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Hyper | Landing: SenseTime launches Wuneng embodied intelligence platform

核心是具身世界模型,手段是多模態交互。
作者:周源/華爾街見聞
7 月 27 日,在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大模型論壇上,商湯科技推出 “悟能” 具身智能平台:以商湯具身世界模型為核心引擎,依託商湯大裝置提供端側和雲側算力支持,能為機器人、智能設備提供感知、視覺導航及多模態交互能力;同時,該平台支持嵌入到端側芯片和機器人等終端硬件。
這是商湯在具身智能領域的具體實踐,也為智能設備發展提供新的技術選項。
商湯 “悟能” 具身智能平台的核心引擎是具身世界模型,這是一套複雜動態系統:非簡單靜態複製物理世界,而是通過持續學習和整合海量數據,構建一個能實時反映物理世界變化的數字化鏡像,類似於物理世界的數字化入口。
這些海量數據涵蓋了物理環境的空間結構、物體的物理屬性、各類事件的發生規律、以及人類的行為模式等多方面信息。
商湯具身世界模型的運作邏輯,類似於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過程。
人類通過眼耳鼻等感官獲取信息,在大腦中形成對世界的理解並指導行動,而具身世界模型則通過傳感器等設備收集環境數據,經過算法處理形成對世界的 “認知”,進而為智能設備提供決策依據。
這個模型能根據新輸入的數據不斷更新自身 “認知”,就像人類在經歷新事物後會調整對世界的看法一樣。
依靠商湯大裝置提供的端側和雲側算力支撐,“悟能” 具身智能平台能為機器人及智能設備提供感知、視覺導航和多模態交互等基礎能力。
在感知層,平台整合各類傳感器數據,藉助具身世界模型分析環境信息。
比如在家庭場景,搭載 “悟能” 具身智能平台的機器人,有能力識別傢俱佈局、家庭成員及温濕度等;在辦公環境,也能區分辦公設備和文件資料。
這種感知受光線、遮擋等環境因素影響明顯,“悟能” 平台的感知能力正是通過設備與環境的持續交互逐步完善;在常規環境條件下,能穩定輸出環境信息。
視覺導航功能,主要解決設備自主移動問題。該平台通過具身世界模型解析空間,為機器人規劃路徑避開障礙物。
在倉庫等結構化環境中,物流機器人可藉此平台完成貨物轉運;室內走廊場景,服務機器人能沿設定路線行進,在預設場景內可實現精準的點對點移動。
多模態交互支持語音與視覺方式。語音可傳達基礎指令,視覺能識別簡單手勢和表情輔助,以理解用户意圖。
智能音箱通過平台,既能響應語音指令,也能依手勢調音量,在日常基礎交互場景中可滿足用户的常規操作需求。
“悟能” 具身智能平台的硬件適配具有靈活性,可應用於人形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部分智能設備。
這樣的適配性,讓平台能在不同場景測試應用,為硬件廠商提供技術集成選擇。
技術哲學家劉易斯・芒福德在《技術與文明》中強調,技術並非是外在於人類生活的存在,而是深度嵌入並塑造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悟能” 具身智能平台正是通過適配不同硬件,在實際場景中發揮作用,深入改變或重塑人類生活。
從技術體驗角度看,平台支持嵌入端側芯片,實際應用價值顯著:能減少對雲端算力依賴,設備在網絡不穩定時仍能維持基本功能;端側處理加快響應速度,降低數據傳輸延遲。
以智能家居設備為例,智能門鎖嵌入平台後,本地處理人臉信息速度提升,減少數據上傳雲端需求,時延降低,在家庭安防場景中體驗更好,功能表現更穩定。
應用場景包括家庭、辦公和工業領域:家庭機器人可協助做清潔、搬運等簡單家務;辦公場景,智能設備輔助文件分類、會議室預約;工業環境,機器人蔘與零部件搬運、基礎質檢。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 CEO 徐立,在現場展示了搭載具身世界引擎的人形機器人講解《長安的荔枝》PPT 的效果,該機器人語言自然幽默,可自動翻頁並回答各類問題,還能做階段性小結。
這個展示直觀呈現平台交互功能,體現當前具身智能的實際水平。
在技術發展方面,“悟能” 平台的感知全面性、導航適應性和交互深度,都有明確優化方向。未來,商湯將通過收集應用數據迭代具身世界模型,提升平台穩定性和適用性。
此過程中,行業合作至關重要,具身智能領域,企業合作匯聚優勢能將有效推動技術進步。具身智能作為人工智能發展方向,進步依賴技術積累和場景驗證。
“悟能” 平台是商湯的一次實踐,實際價值將在後續應用中逐步顯現。
對行業而言,這種探索推動具身智能從概念走向實踐,為智能設備發展提供更多技術路徑。
站在用户角度,平台價值體現在使用體驗。機器人和智能設備能否解決實際問題、保持穩定可靠,是衡量價值的關鍵。
“悟能” 平台現有功能為需求實現提供可能,將通過持續改進貼近用户期待。
在技術落地過程中,成本控制是關鍵環節。
平台集成成本、設備製造成本影響普及程度,商湯及合作方正探索在保證功能前提下降低成本的路徑。
總體而言,“悟能” 具身智能平台是人工智能在具身領域的具體實踐,具備一定技術特點和應用潛力,同時面臨技術完善、場景適配、成本控制等現實課題。
這類平台的發展,取決於技術迭代速度、市場反饋及行業合作深度,需要時間來呈現最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