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baba Earnings Preview: Takeout Price War Pressures Profits, Cloud Business and AI Shine

華爾街見聞
2025.08.29 01:5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分析師預計阿里 Q2 總營收將同比增長 5%,雲業務料實現超 20% 增長,而受淘寶閃購 500 億補貼計劃影響,阿里整體利潤將顯著承壓。雲業務與 AI 的增長勢頭、外賣價格戰對利潤的衝擊、新業務整合效果、AIDC 能否如期扭虧為盈,將是關注重點。

8 月 29 日週五美股盤前,阿里巴巴將發佈截至自然年 2025 年 6 月末的 2026 財年第一財季(下稱二季度)財報。

據 FactSet 調查的分析師預測,阿里二季度營收將同比增長 5% 至 2552 億元人民幣(約 355 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EPS)預計同比下降 6% 至 2.16 美元。

截至本週三收盤,阿里美股已較 3 月的高點回落約 17%,經歷阿里股價回調後,投資者正密切關注其雲計算與人工智能(AI)業務的進展能否成為新的催化劑。阿里雲業務與 AI 增長勢頭、閃購外賣價格戰對利潤的衝擊,以及新業務整合效果將是幾大看點。

儘管阿里二季度整體的增長料將温和,但云業務可能實現 20% 以上的同比增長,將成為最大亮點。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能否如期扭虧為盈,以及公司在 AI 基礎設施上承諾的 530 億美元投資進展,也是觀察重點。

宏觀經濟和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價格戰,是當前阿里的主要壓力源。為應對激烈競爭而投入的鉅額補貼正在短期內侵蝕阿里的利潤。多家券商預測顯示,受淘寶閃購 500 億補貼計劃影響,阿里整體利潤將顯著承壓。

國海證券預測,阿里巴巴二季度總營收預計達 2490 億元,同比增長 2%,但經調整 EBITA 同比下降 15% 至 382 億元,利潤率降至 15%。東方證券和摩根士丹利也給出類似預測,認為淘天集團 (TTG) 與本地生活集團合併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A)將大幅下滑 16%-20%。

花旗預測,阿里巴巴二季度總收入將達到 252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9%,但非 GAAP 淨利潤預計下滑至 321 億元,主要受外賣業務投入加大影響。美銀和花旗分析師均對雲業務保持樂觀,預計增長 20% 以上,但對淘天集團短期利潤率表示擔憂。

雲業務與 AI:增長引擎持續發力

分析師預測,阿里雲業務將繼續充當公司增長的主要引擎。花旗預計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21% 至 321 億元,美銀的預測同樣看好雲業務 25% 的增長率。

今年 2 月,阿里宣佈,未來三年將投資超過 3800 億元人民幣、超 500 億美元,用於建設雲和 AI 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據國際數據公司(IDC)7 月初報告,阿里雲在中國 AI 基礎設施即服務 (IaaS) 市場佔據 23% 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市場第一。

阿里在 AI 領域的持續投入顯現成效,通義千問大模型不斷升級,WebSailor 網絡代理等產品相繼開源。近期中國 AI 新星 DeepSeek 發佈可基於國產芯片運行的新模型,提振了市場對國內 AI 生態的信心,也為阿里雲帶來了潛在機遇。

花旗研報認為,投資者本次需重點關注 AI 相關需求的增長勢頭,以及通義千問模型的更新進展。雖然面臨美國芯片出口限制的長期挑戰,但國內 AI 應用的快速落地有望繼續推動雲業務增長。

