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hadow of tariffs looms, and the pricing strategy of the luxury goods industry faces a reshuffle

華爾街見聞
2025.07.28 16:1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奢侈品行業雖然躲過了最初被特朗普政府提出的 30% 懲罰性關税,但 15% 關税依舊壓縮奢侈品牌的利潤空間。瑞銀預計,為了消化這 15% 的關税,奢侈品牌平均需在美國提價約 2%,全球平均提價約 1%,否則將直接影響約 3% 的息税前利潤。但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年輕消費者更理性、二手市場迅速崛起的多重背景下,奢侈品行業靠漲價維持高利潤的模式正面臨挑戰。諮詢公司貝恩指出,僅 2024 年全球奢侈品行業就有 5000 萬消費者流失。

在剛剛達成的美歐貿易協議中,奢侈品行業雖然躲過了最初被特朗普政府提出的 30% 懲罰性關税,但仍將面臨 15% 的統一關税,相比此前歐盟原本希望達成的 “零關税互免” 方案,這一結果無疑加重了品牌的成本負擔。

瑞銀預計,為了消化這 15% 的關税,奢侈品牌平均需在美國提價約 2%,全球平均提價約 1%,否則將直接影響約 3% 的息税前利潤。但問題是現在的消費者還願意為此買單嗎?

分析稱,在當前消費疲軟的背景下,這種漲價可能極具挑戰性。從近期各大奢侈品牌發佈的財報來看,整體復甦跡象仍然有限,消費端乏力。

消費力疲軟,漲價空間已經透支

部分高端品牌表示,他們仍具備一定的定價權,可通過提價來對沖關税成本。但分析師和業內人士警告稱,許多品牌經歷了連續幾輪大幅提價後,已無太多價格騰挪空間。

過去幾年,漲價是奢侈品巨頭的秘密武器。RBC 數據顯示,疫情後消費報復性反彈,奢侈品牌趁勢提價,從 2019 年到 2023 年,奢侈品品牌平均漲價 33%。香奈兒經典翻蓋包價格從 2015 年起至 2024 漲超過三倍,迪奧手袋和路易威登 Keepall 旅行包價格也翻倍。

瑞銀數據顯示,2019 年以來,奢侈品行業一半的增長來自漲價。但如今,這一招已經行不通了。諮詢公司貝恩指出,僅 2024 年全球奢侈品行業就有 5000 萬消費者流失,在經濟壓力和 “價格疲勞” 雙重打擊下,越來越多消費者對高價服飾與手袋失去興趣。消費者不再盲目買單,尤其是年輕人和偶爾消費的人羣,變得更加理性。

GAM 資產管理公司奢侈品牌投資策略負責人 Flavio Cereda 指出,那些定價策略失衡的品牌,如今遭遇的壓力最大,這本就是前期過度增長後的自然結果。

品牌分化,誰能守住高端定位?

在這場調整中,不同品牌的表現開始分化。

LVMH 今年第二季度銷售額未達市場預期,主要受到旗下兩大核心品牌——路易威登和迪奧銷售放緩的拖累。同時,羽絨外套品牌 Moncler 銷售同比下滑 1%,而開雲集團旗下的 Gucci 也預計將持續低迷。

而表現突出的反而是 “漲價剋制” 的愛馬仕,分析師預計其第二季度銷售額仍能增長 10%。

Pictet 資產管理公司高端品牌負責人 Caroline Reyl 表示,過去四年裏,奢侈品行業出現了一種 “價值錯位” 現象,某些奢侈品的售價與其所傳達出的質量與創意之間脱節嚴重

消費轉向二手市場,高端不等於高價

北卡羅來納的一位消費者表示,自己願意花 8000 美元在二手平台買香奈兒包,但不會去商場花 1.2 萬美元買新的,如果因為關税上漲導致價格進一步攀升,那這款包就不值得了。

這種趨勢正在擴散,消費者購買行為越來越精打細算,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 The RealReal、Fashionphile 等二手平台。

這也意味着,品牌不光要面對新客流失的問題,還要應對存量客户流向二手市場的挑戰。

應對策略:換設計師,重塑價值感

據貝恩公司預測,全球奢侈品銷售將在 2025 年下降 2% 至 5%,而 2024 年已下降 1%,是除疫情之外近 15 年來最大幅度的收縮。

面對消費下滑,奢侈品牌正在加速轉型。香奈兒、Gucci、LVMH 旗下的迪奧、賽琳、紀梵希、羅意威以及範思哲都啓用了新任創意總監,以期通過設計風格的煥新提振消費吸引力,修復價格和價值錯配的問題。

但正如 Caroline Reyl 所説:“你不能打個響指,幾周之內就讓品牌全面轉型。” 重新建立消費者信心,尤其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需要時間,也需要更精準的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