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 Nvidia Stock Still a Buy?

英偉達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者,其股票估值受到關注,目前交易價格為過去銷售額的 56 倍。最近的政策變化允許英偉達恢復向中國發貨其 H20 圖形處理器,預計在接下來的兩個季度內可能產生 50 億美元的收入。儘管供應受到限制,但來自雲計算巨頭的需求依然強勁,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收入從 2020 年的 30 億美元飆升至 2025 年的超過 1150 億美元。儘管競爭加劇,英偉達的硬件和軟件一體化生態系統增強了其市場地位,使其在強勁增長前景下的高估值得以合理化
英偉達(NVDA -2.26%) 是人工智能 (AI) 熱潮的中心。到 2025 年,它成為了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創造了百萬富翁並重塑了全球科技。但隨着股價交易在過去銷售的 56 倍,且股票遠遠超過 標準普爾 500,投資者現在面臨一個更棘手的問題。

^SPX 數據來源於 YCharts
英偉達仍然值得購買嗎?市場對這隻核心 AI 股票的理解正確之處在於哪裏,又可能遺漏了什麼?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國改變了英偉達的增長軌跡
美國政策的重大轉變重新打開了英偉達的重要收入來源。監管機構最近批准了該公司 H20 圖形處理器向中國的出貨,幾周前剛剛限制了其銷售。
這一逆轉改變了計算方式。英偉達今年早些時候因無法銷售的中國庫存而計提了 55 億美元的減值,分析師擔心它失去了進入其最大 AI 市場之一的機會。但隨着 H20 出貨現在獲得批准,華爾街預計英偉達將在接下來的兩個季度內在中國創造 50 億美元的收入,並在 2027 財年及以後達到 300 億美元。
儘管 H20 的性能受到限制以遵守出口規則,但仍然需求旺盛。中國積極的 AI 建設使得這些受限芯片變得有價值——而且目前是不可替代的。
更具戰略意義的是,這一決定使中國 AI 公司與美國硬件和軟件基礎設施保持聯繫。政策的逆轉強化了英偉達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將需求推向華為等國內替代品。它在全球 AI 基礎設施建設達到逃逸速度之際,增強了公司的競爭護城河。
數據中心的主導地位故事遠未結束
英偉達從遊戲芯片製造商演變為全球 AI 基礎設施的支柱,是企業歷史上最成功的轉型之一。其數據中心收入從 2020 財年的約 30 億美元激增至 2025 財年的超過 1150 億美元——這是少數公司能夠匹敵的五年超高速增長。
而且,阻礙英偉達發展的並不是需求——而是供應。該公司仍然受到製造能力的限制,預計圖形處理單元 (GPU) 的供應在至少到 12 月之前將保持緊張。雲巨頭如 微軟(MSFT -1.75%)、亞馬遜(AMZN -8.09%) 和 谷歌母公司(GOOGL -1.45%) 並沒有減緩其 AI 基礎設施支出的跡象。幾位客户表示,他們願意購買英偉達能交付的每一塊芯片。
這種需求不再僅僅是關於訓練大型模型。雖然訓練推動了英偉達的早期增長,但推理市場——即已部署模型生成實時輸出的市場——正在成為一個更大、更長期的機會。隨着生成性 AI 工具在各行業的普及,訓練和推理工作負載都在快速增長,支持英偉達的數十億美元收入流,即使市場逐漸成熟。
競爭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但可控
對英偉達主導地位最可信的風險來自於競爭加劇,包括來自傳統芯片競爭對手和構建自家硅芯片的雲巨頭的威脅。超微半導體(AMD -2.55%) 正在加大其 MI300 系列 GPU 的推出,而 谷歌母公司、亞馬遜、微軟 和 Meta Platforms(META -2.99%) 等超大規模公司繼續推出定製的 AI 芯片供內部使用。
但硬件只是故事的一部分。英偉達的護城河同樣與軟件有關。該公司的計算統一設備架構平台驅動着今天幾乎所有主要的 AI 模型,而將這些代碼庫遷移到替代平台的成本高、複雜且耗時。目前,大多數開發者根本不願意切換。
還有網絡,這是英偉達戰略中一個不那麼引人注目但同樣關鍵的層面。大型 AI 模型並不是在獨立芯片上運行的;它們在互聯的 GPU 集羣上運行。英偉達的 NVLink 互連和基於 InfiniBand 的網絡設備(來自於對 Mellanox 的收購)使這些集羣能夠作為一個單一的、統一的 AI 引擎運行。
這一集成堆棧——芯片、互連、軟件和系統——使英偉達不僅僅是一個零部件供應商。它是現代 AI 基礎設施的協調者,而這一角色遠比許多人想象的更難以被取代。
估值反映樂觀,但基本面支持溢價
以過去收益的 56 倍計算,英偉達的股票在傳統指標上並不便宜。然而,這些倍數必須與強勁的增長和日益擴大的市場機會相結合來看。該公司在 2025 財年實現了 1305 億美元的總收入,同比增長 114%,其中數據中心收入達到 1150 億美元。毛利率同時擴大至 75%。
關鍵問題不是英偉達是否值得溢價估值——考慮到其主導市場地位和增長前景,它確實值得。相反,投資者必須評估當前的溢價是否充分反映了 AI 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上行潛力和固有風險。中國政策的逆轉為短期收入加速提供了具體催化劑,而在汽車、機器人和邊緣計算等領域日益增長的應用場景則為核心數據中心業務之外提供了額外的增長向量。
展望未來,英偉達到 2027 年的三年 GPU 路線圖展示了公司保持技術領先的承諾。每年計劃推出新架構,處理能力大幅提升,英偉達似乎在保持領先於傳統競爭對手和超大規模客户的內部替代品方面處於良好位置。
早期階段還是巔峯炒作決定購買理由
對於考慮在當前水平投資英偉達的投資者來説,投資論點歸結為一個基本問題:人工智能革命是處於早期階段還是接近成熟?證據表明我們仍處於開場階段。中國市場的反轉、持續的供應限制,以及英偉達通過 Blackwell、Rubin 等在 2027 年前的路線圖主導地位,指向了擴展的機會,這些機會遠超今天已經龐大的市場。
風險是真實存在的。需求週期性、來自超大規模雲服務商定製芯片的競爭加劇,以及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都值得仔細考慮。然而,對於那些相信人工智能代表着一場代際變革的投資者來説,英偉達在硬件、軟件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交匯處的獨特定位,使其成為利用這一轉型的最具吸引力的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