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secting Meituan's Medical Aesthetic Supply Chain

日前,作為北交所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的錦波生物(832982.BJ)和美團醫藥健康在太原官宣了合作。
這是繼去年 9 月兩家矛盾公開化後,首度向外界釋放了 “和解信號”。
從爭議到攜手的轉變背後,是醫美市場的供應鏈正在發生新變化。
事實上,錦波生物不是唯一一家與美團合作的上游醫美材料商,華熙生物(688363.SH)、科醫人等更多上游的醫美材料商正在加大與美團的合作。
這是醫美供應鏈與渠道的又一次升級。
過去,上游醫美材料商主要通過對接下游醫美機構完成銷售,與消費者的接觸程度有限。
但現在上游醫美材料商正藉助美團走向台前。潤百顏、嗨體等眾多上游醫美材料品牌旗艦店紛紛躋身美團 APP 的 “找品牌” 項目下。
更多的變化則發生在後端。
美團正在成為不少下游中小型醫美機構的供貨方。即由美團成為這些機構向上遊醫美材料商集採的 “代理人”,進而達成產品真實性、成本等要素的再平衡。
目前來看,這是平台、消費者、上游醫美材料商、下游醫美機構多方博弈之後的新平衡。
不過挑戰依然存在。
雖然美團模式解決了真實性背書,但當前醫美行業競爭激烈,下游醫美機構不得不在美團平台以低價引流的形式獲客,導致部分上游醫美材料商亦在承受破價的壓力。
平台、消費者、上游醫美材料商、下游醫美機構四方的現狀能夠維持多久,值得持續關注。
“握手言和” 的得與失
錦波生物與美團的矛盾爆發於去年 9 月。
彼時的錦波生物通過一份《致廣大消費者》,炮轟旗下進入美團百億補貼名錄的薇旖美,並未取得其授權認證,也未從授權的渠道購買。
錦波生物還向美團發函提出了下架要求,並要求其平台上發佈、銷售的薇旖美必須取自授權渠道。
美團上架的未授權產品與拼多多上的五糧液如出一轍,通常是大經銷商或渠道方在價格倒掛壓力下 “竄貨” 給中小型醫美機構的結果。
“醫美公司的 SKU 和售價會根據機構的訂貨量而浮動,即大機構訂貨量大,價格就便宜。這就有可能造成大機構 ‘竄貨’ 給小機構賺差價,小機構也會覺得這很划算,因為比直接從醫美公司訂貨更便宜。” 一位上海的醫美行業人士告訴信風。
可見,錦波生物這一發文表面上是指向產品未獲授權,但向美團發難的根源仍然指向 “百億補貼” 對其產品定價權的破壞。
彼時薇旖美的市場指導價為 6000 元/瓶左右,但在美團平台的 “百億補貼” 界面上價格可低至 1339 元/瓶。
短期內終端價格的下滑並不會影響薇旖美的出廠價,但下游長此以往的 “破價” 現象,極可能擠佔錦波生物的利潤空間。
但不到 1 年後的今天,錦波生物與美團卻通過一場合作 “和解” 了。
今年 7 月,美團醫藥健康和錦波生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主要聚焦品項研發、市場推廣、渠道拓展等核心領域的合作,薇旖美也以官方合作方式上線了百億補貼。
錦波生物的董事長楊霞指出:“錦波當時渠道價格管控的不錯,補貼之後產品價格下來了,客户也頻繁來找麻煩,壓力之下,最終選擇向美團發律師函。我當時不理解補貼,我心想為什麼我的產品你平台要補貼呢?”