花旗預計,阿里雲業務二季度的 EBITA 利潤率將從 7% 提升至 8%,反映出 AI 需求驅動下的盈利能力改善。

美銀預計,二季度雲收入將同比增長 25%,受益於強勁的 AI 需求和資本支出持續增長。雲業務的調整後 EBITA 利潤率預計為 8%,持平前一季度。

外賣價格戰:短期陣痛換取長期市場份額

面對增長放緩的國內消費環境和強勁對手,阿里巴巴的核心電商業務正採取激進投資策略以爭奪用户。淘寶閃購上線後在外賣即時配送領域掀起激烈競爭。

自 5 月 2 日推出 “淘寶閃購” 以來,其日訂單量從最初的不到 3000 萬單迅猛增長,在 8 月初的促銷活動中,8 月 7-9 日連續三天突破 1 億單。

然而,這一快速增長付出了沉重代價。

阿里巴巴 7 月初宣佈,未來 12 個月內砸下 500 億元人民幣用於外賣及即時配送補貼。美銀證券估計,僅二季度,新業務的相關損失就超過 100 億元,假設每單平均成本 3-4 元,預計三季度相關投入將超過 200 億元,推動當季的日均訂單量接近 7000 萬單。

花旗數據顯示,淘寶 App 的日活躍用户數和使用時長分別增長 19% 和 30%,證明投入正在轉化為用户增長。超過 1.2 萬個非餐飲品牌入駐平台,茅台等知名品牌的加入進一步提升了平台吸引力。

美銀認為,7 月至 11 月將是阿里對外賣業務的投資高峰期,投資將用於構建消費者認知、升級供應鏈、優化系統算法和測試交叉銷售。

業務整合:協同效應初顯

阿里巴巴 6 月宣佈將餓了麼和飛豬整合至中國電商業務集團,旨在打造綜合消費平台。

這一整合已開始顯現協同效應。會員體系打通後,用户可在不同服務間累積積分,提升用户粘性和交易頻次。超級星期六等新促銷活動也體現了全平台資源整合的效果。

花旗預計,包括餓了麼在內的新淘天集團(TTG)二季度的收入將達到 1346 億元,同比增長 6.5%。其中,消費者管理收入(CMR)將同比增長 10.3% 至 884 億元。新 TTG 的 EBITA 將同比下降 18.4%,達到 395 億元人民幣,利潤率為 29.3%。

利潤承壓:投資週期的必然代價

美銀將淘天集團(TTG)EBITA 利潤率預期從 41.2% 大幅下調至 34.2%,集團整體 EBITA 預計下滑 15%。考慮到短期的利潤干擾,美銀將阿里巴巴 2026 財年的年度調整後淨利潤預期下調了 18%,降至 1354 億元。

花旗預測,計入餓了麼後,新 TTG 的 EBITA 將同比下降 18.4% 至 395 億元,利潤率為 29.3%。如果是之前的 TTG,預計 EBITA 將下降 15.5% 至 412 億元,利潤率 34.2%。

不過,國際數字商業集團 (AIDC) 有望扭虧為盈,這將部分緩解集團利潤壓力。管理層此前預計該部門將很快實現季度盈利,這有助於減輕集團整體的盈利壓力並改善整體利潤率。

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在韓國等市場的強勁表現,以及汽車銷售等新業務的推出,為國際業務注入新動力。

此外,中國政府近期推出的消費刺激措施,如補貼消費者貸款,也可能間接利好其國內電商業務。

儘管存在這些積極因素,但阿里巴巴的估值仍遠低於國際同行。據 FactSet 數據,其交易價格約為 2027 財年預期收益的 11.3 倍,PEG 比率僅為 0.55。一些分析師認為,與亞馬遜等西方同行相比,其估值存在 50-70% 的折價。

這種折價反映了市場對中國監管環境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持續擔憂。能否用清晰的盈利路徑和技術領導力説服投資者,是阿里巴巴管理層面臨的關鍵挑戰。

風險與挑戰並存

投資者需關注幾大風險因素。首先,外賣價格戰的持續時間存在不確定性,過度投入可能影響長期盈利能力。其次,中美貿易關係緊張仍可能對公司國際業務造成衝擊。

此外,AI 投資的鉅額支出能否轉化為實際收益仍有待觀察。若出現國產芯片技術限制,阿里承諾未來三年合計超 500 億美元的 AI 基建投資可能面臨技術瓶頸。

花旗維持對阿里的買入評級,但給予 30 天短期負面展望,目標價 148 美元。美銀同樣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 135 美元。分析師普遍認為,儘管短期利潤承壓,但公司在雲計算和 AI 領域的領先地位,以及外賣業務的長期潛力,支撐其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