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ll Street comments on NVIDIA's earnings report: Ignore the "noise" from the Chinese market, the fundamentals remain strong, optimistic about the huge growth potential of Blackwell and Rubin

各投行一致認為,英偉達在 AI 基礎設施建設的最佳投資機會中地位穩固,長期增長前景明確。投資者應聚焦公司核心增長邏輯,而非短期不確定性。各行一致看好英偉達 Blackwell 產品線的強勁表現,美銀表示,Blackwell 產品線已達到滿負荷生產,每週生產約 1000 個機架,預計在第三財季將進一步加速。隨着系統級機架逐步成熟並實現規模化,毛利率有望更快回升至此前 70% 中段水平。
英偉達第二季度財報再次驗證了其在 AI 浪潮中的核心地位,儘管中國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公司基本面依然強勁。多家華爾街投行一致上調目標價,認為投資者應忽略中國市場"噪音",聚焦於 Blackwell 和下一代 Rubin 產品帶來的巨大增長機會。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英偉達第二季度營收 467 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第三季度指引 540 億美元同樣超預期。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增長完全排除了中國市場貢獻,凸顯了公司在全球其他市場的強勁需求。美銀證券、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和高盛均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區間在 200-235 美元。
各投行一致認為,英偉達在 AI 基礎設施建設的最佳投資機會中地位穩固,長期增長前景明確。投資者應聚焦公司核心增長邏輯,而非短期不確定性。
各行一致看好英偉達 Blackwell 產品線的強勁表現,美銀表示,Blackwell 產品線已達到滿負荷生產,每週生產約 1000 個機架,年化收入能力約 390 億美元。隨着系統級機架逐步成熟並實現規模化,毛利率有望更快回升至此前 70% 中段水平。
高盛表示,網絡業務 Spectrum-X 產品線年化營收已達 100 億美元,較此前 80 億美元顯著增長。下一代 Rubin 產品按計劃將於 2026 年中期推出,為未來增長提供強勁動力。
此外,分析師普遍認為,英偉達在快速增長的全球 AI 基礎設施建設中維持 80% 以上市場份額,擁有業界領先的 45% 以上自由現金流利潤率,而估值僅為盈利增長率的 1 倍左右,遠低於科技同行的 2 倍以上水平。
財務表現超預期,指引積極樂觀
報告表示,英偉達第二季度營收 467 億美元,環比增長 6%,同比增長 56%,超出市場一致預期 462 億美元。數據中心業務營收 411 億美元,環比增長 5%,同比增長 56%。遊戲業務表現強勁,營收 43 億美元,環比增長 14%,同比增長 49%,超出市場預期 39 億美元 11%。
每股收益 1.05 美元,環比增長 30%,同比增長 54%,超出市場預期 1.01 美元 4%。毛利率 72.7% 超出預期,但剔除 H20 庫存銷售的 40 個基點貢獻後,調整後毛利率 72.3% 與預期一致。
第三季度營收指引 540 億美元,環比增長 16%,同比增長 54%,超出市場預期 535 億美元。毛利率指引 73.5%,超出美銀預期 73.0%。這是首次有公司指引單季度 70 億美元的營收增長,而且這一增長完全不包含中國市場貢獻。
Blackwell 產品線全面發力,生產規模快速提升
