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ch giants' earnings reports explode one after another! Can the $11 trillion "four super giants" continue to write the myth of S&P's all-time high?

標普 500 指數面臨大型科技公司財報考驗,這些市值 11 萬億美元的巨頭佔該指數的五分之一。微軟、Meta、蘋果和亞馬遜將在本週發佈財報,影響指數走勢。七大科技巨頭(包括特斯拉和谷歌)佔標普 500 指數超過 35% 的權重,是美股牛市的核心力量。財報將提供關於消費電子、AI、雲計算和電商等業務的關鍵線索。
智通財經 APP 瞭解到,美股基準指數——標普 500 指數近期頻繁刷新歷史紀錄,近幾個交易日屢次創下歷史新高,該指數以及堪稱全球科技股風向標、同樣在近日屢創新高的 “納斯達克 100 指數” 在本週將迎來關鍵考驗:市值合計 11.3 萬億美元的四家大型科技巨頭將在兩天內密集發佈全球投資者們聚焦的財報。
毋庸置疑的是,本輪美股財報季開局良好,但幾乎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美東時間週三盤後公佈業績的微軟 (MSFT.US) 和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Platforms(META.US),以及週四將公佈業績的蘋果公司 (AAPL.US) 以及亞馬遜 (AMZN.US),這四大科技巨頭佔據標普 500 指數以及納斯達克 100 指數的權重接近 20%,再加上已經公佈業績的特斯拉、谷歌,以及將於 8 月底公佈業績的 “A 芯片霸主” 英偉達,這七大巨頭累計佔標普 500 指數權重超過 35%,堪稱影響美股牛市曲線的最核心力量。
本週將公佈業績的這四大科技巨頭的財報數據將為投資者們提供關於消費電子設備、AI 應用軟件、雲計算和電子商務等全球投資者們聚焦的核心業務健康狀況的最關鍵線索。
佔據標普 500 指數以及納斯達克 100 指數高額權重 (大約 35%) 的所謂 “美股七大科技巨頭”,即 “Magnificent Seven”,它們包括: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Platforms,它們乃標普 500 指數屢創新高的核心推動力。
放眼整個美股,七大科技巨頭自 2023 年以來乃領漲整個美股市場的最強勁引擎,它們憑藉自身強大市場優勢佈局 AI 帶來的無比強勁營收、堅如磐石的基本面、多年以來持續強勁的自由現金流儲備以及不斷擴張的股票回購規模,吸引全球範圍的資金蜂擁而至,然而七巨頭處於歷史高位的估值卻令華爾街愈發謹慎——七大科技巨頭中有六家預期市盈率遠遠高於 25x 這一標普 500 指數估值,而美股大盤基準——標普 500 指數的估值同樣處於歷史最高位附近。
對於 “七巨頭” 而言,業績符合預期或者僅略超預期已經不夠看了
要想維持標普 500 指數的自 4 月以來的屢創新高漲勢,本週的四家科技巨頭必須交出亮麗成績單——德州儀器等半導體巨頭的業績已經表明,高估值科技巨頭業績僅僅符合預期已經無法推動市場走高,必須顯著超預期。華爾街大行高盛指出,本輪財報季呈現明顯的負向不對稱性,尤其在半導體、雲計算以及互聯網板塊,好消息帶來適度上漲甚至下跌,而壞消息則引發股價大幅下挫,比如德州儀器公佈財報後暴跌超 13%——僅僅因為業績展望符合預期而不是大超預期。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這四家 “Magnificent Seven” 成員在按市值加權的標普 500 指數中權重約為五分之一。此外,Meta 和微軟是今年標普 500 指數漲幅貢獻前三大個股,僅次於英偉達今年以來高達 30% 的漲幅。隨着估值不斷攀升,市場不僅關注它們的第二季度實際業績能否大幅超出預期,更關注它們對未來幾個季度的業績展望能否同樣遠超預期。
