阿里展現了 “幹到底” 的決心,投資者需要評估其短期陣痛與長期價值。
不惜代價的投入:鉅額虧損換取市場份額
野村證券指出,阿里巴巴正在通過 “不計成本” 的投入,強攻 AI 和即時電商兩個未來高地,其投入規模之大,直接體現在了財務報表上。
根據財報數據,阿里新成立的中國電商集團(CEG)在 2025 年 6 月季度(2026 財年第一季度)的經調整利潤同比大幅下滑 21%,減少了整整 100 億元人民幣。
造成這一巨大缺口的核心原因,正是對即時電商業務約 110 億元人民幣的鉅額投資。
這還不是終點。阿里管理層明確表示,預計即時電商業務的虧損將擴大至 220 億元人民幣。這筆鉅額資金將主要用於配送團隊的擴張、搶佔用户心智以及推動訂單量增長。
與此同時,在 AI 領域的投入也毫不手軟。
為應對強勁的 AI 需求,阿里雲在本季度的資本支出(Capex)高達 380 億元人民幣,環比暴增 57%,同比更是激增 2.2 倍。這一數字清晰地表明瞭阿里對 AI 未來前景的堅定信心。
為了給這兩大戰略性投資讓路,公司甚至暗示可能會放緩股票回購的步伐(2025 上半年回購了 14 億美元,仍有 193 億美元額度),將資本優先用於搶佔新的增長機遇。
電商基本盤驚喜:即時電商反哺核心業務
野村證券認為儘管投入巨大,但這些投資已經開始帶來令人驚喜的初步回報,尤其是在拉動整個生態系統增長方面,其效果超出了市場預期。
首先,在競爭激烈的即時電商領域,阿里的追趕速度驚人。
截至 8 月份,其日均訂單量已達到 8000 萬單,與市場領先者美團(據估算超過 9000 萬單)的差距在過去三個月內 “顯著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與低價引流相關的飲品類訂單佔比不到 30%,顯示出其訂單結構的健康度正在改善。
更關鍵的驚喜在於即時電商對核心電商的強大反哺效應。
根據阿里披露,得益於即時電商的推動,其旗艦應用淘寶在 8 月的前三週,月度活躍買家數實現了 25% 的同比增長。
這種用户活躍度的提升,直接轉化為核心電商業務的強勁表現。本季度,阿里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長了 10%,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更令市場意外的是,管理層對未來幾個季度的 CMR 增長表達了信心,認為將維持類似的增長率。
這一積極指引無疑是一大利好,因為在此之前,市場普遍因高基數效應而預計未來兩個季度的 CMR 增長將會放緩。
阿里要 “幹到底”:“燒錢” 背後的長期主義
研報指出阿里當前的戰略抉擇,本質上是一場着眼於未來的長期主義豪賭。
阿里管理層在電話會中清晰地勾勒了這兩個新引擎的未來圖景,展現了堅持到底的決心。
對於即時電商,阿里給出了一個極其宏偉的目標:到 2028 年,該業務將為公司直接貢獻約 1 萬億元人民幣的 GMV,這相當於在其現有電商規模上再造一個約 10% 的增量市場。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公司並非盲目 “燒錢”。阿里預計,通過優化運營效率和規模經濟效應,未來兩個月內每單虧損將收窄 50%,這表明其已在同步構建可持續的商業模型。
對於 AI 和雲業務,管理層同樣表達了樂觀預期,認為雲收入在未來將繼續加速增長。高達 380 億元人民幣的單季資本支出,正是這種信心的最有力證明。
總而言之,阿里正在用一份 “失血” 的利潤表,向市場宣告其戰略轉型的決心。
通過在即時電商和 AI 領域的鉅額投入,公司不僅在追趕競爭對手,更意外地激活了核心業務的增長潛力。
野村證券認為短期內,利潤承壓和回購放緩可能帶來股價波動;但從長遠看,若這兩個新引擎能夠成功點燃,阿里的增長天花板將被徹底打開。野村證券維持其 “買入” 評級和 152 美元的目標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