“發了律師函之後,我們和美團開始溝通,到今年,最終牽手合作。” 楊霞進一步表示。
上線百億補貼後,薇旖美的終端價格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信風注意到,7 月 29 日美團 “百億補貼” 界面中,北京地區某醫美機構的薇旖美新客首單價甚至可低至 790 元,較去年的補貼價已下滑超 4 成。
該醫美機構工作人員告訴信風,新客首單消費後,薇旖美后續價格為 1380 元/針,這與去年百億補貼的價格相差無幾。
“現在醫美市場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再疊加消費降級的影響,下游機構的競爭壓力很大,這種壓力也在傳導到上游廠商。上游廠商想要控價的難度很高,與其強行控價,倒不如就是合作共贏。” 北京一家醫美材料公司人士向信風表示。
雖然加入 “百億補貼” 後產品價格承壓,但雙方合作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上游醫美材料商可以直接鏈接消費者,強化醫美產品在終端的品牌優勢。
美團 APP 醫美板塊在今年 618 開設了 “找品牌” 的功能,即消費者可以直接在美團 APP 輸入醫美產品的品牌名,搜索結果鏈接至各個醫美品牌的官方旗艦店,消費者可以在旗艦店中選擇產品對應的醫美機構。
“上游品牌可以藉助美團強化在消費者心中正品的形象,確保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的信任度。通過可溯源的正品驗證,解決消費者對假貨和低價風險的擔憂,提升品牌的權威性與市場認同感。” 一位華南的醫美行業人士告訴信風。
平台式供貨
錦波生物只是美團打通醫美供應鏈的一個橫切面。
目前華熙生物、科醫人等多家上游醫美材料商均已和美團簽署合作協議。
據信風獲取的一組數據顯示,美團今年來已合作 57 個上游品牌,618 期間用户搜索量增長超 5 倍,交易額增長 150%。
其中,華熙潤致、艾塑菲、美迪邁 10 餘個品牌 618 期間通過平台實現交易額翻倍增長。
強化與上游醫美材料商的合作後,美團正在藉此成為下游中小型醫美機構的集採 “供貨商”。
過去,上游醫美材料商往往以直銷的形式對接下游大型醫美機構,以經銷的形式對接下游中小型醫美機構。
但面對上游廠商的高集中度,下游醫美機構結構更加分散,往往缺乏充分的議價能力。
眾多中小型醫美機構由於起訂量不夠等因素,有時會通過向同業的大型機構訂貨等形式採購產品,“竄貨” 情況時有發生。
對此,美團為下游中小型醫美機構提供了專供平台,後者可藉此渠道向美團採購上游耗材。
“美團覆蓋了主要城市和下沉市場的眾多醫美機構,這是對上游企業議價和集採的基礎,所以美團能幫中小型醫美機構向上遊品牌集採具有價格優勢的產品。” 北京一位醫美行業人士指出。
目前美團的醫美業務覆蓋了全國超 300 個城市,在線醫美機構數在 1.4 萬家左右。
“這一方面可以保證產品真實性,這也是解決了消費者在醫美消費上的痛點;另一方面藉助美團的集採平台,中小型醫美機構也不用擔心採購成本過高的問題。” 上述醫美人士稱。
對於下游的中小型醫美機構來説,這一集採渠道出現的正當時。
目前,京東、新氧等大平台都在下場自營醫美診所,給中小型醫美機構帶來了更多競爭壓力。
一方面,中小型醫美機構缺乏流量導入,更多時候只能以低價的形式引流;另一方面,他們並不具備成本優勢,更容易被大廠的進攻所衝擊。
由此可見,美團醫美供應鏈的出現,正在平台、消費者、上游醫美材料商、下游醫美機構四方之間形成新的平衡。
上游材料商借助美團鏈接更多消費者,擴大市場覆蓋範圍;在集採體系下,下游中小型醫美機構的產品真偽、採購成本困境亦得到解決;
消費者則在更透明的市場中篩選性價比更高的服務,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不過最大的受益者或許還是美團,不僅強化了對上游醫美材料商的議價能力,還進一步鞏固在醫美市場的流量優勢。
“雖然目前這套模式對各方來説是一個比較平衡的關係,但是價格內卷的問題仍然是挑戰。尤其是機構在平台中用低價引流後,後續這些新客能不能完全轉化為客户,仍然有不確定性。” 華北一位醫美行業人士指出。
據該人士向信風提供的數據顯示,美團超 8 億會員中,醫美用户集中在 Lv.3 黃金、Lv.4 鉑金和 Lv.5 黑金合計三大等級。
但構成美團會員基本盤的用户集中在價格敏感型的 Lv.1 普通等級。
這意味着,下游醫美機構若想進一步向美團 Lv.1 普通等級用户滲透,低價引流或許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美團 APP“找品牌” 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