各投行一致看好英偉達 Blackwell 產品線的強勁表現。美國銀行指出,Blackwell Ultra 平台已實現滿產運行,每週生產約 1000 台機架,按每台 300 萬美元售價計算,13 周內可實現約 390 億美元銷售額。隨着系統級機架逐步成熟並實現規模化,毛利率有望更快回升至此前 70% 中段水平。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第二季度 Blackwell 收入環比增長 17%,管理層對 Blackwell Ultra 生產進展表示樂觀,需求異常強勁。花旗估計,約 28 億美元的 Blackwell 銷售意味着約 90 萬台設備,較上季度的估計 70 萬台有所增長。
高盛維持買入評級,指出 Blackwell 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將佔據 GPU 出貨量的大部分份額。該行預計 Blackwell 從 2025 年約 61% 的份額提升至 2026 年的 87%,而下一代 Rubin 產品將在 2026 年中期開始量產。
相關網絡產品也持續受益,網絡業務實現顯著增長,環比增長 46%,同比增長 98%,收入達到 73 億美元。其中 Spectrum-X 產品線年化營收已達 100 億美元,較 4 月份的 80 億美元顯著增長。
下一代 Rubin 產品按計劃推進,2026 年增長可期
英偉達產品創新步伐未減,高盛指出,下一代 Rubin 產品按計劃將於 2026 年中期推出,繼續保持相比 AMD GPU 產品 0.5-1 年的硬件優勢。Rubin 平台仍按計劃於 2026 年中期推出,構成該平台的全部六款芯片已開始試產。
管理層對 Rubin 相較於 Blackwell 在工作負載性能、效率和成本效益方面的提升表示樂觀,這為 2026 年的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高盛預計 2026 年每股收益將較市場預期高出約 10%。
主權客户預計 2025 年貢獻超過 200 億美元收入,同比增長超過一倍,表明 Blackwell 的採用正從傳統超大規模客户擴展到包括主權客户在內的非傳統客户羣體。
各投行一致認為,英偉達在 AI 基礎設施建設的最佳投資機會中地位穩固,長期增長前景明確。投資者應聚焦公司核心增長邏輯,而非短期不確定性。
中國市場風險可控,長期增長邏輯不變
英偉達第二季度業績基本符合預期,華爾街頂級投行紛紛上調目標價至 210-235 美元,聚焦公司在全球 AI 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和長期盈利能力。投行分析師建議投資者忽略中國市場短期擾動,重點關注公司到 2027 年每股收益可達 10 美元的巨大增長潛力。
儘管中國市場存在不確定性,但分析師完全排除了中國市場的貢獻進行預測。中國在數據中心營收中的佔比已降至個位數百分比,管理層確認第二季度沒有向中國出貨任何 H20 產品,第三季度指引也不包含中國業務貢獻。
一旦 H20 產品開始出貨,可以重新利用此前減記的庫存,有望提升毛利率 200-300 個基點。預計 H20 產品在第三季度可能實現 20-50 億美元營收,如果不確定性問題得到緩解。即便按照管理層提及的 20-50 億美元 H20 芯片出貨量的低端估算,也可能將指引推高至 560 億美元。
預計非中國地區 2026 財年預期銷售額約 2000 億美元的增長將充分抵消不確定性阻力。新加坡佔比 22%,但其中 99% 以上的數據中心計算營收實際來自美國客户。
估值優勢明顯,目標價普遍上調
英偉達市盈率增長比僅為 0.9 倍,而非英偉達科技七巨頭平均值為 3.9 倍,儘管英偉達擁有 50% 以上的優異自由現金流利潤率,遠超其他公司的 20% 以下水平。在當前股價 181.60 美元下,公司估值僅為 26.5 倍 2027 財年非 GAAP 每股收益。
- 美銀證券將目標價從 220 美元上調至 235 美元,上調 2026/27/28 財年每股盈利預期 6%/7%/11%,分別至 4.45/6.26/8.03 美元。
- 摩根士丹利將目標價從 206 美元上調至 210 美元,維持 33 倍市盈率估值方法。
- 花旗銀行將目標價從 190 美元上調至 210 美元,基於 2026 財年約 7 美元每股收益的 30 倍市盈率估值。
- 高盛維持買入評級,目標價 200 美元不變。
英偉達預期到本十年末 AI 基礎設施支出將達到 3-4 萬億美元,高於此前預測的 2029 年 2.3 萬億美元。基於 40% 以上的 AI 加速器總可尋址市場前景,英偉達加速器市場份額約為 60%,在加速器銷售方面仍有上升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