“超預期的門檻已經相當高,” 來自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策略師邁克爾·阿羅尼 (Michael Arone) 表示,“特別是七大科技巨頭,如果想讓這股上漲動能持續,他們現在必須兑現市場予以的極高預期。”

英偉達等大型科技股助推標普 500 指數多次創新高
今年迄今,美國企業似乎已成功應對特朗普政府關税帶來的負面衝擊,但是分析師們擔憂下半年可能關税效應才逐漸顯現。在約三分之一的標普 500 指數成份公司公佈財報後,大約 82% 的公司盈利超預期,按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統計數據,如果持續下去,這將是近四年來最佳季度表現。這一亮眼業績幫助基準指數自兩週前美股財報季啓動以來上漲約 2%。
然而,華爾街分析師此前已在幾個月內下調業績預期,原因是擔心關税對下半年開始的美國消費者支出和利潤率的影響。儘管大型科技股的預測也有所下調,但股價飆升令整體預期依舊高企。
由華爾街頂級策略師洛裏·卡爾瓦西納 (Lori Calvasina) 領銜的 RBC 策略團隊表示,初步趨勢顯示,美國企業迄今對特朗普發起的新一輪貿易戰表現出韌性,然而,RBC 表示,該機構調查顯示多位美國大型企業的高管警告稱,其對於盈利的影響將在今年下半年更加明顯。“現在就假設關税不會產生通脹壓力還為時過早,”“如果在關税重壓之下,美國企業對下半年以及 2026 年的利潤展望並不像投資者們一直預期的那樣樂觀,這也會給屢創新高的美國股市走勢帶來巨大的回調風險。” RBC 策略團隊表示。
據 Bloomberg Intelligence 統計數據,七大科技巨頭 (Magnificent Seven) 第二季度合併同比盈利增速為 16%,低於 3 月底特朗普宣佈大規模關税前分析師們預計的 19%。該集團最後一家公佈業績的英偉達將於 8 月底披露。

第二季度盈利預期在財報密集發佈期之前被下調
相比之下,標普 500 整體預計年度盈利增速為 4.5%,遠遠低於 3 月分析師們預測的 7.5%,因此盈利預期下調也是美股財報季迄今超預期數量樂觀的因素。
市場給予的高估值以及樂觀業績預期,無疑讓大型科技公司壓力倍增。來自 Ameriprise Advisor Services 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安東尼·薩格利姆貝內 (Anthony Saglimbene) 認為,許多公司需要給出非常樂觀的前景才能證明其估值合理。“他們很可能會表示下半年或下一季度前景向好,要麼重申此前的樂觀業績預期,要麼上調業績預期。” 他表示。
AI 熱潮之下科技巨擘們分道揚鑣,“股價分化之火” 將於財報季越燒越旺?
隨着人工智能再次成為左右全球股市贏家和輸家的主導主題,“七大科技巨頭” 中的部分科技公司自今年以來並沒有與市場給予的強勁 AI 變現預期相符,這也使得投資者們押注七巨頭中的 AI 輸家可能繼續成為跑輸標普 500 指數的輸家——比如蘋果和特斯拉、亞馬遜。
Meta、微軟和英偉達貢獻了標普 500 指數今年近一半的漲幅,而蘋果、特斯拉以及亞馬遜這三大科技巨頭則因在 AI 貨幣化路徑 (即 AI 變現路徑) 上舉步維艱而導致股價走弱。
這種分化上週表現得尤為明顯,谷歌在上週因超預期 AI 創收推動的盈利強勁而推動股價上漲,而電動汽車銷量前景黯淡以及 AI 變現前景仍然模糊令特斯拉股價暴跌。
來自哈里斯金融的資深分析師 Jamie Cox 認為,這種劇烈 AI 分化必然將出現,因為七家科技公司所處的核心賽道不同,如今市場正識別真正的人工智能大贏家以及落後者。高盛指出,隨着美股財報季進入高峰期,蘋果淪為七巨頭中 “最大空頭” 標的。
