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bot business surges 6 times, ROBOSENSE starts second growth curve

毛利率連續 6 個季度提升
8 月 21 日,速騰聚創(2498.HK)發佈 2025 年中期業績。財報發佈後,今日股價上漲超 9%。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收為人民幣 7.83 億元,同比增長 7.7%。其中,第二季度總營收達到人民幣 4.55 億元,同比增長 24.4%,環比增長 38.9%。
盈利能力的改善尤為顯著。上半年整體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 13.6% 大幅提升至 25.9%;第二季度毛利率達到 27.7%,已是連續第六個季度穩步上升。上半年淨虧損同比大幅收窄 44.5%,至人民幣 1.486 億元。

數據背後是兩條迥異的業務曲線。
增長的引擎來自機器人業務。第二季度,用於機器人及其他領域的激光雷達銷量達到 3.44 萬台,同比猛增 631.9%。整個上半年,該業務板塊收入達到人民幣 2.207 億元,同比增長 184.8%,毛利率高達 45.0%。

與此同時,作為主營業務的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應用板塊則在進行戰略調整。上半年,用於 ADAS 應用的激光雷達銷量為 22.05 萬台,同比減少 6.0%;銷售收入為人民幣 5.003 億元,同比減少 17.9%。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收入下滑,ADAS 業務的毛利率卻從去年同期的 11.2% 提升至 17.4%,財報將其歸因於原材料成本優化及自研 SOC 芯片的採用。
一升一降之間,市場看到的,是一家公司正以高增長、高利潤的新業務,為核心業務的技術升級和產品換代提供緩衝。這構成了理解速騰聚創當前價值的關鍵。
財務報表的兩條曲線
速騰聚創的這份中報,整體財務數據勾勒出了一家穩健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改善的公司。
2025 年第二季度,總營收達到人民幣 4.55 億元,同比增長 24.4%,環比增長 38.9%。上半年總營收為人民幣 7.83 億元,同比增長 7.7%。更關鍵的指標是毛利率,第二季度達到 27.7%,上半年為 25.9%,這已是連續第六個季度穩步上升。同時,上半年淨虧損同比大幅收窄 44.5%,至人民幣 1.486 億元。
盈利能力的改善,源於兩條曲線的此消彼長。
第一條曲線,是機器人業務的 “暴走”。
這是增長的故事。第二季度,用於機器人及其他領域的激光雷達銷量達到 3.44 萬台,同比猛增 631.9%。整個上半年,該業務板塊的收入達到人民幣 2.207 億元,同比增長 184.8%。這條曲線不僅陡峭,而且利潤豐厚。其毛利率在第二季度高達 41.5%,上半年為 45.0%,遠高於公司整體水平,成為拉動整體盈利能力的核心引擎。
第二條曲線,是 ADAS 業務的 “換擋”。
上半年,用於 ADAS 應用的激光雷達銷量為 22.05 萬台,同比減少 6.0%;銷售收入為人民幣 5.003 億元,同比減少 17.9%。
收入的暫時性下滑,有其明確的背景。財報解釋,這主要是由於與兩家主要整車廠客户的產品週期調整有關,其中一家客户轉向其戰略一級供應商開發的產品,而另一家則在其車型上取消了激光雷達的配置。
但比收入數字更具前瞻意義的,是該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儘管收入下滑,ADAS 業務的毛利率卻在 2025 年上半年從去年同期的 11.2% 大幅提升至 17.4%。這背後,是原材料採購成本的優化,以及更重要的——採用了自主研發的 SOC 處理芯片,其成本顯著低於此前向第三方採購的 FPGA 芯片。
兩條曲線的分化,展現了一種成熟的戰略執行力。
機器人業務並非副業,它已在關鍵時刻成長為一個高增長、高利潤的獨立引擎。它產生的現金流和利潤,為核心的 ADAS 業務進行必要的產品升級換代提供了資金和時間窗口,平滑了轉型的陣痛。ADAS 業務在收入下降的情況下毛利率反而提升,這本身就是新一代數字化平台成本效益的有力證明。公司正在主動地用更高質量、更高利潤率的新業務,去置換利潤空間有限的舊業務。
數字化的武器庫:從 E 平台到 EM 平台
速騰聚創的技術戰略,是一場從模擬到數字的根本性變革,其意義不亞於相機從膠片時代進入數碼時代。這場革命的核心,是公司自研的 SOC 芯片。
激光雷達的競爭已進入深水區,從系統光機架構的創新,走向了更深層次的 “芯片戰爭”。速騰聚創的優勢在於,將核心的接收系統和回波特徵識別功能集成到一顆 SOC 芯片上。這不僅精簡了鏈路、降低了功耗,更讓激光雷達的性能可以遵循摩爾定律不斷提升,構築了堅固的護城河,足以應對來自競爭對手和主機廠自研的雙重挑戰。
這個數字化的武器庫,由兩大平台構成。
E平台:全固態的基石
E 平台是行業首個全固態數字化激光雷達平台,基於自研的 CSOC 芯片打造。其首款產品 “伊萬”(Evan,即 E1),被定位為 L3 及 L4 級別自動駕駛大廣角與補盲激光雷達量產的唯一選擇,同時也是機器人激光雷達的最優選項。針對機器人領域,還推出了專用產品 “伊萬 R”(E1R)。
