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CC: U.S. inflation may see an upward turning point in the next 1-2 months

中金公司預測美國 CPI 將在未來 1-2 個月確認上行拐點,最快在 8 月 12 日驗證。預計 CPI 同比上行週期將持續約一年,可能影響美聯儲的降息節奏。關税上升未能引發通脹反彈,市場對通脹風險的定價可能偏低。統計方法缺陷和數據採樣問題導致 CPI 滯後反映物價變化。
智通財經 APP 獲悉,中金公司發佈研報稱,關税其實已經導致美國通脹局部反彈,但季節調整方法缺陷低估過去 2 個月通脹近 20bp,CPI 讀數尚未反映通脹反彈的真實情況。中金預測 CPI 環比或在未來 1-2 個月確認上行拐點,最快在 8 月 12 日驗證。CPI 同比上行週期或持續一年左右,可使用投入產出表估測通脹上升幅度。美國通脹進入上行週期,可能干擾美聯儲降息節奏,讓全球資產迎來新變數。
中金公司主要觀點如下:
關税税率明顯上升,為何美國通脹沒有反彈?
年初至今,美國平均關税税率已經由 2.3% 大幅升至 18.4%,美國通脹卻維持低位,市場普遍預期關税只會導致温和通脹或暫時性通脹,甚至懷疑關税不會導致明顯通脹。我們認為市場定價可能低估美國通脹反彈風險。有 3 個關鍵因素,延緩了關税驅動的通脹傳導。一旦這些因素髮生變化,美國通脹反彈可能 “雖遲終至”:
1)統計方法缺陷,低估近月通脹。美國通脹具有較強季節性,需要使用統計模型剔除季節性變化。疫情之後通脹季節性發生突變,當前季節調整模型存在缺陷,可能累計壓低 5-6 月通脹水平約 20bp。使用修正後的季節調整方法,美國核心 CPI 環比增速其實已經轉為上行。其次,大量 CPI 商品分項(如服裝、家電、汽車等)每兩個月才抽樣統計一次,導致 CPI 滯後反映物價變化。最後,由於預算削減和聯邦招聘凍結,美國勞工統計局近期被迫縮減其 CPI 數據採樣網絡,進一步降低數據準確度與及時性。
圖表:修正後的美國核心 CPI 環比其實在 4-5 月份就已開始上行,
但官方公佈的核心 CPI 環比則維持低位

資料來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2)企業行為調整,延長通脹傳導。在 “搶進口” 規避關税以外,美國進口商可以把貨物放在保税區延遞關税。部分美國進口商可能暫時自行承擔關税成本,尚未對最終品漲價,替消費者分攤了一部分壓力。
3)經濟增長放緩,對沖關税壓力。美國通脹可分為商品通脹與服務通脹。近期美國經濟增長降温,國內需求減少,讓服務通脹下行明顯,部分抵消了關税導致的商品通脹上行壓力。
美國通脹或在未來 1-2 個月迎來上行拐點。
在延緩關税通脹傳導的 3 個因素中,我們發現前 2 個因素或將轉向支持通脹上行:季節調整模型缺陷對通脹讀數的壓降效果可能在 7 月數據中基本消失,讓季調後通脹環比增速回歸真實漲幅。同時,隔月統計的導致的滯後效應隨時間推移消散。目前美國 “搶進口” 已經基本告一段落,部分核心商品已經開始明顯漲價,向總體通脹傳導。我們的通脹分項模型預測未來 1-2 個月將迎來核心 CPI 環比上行拐點,環比中樞從 10-20bp 升至 30-40bp,帶動核心 CPI 重回 3% 以上,最快可能在 8 月 12 日公佈的 7 月 CPI 數據中驗證。CPI 通脹同比拐點其實在 4 月就已出現,但更多反映基數效應,對市場啓示有限,環比拐點才決定市場定價。
市場流行認知是關税導致 “暫時性” 或 “一次性” 通脹,但事實上美國進口品中既包括最終品,也包括中間品。對最終品徵加關税,會導致價格一次性上漲,形成暫時性通脹。但對中間品加關税,會通過產業鏈緩慢釋放漲價壓力,會導致持續性通脹。最終品關税與中間品關税的通脹影響疊加,我們預期本輪通脹上行週期可能接近一年,而不會很快結束。
