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other major bank supports! UBS: China's Robotaxi is on the eve of large-scale deployment, and leading companie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single-vehicle profitability" by 2026

瑞銀最新報告力挺中國 Robotaxi 行業,認為一個潛力近 4000 億美元的巨大市場即將開啓。領先企業有望在 2026 年實現 “單車盈利”,屆時 Robotaxi 的單公里運營成本將下降至 2.1 元,與傳統出租車持平。同時,中國公司的潛力被市場顯著低估,其估值僅為 Waymo 等海外同行的 10-15%。
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這個曾經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概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駛入中國的城市街道。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瑞銀(UBS)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 Robotaxi 行業正處於大規模商業化部署的前夜,一個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龐大市場即將被激活。隨着技術成熟、成本下降和法規放開,行業即將迎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一個近 4000 億美元的龐大市場正在開啓
瑞銀在報告中描繪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報告預測,到本世紀 30 年代後期,中國 Robotaxi 服務市場的潛在規模(TAM)將達到1830 億美元,屆時全國將有約400 萬輛Robotaxi 投入運營。
放眼全球,前景更為廣闊。如果將除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計算在內,這一市場的潛在規模將躍升至3940 億美元,運營車輛總數將達到 600 萬輛(中國市場以外為 200 萬輛)。
瑞銀認為,這一增長路徑將分階段實現。在 2030 年代初,僅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就有望部署30 萬輛Robotaxi。這一判斷基於對紐約曼哈頓數據的模擬分析:一個面積 60 平方公里的曼哈頓需要 4500 輛 Robotaxi 覆蓋,而中國四大一線城市的核心城區面積超過 3000 平方公里,需求潛力巨大。
盈利之路:2026 年有望實現 “單車盈虧平衡”
對於投資者而言,市場規模固然重要,但盈利能力才是商業模式能否成功的試金石。瑞銀對此給出了一個明確且樂觀的時間表:領先的 Robotaxi 公司最早可在 2026 年實現單車層面的盈虧平衡。
實現這一目標的核心驅動力在於成本的快速下降和運營效率的提升。瑞銀的測算模型顯示,實現盈虧平衡的關鍵假設包括:
- 硬件成本: Robotaxi 的硬件成本成功降至 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35 萬元)以下。報告指出,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的新一代車型物料成本(BOM)已低於 35 萬元人民幣。
- 運營效率: 每輛 Robotaxi 平均每日完成 15 個訂單,每單平均行駛里程為 8 公里。這一假設被認為是保守的,因為百度 Apollo 已在武漢報告日均 20 單,小馬智行在 2025 年上半年也達到了日均 15 單。
- 定價策略: 每公里收費 2.6 元人民幣。
在上述條件下,瑞銀預計到 2026 年,Robotaxi 的單公里運營成本將下降至2.1 元人民幣,與傳統出租車或網約車持平。成本下降的主要來源是車輛折舊(預計到 2026 年車輛採購成本降至 30 萬元)、保險費用以及遠程安全員成本的攤薄(預計屆時每位安全員可監控 20 輛車,而目前為 10 輛)。

誰是領跑者?瑞銀實地路測揭示差異
面對眾多參與者,誰能最終勝出?瑞銀分析師通過在廣州的實地路測,對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和百度 Apollo 進行了對比,並給出了差異化的評價。其認為,小馬智行(Pony)在技術能力方面定位最佳,而文遠知行(WeRide)在海外市場進展更快。
- 小馬智行(Pony.ai):技術處理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儘管在測試中遇到了等待時間較長的問題,但其全無人駕駛的車輛在處理複雜路況(如多車道匯流、避讓突然停靠的公交車)時表現出色,展現了強大的技術能力。瑞銀因此給予其 “買入” 評級,目標價 20 美元。

- 文遠知行(WeRide):乘坐平順,海外佈局領先。 文遠知行的車輛乘坐體驗平順,更注重安全(測試車輛配有安全員),但在駕駛策略上略顯保守。其業務更加多元化,涵蓋 Robobus、Robovan 等,並在中東、歐洲等海外市場取得了更快的進展。瑞銀同樣給予其 “買入” 評級,目標價 12 美元。

- 百度 Apollo:車隊規模大,但體驗有待提升。 Apollo 的車輛在路上能見度最高,顯示其利用率可能更高。但測試體驗稍遜一籌,瑞銀觀察到在車輛啓停和處理困難場景時存在人為干預。
瑞銀 Robotaxi 試乘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和百度 Apollo 的關鍵數據摘要如下圖,數據包括車型、行駛距離、行駛時間、固定停靠點、安全駕駛員、人工干預、最高時速、收取車費、起步費、里程費、折扣:

報告同時指出,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均計劃在2025 年將車隊規模擴大至1000 輛,這將是行業規模化擴張的重要一步。

估值窪地:中國玩家僅為海外巨頭 10-15%?
從投資角度看,巨大的估值差異意味着潛在的機會。瑞銀報告強調,目前小馬智行(約 49 億美元)和文遠知行(約 26 億美元)的市值,與海外同行存在巨大差距。

作為對比,Alphabet 旗下的 Waymo 在最新一輪融資後估值據報道已達450 億美元,而瑞銀對特斯拉 Robotaxi 業務的估值更是高達3500 億美元。
報告分析認為,中國頭部玩家目前的估值,可能僅反映了市場認為其成為 “中國版 Waymo 或特斯拉”10-15%的成功概率。考慮到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領先的技術應用,一旦其商業模式被驗證,市場份額開始向頭部集中,其估值將有巨大的重估潛力。
瑞銀預測,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在 2025-2030 年的收入複合年增長率將分別高達96%和71%,這意味着其市銷率(P/S)將迅速下降,為價值重估提供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另一家大行視角:行業正處在電動汽車爆發前夜
無獨有偶,巴克萊銀行(Barclays)近期發佈的報告也對中國 Robotaxi 行業表達了強烈的樂觀情緒,其觀點與瑞銀形成了呼應。
華爾街見聞文章寫道,巴克萊分析師認為,當前中國 Robotaxi 行業的發展階段,類似於 2015-2016 年的電動汽車市場,即技術已趨成熟,正處在大規模爆發的前夕。
巴克萊預測,到2030 年,中國將部署30 萬至 50 萬輛Robotaxi,市場滲透率達到 5-10%。其分析同樣將成本下降視為核心驅動力,並指出過去五年 Robotaxi 的製造成本已下降了 80%,主要得益於激光雷達等核心硬件價格的 “暴跌”。
巴克萊預計,到 2030 年,Robotaxi 的製造成本將再下降 30% 以上,年運營成本有望降至8 萬元人民幣,單公里成本降至 0.7 元,比當前水平再降約 60%。這一觀點進一步強化了 Robotaxi 商業模式在未來幾年內實現盈利的確定性。
~~~~~~~~~~~~~~~~~~~~~~~~
以上精彩內容來自追風交易台。
更詳細的解讀,包括實時解讀、一線研究等內容,請加入【追風交易台▪年度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