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ghlights of the quarterly reports of Chinese internet giants: How fast is the growth of AI and cloud? How much is the drag from food delivery?

高盛預計,得益於推理需求激增和 AI 應用快速發展,AI 雲業務將在二季度實現顯著增長加速,預計阿里雲增速將同比提升 5 個百分點;但外賣競爭導致平台利潤顯著下滑,預計阿里 EBITA 同比下降 16%,美團和京東的 EBIT 分別下降 58% 和 70%。
中國互聯網巨頭即將公佈二季度財報,預計業績表現將走向分化,AI 和外賣業務仍是市場關注焦點。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高盛分析師 Ronald Keung 及其團隊在近日的報告中表示,預計中國互聯網巨頭二季度財報將呈現分化格局,受電商和本地服務平台拖累,整體利潤將出現 2022 年二季度以來首次同比下滑 10%,但 AI 雲業務的加速增長和遊戲等細分領域的健康表現將為部分公司提供支撐。
分公司看,高盛預期騰訊、網易、滴滴等公司將保持穩健盈利增長,其中騰訊調整後 EBIT 增長 15%,滴滴增長 32%,網易增長 20%。這與交易平台形成鮮明對比,阿里巴巴集團 EBITA 預計下滑 16%,美團和京東 EBIT 則分別下跌 58% 和 70%。
對投資者而言,關鍵看點集中在三大主線:AI 雲服務的收入增長加速、外賣競爭導致的顯著利潤下滑,以及各企業對 “反內卷” 政策的回應。
AI 雲業務增長勢頭強勁
高盛預計中國互聯網巨頭的 AI 雲業務將在二季度實現顯著增長加速。
報告預計,阿里雲收入增長預計從一季度的 18% 提升至 23%,儘管仍低於同期谷歌雲 32%、微軟 Azure 39% 的增幅,但已顯示出明顯的向好趨勢。
這一增長主要由 AI 推理需求激增和 AI 應用快速發展驅動。據高盛估算,字節跳動 6 月的日處理 token 達到 15 萬億,而阿里巴巴約為 4-5 萬億,顯示出 AI 推理需求在 2025 年上半年的大幅增長。
高盛估算,谷歌日均 token 處理量已從 5 月的 16 萬億增至 7 月的 33 萬億,字節跳動 6 月達到 15 萬億,阿里巴巴約為 4-5 萬億,顯示 AI 推理需求快速增長。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 (WAIC) 上,各大廠商展示了最新 AI 進展。騰訊發佈了 “混元世界 1.0” 開源 3D 世界生成模型,阿里巴巴推出 “夸克 AI 眼鏡” 並升級了 Qwen 模型系列,京東重新品牌化其大語言模型為 JoyAI。這些技術進步預計將在下半年轉化為實際收入增長。
外賣競爭激烈拖累平台利潤
外賣市場的激烈競爭正成為交易平台業績的主要拖累因素。
受此影響,報告預計,阿里巴巴集團 EBITA 同比下降 16%,美團和京東的 EBIT 分別下降 58% 和 70%。
具體損失方面,高盛估算阿里 6 月季度外賣業務虧損 110 億元,9 月季度將擴大至 190 億元;京東外賣業務二季度虧損超過 100 億元。美團作為市場領導者,其二、三、四季度外賣業務每單利潤預計將從此前的 0.8/0.4/0.4 元下調至 0.7/0.2/0.4 元。
報告指出,競爭不僅限於傳統外賣業務,還擴展至即時購物領域。據報道,阿里巴巴即時購物日峯值訂單量已達 1500 萬單,而美團閃購為 2000 萬單。拼多多也推出了即時購物和即時配送服務,這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高盛預期,各電商平台將繼續通過外賣業務獲取新用户,特別是在四季度雙十一購物節前夕。長期而言,這可能導致外賣市場從目前美團、阿里 7.5:2.5 的雙寡頭格局轉變為 5.5:3.5:1 的三足鼎立局面,京東成為第三極。
各大平台業績分化明顯,遊戲和出行業務展現韌性
在整體利潤承壓背景下,遊戲和出行細分領域預計將保持強勁增長,這也是高盛最看好的兩個子板塊。
報告顯示,騰訊預計將交出穩健成績單,二季度收入增長 11%,調整後 EBIT 增長 15%。其遊戲業務表現突出,《三角洲行動》日活躍用户已超過 2000 萬,超越《和平精英》成為騰訊第二大國內遊戲。《無畏契約》手遊版將於 8 月 19 日上線,預計年化收入 70 億元人民幣。
阿里面臨更大挑戰,預計一季度收入僅增長 3%(因剝離大潤發和銀泰),調整後 EBITA 下滑 16%。不過,客户管理收入預計保持 11% 的健康增長,雲業務利潤率有望環比改善至 9%。
美團二季度收入增長 16%,但調整後 EBIT 預計大跌 58%。儘管核心本地生活商務收入保持 13% 增長,但外賣競爭加劇導致利潤大幅下滑。
京東預計收入增長 16%,顯著跑贏零售行業整體表現,但調整後 EBIT 預計下滑 70%。京東零售業務利潤增長 15%,但新業務虧損超過 100 億元人民幣。
拼多多面臨獨特挑戰,預計二季度收入增長 11%,但調整後 EBIT 下滑 38%。其美國全託管業務在 5-6 月暫停,7 月後逐步恢復,對業績造成了一定影響。
滴滴則在穩定的市場環境中保持增長,預計二季度收入增長 8%,調整後 EBITA 增長 32%,體現出網約車業務的經營槓桿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