我們使用美國進口產品的投入產出表,同時測算關税對不同通脹分項的直接影響與間接影響,再根據分項權重測算對通脹整體影響。如果假設關税負擔完全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則最終 CPI 通脹上行幅度為 110bp-120bp 區間。但是由於海外出口商與美國進口商也會承擔部分税負,再考慮消費的替代效應,關税導致的通脹上行幅度應低於 120bp。因此本輪通脹高點或明顯低於 2021-2022 通脹上行週期(2022 年 CPI 通脹高點為 9%)。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美國政策與經濟不確定性非常高,美國通脹路徑仍存在較大變數。例如,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明顯下行,甚至直接陷入衰退,內需收縮可能完全抵消關税對通脹的影響,壓低通脹水平;如果關税政策進一步明顯調整,也會改變通脹路徑;最近特朗普把美國勞動統計局局長免職 [1](勞工統計局負責統計非農就業與 CPI 數據),如果美國統計機構的獨立性因此受到影響,也可能增大通脹預測誤差。
政策啓示:通脹反彈或制約美聯儲降息節奏,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上升。
由於美國 7 月就業數據明顯低於市場預期,且大幅下修 5-6 月就業數據(同樣受季節調整等統計模型缺陷影響),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從 9 月開始降息,一度預期今年降息 3 次,降息預期推動美股在非農崩盤後逆勢反彈。
但是根據上述分析,由於美國通脹可能即將迎來上行拐點,我們認為美聯儲降息路徑可能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如果經濟增長進一步明顯下行,甚至陷入衰退,美聯儲當然可以快速降息。但是如果增長維持現狀,同時通脹上行,美國經濟進入滯脹,美聯儲可能陷入 “兩難”,未必能夠快速持續降息。
我們認為現在仍無法判斷美國經濟到底會走向衰退還是滯脹,因此 2025 年降息路徑仍然不確定性較高。由於關税導致的通脹主要集中在未來 1 年左右,因此我們認為美聯儲 2026 年大幅降息的可能性正在明顯上升。
資產啓示:通脹可能形成市場擾動,美股美債可能承壓,美元短期受益但中期不確定性上升,黃金與中國資產相對有韌性。
如果通脹模型預測兑現,美國通脹快速反彈,可能干擾美聯儲降息預期,對股票、債券、商品等大部分資產不利,美股、美債首當其衝。由於美股估值仍然偏高,且無論美國滯脹還是衰退,都對股票不利,我們建議低配美股。通脹上行短期利空美債,但是如前述討論,增長下行與衰退風險利多美債,且美國發債壓力其實並不大,因此美債投資性價比可能相對優於美股,但短期也可能波動增大。如果通脹反彈壓制降息預期,短期可能利好美元。但考慮到 “美國例外論” 走向破產,美元正在進入下行大週期,我們認為也不能完全排除美元資產 “股債匯三殺” 的風險,因此對美元保持觀望。
美元與美債利率價格變動,可能波及非美大類資產,但市場波動同時也提供加倉機會。我們建議黃金與中國資產可能相對有韌性,建議逢低增配。無論美國滯脹還是衰退,或是 2026 年貨幣寬鬆與財政赤字擴張,都對黃金有利,黃金仍是當前應對宏觀不確定性的佔優資產。在 9.24 宏觀政策轉向與 DeepSeek 橫空出世後,中國資產重估已經啓動。國際貨幣秩序重構,全球資金再配置,疊加國內流動性充裕,進一步支持中國資產表現。我們預期在 8 月中下旬中外宏觀風險基本釋放完畢後,中國股票的配置價值可能進一步凸顯,建議逐步增配代表新質生產力的科技成長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