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Ambition and Reality of AI Transforming Game Development

亟待玩法創新
AI 對遊戲行業的賦能正在成為共識。
但如何尋找優質的遊戲投資標的和團隊成為新的挑戰。
近期世紀華通(002602.SZ)發起的全球 AI 遊戲及應用創新大賽 “數龍杯”,正是為行業發掘優秀的 AI 人才及團隊。
此次獲獎的 AI 遊戲項目涵蓋了設計、內容等遊戲開發的不同環節。
其中,內容生成和交互正在成為 AI 遊戲的應用重點,即可根據上下文生成劇情,推動遊戲情節進程。
但由於 AI 遊戲的發展尚處於早期,目前 AI 生成內容仍無法直接用於遊戲的劇情結構,需人工介入的環節仍然較多。
不過更大挑戰在於,在 AI 工具提升效率帶來遊戲供給端的爆炸式擴容後,遊戲該如何在大模型驅動下實現更多的玩法創新,或許才是未來各方要面臨的重要課題。
具化滲透
目前 AI 在遊戲中的參與,主要體現在美工等設計環節。
例如世紀華通的 AI 工具涵蓋了原畫設計、概念創作、角色立繪、3D 建模等,實現了對傳統開發流程的重要替代。
“集團及子公司在 AIGC 領域已與很多創業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從原畫生成、視頻製作到 3D(三維)模型,AI 工具正在覆蓋內容生產的多個環節。” 世紀華通集團首席戰略官方輝指出。
儘管算力和人員熟練度的不足,沒能讓 AI 工具體現顯著的降本增效能力,但這一方向早已成為行業共識。
但當生產效率極大程度得到提升後,AI 究竟如何結合才能真正從玩法上提升玩家的體驗,正受到關注。
在大模型的快速進步下,今年以來遊戲的交互方式、內容生成邏輯確實有了更多創新,成為各方能夠看到 AI 遊戲的近景。
作為此次數龍杯評委,光源資本 3i 孵化業務負責人黃欣欣指出 “這一代 AI 的核心能力是根據歷史數據總結推理和歸納。因此我們認為遊戲領域的代際革命,很可能在於 AI 驅動的原生內容生成架構與交互方式的重構。”
案例漸成
此次在 “數龍杯” 上不少嶄露頭角的 AI 遊戲呈現了交互創新的特徵。
拿下 “最佳 AI 遊戲內容設計獎” 的《詭秘推理》,正是讓玩家扮演新晉探員,並在與 AI 扮演的 NPC 聊天中尋找探案的線索。
值得一提的是,該遊戲中的 AI NPC 帶有較強的擬人色彩,涵蓋了懟人等各種支線劇情。
據該遊戲的開發團隊 BC 工作室介紹,如果玩家滿嘴跑火車,NPC 就會回應:“您上次説自己是警校高材生,怎麼連指紋都提取不利索?”
還有玩家為此大罵 NPC“你一個代碼組成的虛擬人物囂張什麼”,但得到的回懟是 “至少我的記憶體不會像某些人一樣經常出錯。”
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玩家的沉浸感。
奪得 “最佳 AI 遊戲創新獎” 的《1001 Nights》,則是一款基於大模型的故事建造遊戲,在雲端調用的是智譜大模型,即根據上下文生成不同屬性的武器卡牌,推進遊戲進程。
故事情節方面沒有太大的創新,主要是參照故事《一千零一夜》,即性格暴虐的國王山路亞爾懷疑遭妻子背叛,遂每日迎娶新娘,次日清晨便將其處決。玩家主要扮演山魯佐德,成為國王的下一位新娘,並誘使其説出刀、劍等各種武器,以此作為復仇的武器。
在這當中,創新性主要體現在 AI 扮演的國王角色,其可以根據玩家每次不同的輸入生成實時的動態內容,推動故事情節的展開。
此外,世紀華通旗下的爆款遊戲《無盡冬日》亦採用了部分 AI 生成劇情,一定程度給玩家帶來了新體驗。
但由於遊戲行業與 AI 的結合仍屬於早期階段,AI 生成內容的實際應用仍需要人工進行修改,暫時還難以達到完全千人千面的副本內容。
以世紀華通的《無盡冬日》為例,方輝告訴信風:“(該款遊戲)主要是在策劃階段結合 AI 進行劇情生成,但是仍需要較多的人工編輯,暫時也還沒能做到 AI 和玩家實時玩的內容同步結合。”
實操層面,AI 生成內容無法直接使用的原因之一在於,其缺乏跌宕起伏的情節設計。
“模型廠商為了保證自己的模型輸出內容的可靠性,普遍採用謹慎的輸出策略,這就導致其輸出的內容往往偏穩態敍事。比如哪怕在戀愛模擬類遊戲這種強情節領域,AI 仍難突破跌宕起伏的創作閾值——這恰是下一代技術亟待攻克的體驗壁壘。” 黃欣欣告訴信風。
黃欣欣舉例 “就好像你跟豆包這類通用對話 AI 聊天,它一般會給你輸出一些共識性內容東西。現階段創作型 AI 同樣需要突破安全區。”
聚焦早期
受到遊戲業供需兩端高景氣度影響,今年以來不少遊戲公司都在實現扭虧。
2025 年上半年,世紀華通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超 1 倍;同期遊族網絡(002174.SZ)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幅更是超 7 倍;同期完美世界(002624.SZ)的歸母淨利潤預計至少達到 4.8 億元。
供給端正在迎來政策利好。僅今年上半年,就有超 800 個遊戲版號下發,同比增長超 2 成。
版號加速擴容之際,行業亟待 AI 提升生產效率以及對玩法的創新,以應對市場的激烈競爭。
目前各方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算力、大模型等遊戲開發所需要的基礎設施。
世紀華通在長三角、珠三角兩大核心區域均推進了算力中心的建設;三七互娛(002555.SZ)投資了大模型企業智譜華章、邊緣 GPU 雲算力服務公司庭宇科技等;米哈遊自研了 Glossa 大模型等。
這一定程度上為開發提供底層資源支持。
與 AI 基礎設施的火熱相比,AI 遊戲項目的投資則相對較少。
北京的一名遊戲行業人士向信風透露,目前投資機構對於 AI 遊戲的投資處於早期階段,集中在一輪,很少走到三輪乃至四輪。
對於如何識別一款好的 AI 遊戲,各方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方輝認為,評估 AI 遊戲首先需關注團隊對遊戲目標羣體的理解;其次,項目需具備高質量的遊戲玩法和內容,確保遊戲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再者,AI 技術在遊戲中的應用需與遊戲體驗緊密結合,解決遊戲的收斂性和 AI 的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在其看來,團隊對 AI 大模型的理解和垂直領域訓練的能力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一些投資人則更加關注玩法創新。黃欣欣認為在傳統遊戲中僅嵌入 AI 大模型的交互並不是這一代 AI 遊戲呈現的最終狀態。從光源的角度,可能更關注 AI 原生場景的顛覆性創新。
“比如我們最近看到一個團隊,它是基於一個 20 年前的經典遊戲 IP,通過當下的 3D 引擎與生成式 AI 去重建一個開放世界敍事。我覺得這種顛覆可能是 AI 這個時代更應該去嘗試的新東西,而不是滿足於在經典玩法裏面加入 AI 交互。” 黃欣欣指出。
(實習生姚桐、趙倩對本文均有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