蘋果 AI 策略可謂屢次受質疑。蘋果去年發佈端側人工智能功能——蘋果智能 (Apple Intelligence),但進展大幅慢於預期,重塑後嵌入最先進 AI 大模型的 Siri 全能語音版本可能要到 2026 年底,並且近期失去多位 AI 大模型領域人才。來自 Wedbush 的資深分析師 Dan Ives 形容蘋果 “坐在場邊,眼睜睜看着 AI 革命疾馳而過”。
來自 Wedbush 的資深分析師艾夫斯 (Dan Ives) 在一份報告中寫道,蘋果、特斯拉、亞馬遜在 AI 賽道已不再顯得那麼 “酷”。Ives 強調,AI 聚光燈最亮的無疑是 “AI 芯片霸主” 英偉達——全球首個市值超 4 萬億美元的公司,兩年股價翻三倍。
全球持續井噴式擴張的 AI 算力需求,加之美國政府主導的 AI 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愈發龐大,並且科技巨頭們不斷斥巨資投入建設大型數據中心,意味着對於長期鍾情於英偉達以及 AI 算力產業鏈的投資者們來説,席捲全球的 “AI 信仰” 對於算力領軍者們的股價 “超級催化” 遠未完結,台積電與英偉達所主導的 AI 算力產業鏈公司的股價將繼續演繹 “牛市曲線”。“AI 總龍頭” 英偉達的市值衝 5 萬億美元市值之路正式揚帆啓航,在一家華爾街投資機構看來甚至有望衝擊 6 萬億美元。
Meta 與微軟以及谷歌亦因 AI 大幅受益,主要因基於它們龐大用户生態的 AI 應用所帶來的井噴式擴張創收效應。亞馬遜今年股價則僅漲 5% 大幅跑輸納斯達克 100 指數以及標普 500 指數,主要受到特朗普政府主導的激進貿易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但重金投資 Anthropic 帶來的積極 AI 雲端算力創收增長正在不斷顯現。
投資者將密切關注與 AI 密切相關的資本支出計劃。許多公司大幅增加 AI 基礎設施支出,令英偉達、台積電、Super Micro Computer Inc、戴爾以及博通等 AI 算力產業鏈領軍者們成為今年迄今表現最佳的全球股票主題且沒有之一。
所有跡象都表明這種 “AI 瘋狂燒錢” 趨勢仍將持續。據 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們預計微軟、谷歌、亞馬遜和 Meta 在當前財年預計總共投入 3170 億美元資本支出——意味着將比本已強勁的 2024 年瘋狂 AI 支出高出 35%,分析師們平均預計到 2026 年將增至 3500 億美元。
高盛表示,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數據無疑將驗證 AI 算力投資主題的邏輯是否仍然完美無瑕,強調投資者們需關注的下一個數據點是微軟、Meta 和亞馬遜本週公佈的資本支出預期。
等待 AI 回報
近月來,投資者對這種激進 AI 投入給予積極回報,尤其是 Meta,今年迄今股價已上漲約 22%。但摩根大通資管 (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的美洲區首席策略師加布裏埃拉·桑托斯 (Gabriela Santos) 表示,最終投資者必須看到實際的 AI 變現回報。
“投資者們正越來越直白地説,‘請你拿出真金白銀來給我看’,” 她在採訪中表示。“在目前這種估值水平,尤其是大型科技股,我們需要看到盈利不斷兑現,而不僅是未來某個時間點的承諾。”
“七大科技巨頭” 的整體估值自 4 月因關税引發的拋售低點以來大舉回升,但仍低於峯值。“七大科技巨頭” 整體預期市盈率為 28x,低於去年 12 月的 34x 這一峯值,但是高於標普 500 指數的約 25x 預期市盈率。
“雖然大型科技股表面上的預期市盈率看起來高,但如果考慮到業績增長、高額自由現金流、強勁的股票回購預期以及較強的投資資本回報率,很多情況下它們仍具有投資吸引力。” 來自資管巨頭貝萊德 (BlackRock) 的美國基本面股票負責人託尼·德斯皮裏託 (Tony DeSpirito) 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