E1 已於 2025 年上半年正式投入量產,成為行業第一個大規模商業化的全固態激光雷達。公司預計,2025 年 E 平台系列產品的出貨量將達到六位數。
EM平台:長距離激光雷達
EM 平台是專為長距離探測而生的數字化平台,基於自研的 SPED-SoC 芯片,旨在解決雨霧等惡劣天氣下的點雲質量問題。該平台擁有兩款核心產品,分別瞄準不同戰場:
- EM4:當前行業唯一一款超過 500 線並可量產的數字化激光雷達,是 L3 及 L4 級別主感知雷達的利器。
- EMX:一款真正的 192 線激光雷達,為廣闊的 L2+ 高階輔助駕駛市場提供了性能最優解。相較於友商上一代基於模擬架構的 64 線產品,EMX 在數字化架構和芯片的加持下,實現了分辨率的大幅提升和成本優勢,是一種 “架構與芯片層面上的斷代領先”。
這兩款產品都將在 2025 年第三季度進入大規模量產交付。
速騰聚創的產品管線並非簡單的型號堆砌,而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層次分明的武器系統。EMX 是攻佔 L2+ 主流市場的 “攻城錘”,EM4 是搶佔 L4 技術制高點的 “精確制導武器”,而 E1 則是鞏固 L4 生態(補盲)並同時引爆機器人增長曲線的 “多功能戰車”。這個全面的產品組合,不僅能對各個細分市場進行精準打擊,還創造了顯著的交叉銷售機會,將客户深度鎖定在自身的生態系統之內。
在對技術要求最為嚴苛的 Robotaxi 領域,數字化激光雷達已全面取代了舊的機械式產品。速騰聚創宣稱已佔據該領域 90% 的市場份額。
“EM4+E1” 的組合,已成為新一代 Robotaxi 的首選配置,並已與全球 8 家頭部客户完成產品量產驗證。其客户名單幾乎囊括了所有行業領軍者:滴滴自動駕駛、百度、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以及多家北美頭部的 Robotaxi 和 Robotruck 公司。
新發布的 EM 平台正在 ADAS 市場掀起波瀾。在發佈後的半年內,已斬獲來自 8 家主機廠的 45 款車型定點。
其中,包括一項來自 “某全球領先的新能源車企” 多達 32 款車型的獨家供應定點。其定點範圍已覆蓋全球,包括日本(成為兩家 Top2 車企的獨家供應商)、北美和歐洲(包括一家頭部豪華汽車合資品牌)的核心市場。
2025 年 6 月,公司完成了第 100 萬台車載激光雷達的交付,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 Robotaxi 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正轉化為 ADAS 市場的強大推動力。對於乘用車企而言,選擇一個在最嚴苛的 L4 場景中得到驗證的供應商,無疑是技術和品牌上的雙重保障。當一家車企可以向消費者宣稱 “我們使用的激光雷達與全自動駕駛汽車同款” 時,這便從一個技術參數,變成了一個強有力的安全和科技品牌背書。Robotaxi 的成功,為 ADAS 業務的擴張提供了最有力的 “信任狀”。
機器人業務的客户羣已突破 3200 家。其增長由多個垂直領域的突破共同驅動:
- 割草機器人:與全球 Top5 廠商中的多家達成獨家合作,訂單規模達到七位數。
- 無人配送:與國內的美團、新石器、白犀牛,以及北美的頭部外送平台和 COCORobotics 等建立了合作關係。
- 具身智能:與宇樹科技等超過 20 家全球領先的具身機器人公司進行深度合作。
公司維持 2025 年機器人激光雷達出貨量達到六位數的指引,並表示有信心 “稍稍超過預期”。
下一個前沿:機器之眼
推出 AC(ActiveCamera)平台,標誌着速騰聚創的雄心已超越激光雷達硬件供應商,劍指成為機器人時代的底層技術平台公司。
AC 被定義為一個全新品類——“真正的機器人之眼”。它是一款 “all in one” 的傳感器,能直接輸出 RGBD 數據,在硬件層面就將激光雷達的幾何精度、攝像頭的語義信息和 IMU 的姿態數據進行了高效時空同步融合。
它的目標是解決現有深度傳感器(如英特爾的 RealSense)在户外強光下性能差、精度不穩定的痛點。一旦解決,將可能解鎖工業自動化和消費級應用(如實時 3D 環境建模)的巨大市場。
AC 平台配套了 “AI-Ready” 生態,包括開源算法、SDK 和工具鏈,旨在為整個機器人行業提供開發便利,形成數據採集到模型訓練的閉環,從而建立一個具有高粘性的技術平台。
AC 平台的推出,可以看作是對 “純視覺” 路線的一種戰略回應。通過創造一個原生融合了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的傳感器,速騰聚創正在為所有機器人(從汽車到人形機器人)的 “融合優先” 感知路線奠定硬件基礎。它押注的未來是,人工智能的終極形態並非單一傳感器的勝利,而是多模態傳感器的智能融合。而速騰聚創,正致力於成為那個為融合未來提供核心硬件和軟件工具的公司。
財報中的數字,描繪出一家公司在鞏固當下領導地位的同時,正有條不紊地構建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