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glected" Japanese stocks are rising, and foreign capital is pouring in

華爾街見聞
2025.08.27 06:5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在避險資金撤出美國、日美達成低於預期的關税協議,以及市場對公司治理改革信心增強的背景下,日本股市開啓一輪 “忍者式反彈”,東證指數 4 月以來累計漲超 34%。此次外資、日本本土機構和散户三方資金同時入場,尤其是外資,4 月以來累計買入 357 億美元日本股票,橋水等全球頂級基金紛紛調倉佈局日股。

由於避險資金撤出美國,日美關税協議好於預期,以及市場對 “公司治理改革” 的信心顯著增強,日股迎來 “忍者式” 反彈。

截止週二收盤,日本東證指數儘管本週回調了約 1%,但自 4 月 7 日後低點以來,該指數累計大漲超 34%,並於 8 月 8 日首次突破 3000 點,成為全球表現最亮眼的主要股指之一,且明顯跑贏歐洲 Stoxx 600 指數 19.5% 的漲幅和美國標普 500 指數 33% 的漲幅。

行情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今年 4 月初,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 4 月 2 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 “對等關税” 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貿易伙伴設立 10% 的 “最低基準關税”,並對某些貿易伙伴徵收更高關税。

特朗普再掀關税風波,引發全球市場恐慌,但隨後因為美日快速達成貿易協議,大大緩解了日本出口導向型企業的壓力,為市場注入信心,最終推動東證指數一路上揚,在 8 月成功站上 3000 點關口。

據央視新聞,美日就關税問題達成一致。根據協議內容,美國將對包括汽車在內的日本商品統一徵收 15% 關税,低於此前特朗普威脅的 25% 税率。作為交換,日本承諾設立規模高達 5500 億美元的基金用於對美直接投資,投資方向將由美方主導。

外資大舉回流,家庭資金也開始覺醒

從資金層面看,日股這波上漲並非由某一類資金推動,而是多方參與。

Astris Advisory Japan 的日本策略師 Neil Newman 表示,日股這波上漲和 2024 年那一波 “出口股主導的短期拉昇” 有本質不同。此次外資、日本本土機構和散户三方資金同時入場。

數據顯示,外資自 4 月初 “對等關税” 後持續淨流入,截至目前已累計買入高達 357 億美元日本股票,包括橋水在內的全球頂級基金紛紛調倉佈局日股。

高盛日本策略師 Bruce Kirk 表示,日本東證指數的飆升正是一波由非日本投資者主導的反彈典範。過去幾個月幾乎持續不斷的外資淨流入,正是推動自 4 月以來這波 ‘忍者式隱形反彈’ 的關鍵力量。

與此同時,日本家庭投資也悄然轉向股市。2024 年日本政府擴大 NISA 免税投資賬户覆蓋範圍,激發了居民配置股票的興趣。截至去年底,日本家庭持有的金融資產超過 14 萬億美元,其中一半仍停留在現金或存款中。

Robeco 亞太區股票主管 Joshua Crabb 指出,隨着通脹迴歸和工資三十年來首次上漲,日本儲户現在有理由重新調整資產配置:

“如果人們認為日本告別了通縮,大量原本配置在債券和現金中的資金,很可能將湧入股市。”

“日本經濟不會出現大幅躍升,但通脹重回之後,日本人的資產配置是否會發生重大變化?答案是肯定的。”

公司治理改革見效,估值邏輯重塑

估值層面,日本市場目前的整體市盈率已接近過去投資者 “容忍的上限”,但 Jefferies 策略師 Shrikant Kale 認為,隨着日本企業結構持續優化,這一 “估值上限” 也正在被重新定義。

Ninety One 亞太投資經理 Charlie Linton 指出,日本的公司治理改革 2012 年啓動,但直到 2023 年東京證券交易所啓動 “公開點名” 政策落地後,才真正開始奏效。那些未達治理標準的企業被列出清單,這一強制機制倒逼改革落地,部分 “沉睡價值” 開始被市場重新認識。

日本資管機構 Asset Management One 的 Oleg Kapinos 表示,公司治理改革這一趨勢將長期持續。

還有投資者表示,如果日本企業能專注於最賺錢的業務,其龐大資產中的工業股將藴含巨大機會。例如,日本最大國防承包商三菱重工今年股價上漲近 70%,因市場預期其將受益於國防支出上升及管理效率提升。

正如 Jefferies、Ninety One 等機構所強調的,儘管日本經濟並未進入 “爆發式增長” 階段,但資產端的變化已足夠驅動市場再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