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viral CoWoP roadmap, PCB has a new story

這篇文章討論了新興的 CoWoP 技術路線圖,強調其可靠性,特別提到英偉達技術人員 Anand Mannargudi 的參與。文章分析了該技術的傳播過程,指出國內賣方的解讀和相關會議的影響。作者以非專業的視角解釋了 CoWoP 與傳統 COWOS 的區別,強調了其簡化的封裝過程,並將 AI 芯片比作樂高積木,詳細描述了各個組件的功能。
早上突然就開始炒這個新的技術路線了...星球羣友都在感嘆...每天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和幾個朋友研究了下,一些簡單的總結。我們都不是技術人員,純粹是幾個臭皮匠對着圖片分析一下,説錯的地方歡迎批評。
1/這個 CoWoP 路線圖靠譜嗎?比較靠譜的,右上角的這位老兄 Anand Mannargudi 是英偉達的技術人員,在英偉達呆了 12 年。在內部的技術 PPT 上面引述貢獻者,很靠譜的一個細節。

2/這個東西怎麼發酵的?週末 + 週一開盤前已經有一些人看到了;但是今天密集發酵,一堆國內賣方發了相關解讀,段子很多,這裏我們就不重複了。但是海外我找了很久,並沒有相關的 “學習資料”;海外賣方沒有,IEEE 我們也逛了挺久,也沒什麼太相關的論文。某家 PCB 龍頭上週和今天下午也開小會了,應該也是導火線之一。
3/如何 “非專業” 地去理解這個路線圖?先看看有啥變化。
-
比起傳統的 COWOS(雖然叫傳統,但是已經是很先進的封裝技術了),有三個東西沒了,把 “封裝基板 + BGA 球” 整個砍掉,把帶硅中介層的 “裸芯片模組” 直接焊到服務器主板。

4/通俗來講,你可以把現在的 AI 芯片想象成一個 “樂高積木” 組合。這個積木是靠下面這些東西一層層蓋上去。
-
芯片 (Die) 最核心的計算單元,比如 GPU 核心和旁邊的 HBM 高帶寬內存。
-
中介層 (Interposer) 一塊高精度的硅片,像一個 “轉接板”,讓 GPU 和 HBM 這些小芯片能緊密地並排放在一起,並高速通信。
-
封裝基板 (Package Substrate) 中介層和芯片的組合體,需要再安裝到一個更大的 “底座” 上,這個底座就是封裝基板。它負責將芯片上成千上萬個微小的信號點,轉換成更大的焊球,以便焊接到最終的電路板上。
-
主板 (Platform PCB) 就是我們常見的服務器主板,最終承載一切。
COWOS 這個結構(上圖的左邊部分)已經非常先進,是目前頂級 AI 芯片(如 H100/H200)的標配。但它的缺點是層級太多,像蓋樓一樣,樓層越多,信號和電力從地塊傳輸到頂樓的路徑就越長,損耗也越大,成本也高。
5/ 這次 COWOP 有什麼不同?
CoWoP 的思路非常激進,它的核心思想是:把中間的不必要層級全部拿掉。
它直接取消了中間那層昂貴且厚重的 “封裝基板 (Package Substrate)”,而是開發一種技術含量極高的 “平台 PCB (Platform PCB)”,讓 “芯片 + 中介層” 的組合體直接安裝在這塊增強型的主板上。
簡單説,CoWoP = CoWoS - 封裝基板。
這個看似簡單的 “減法”,在技術上是巨大的飛躍。這意味着主板(PCB)本身必須具備過去由封裝基板提供的一部分高精度佈線能力。
6/ 一些技術上優缺點;弄成灰色了,比較枯燥的這部分,大家可以選擇性閲讀。
優點是啥?
更短的互連路徑 - 少了一層有機基板,信號直接從中介層走到主板銅線,NVLink / HBM 信號衰減更低,可拉長板上互連距離。
電源完整性 (PI) 提升; 板上 VRM 可以更靠近 GPU,寄生電感小,瞬時電流響應好。
散熱更好;取消封裝蓋 (lid),可直接上冷板或液冷 cold-plate,對 >1000 W 級別 GPU 更重要。
熱 - 機械失配降低;少了 CTE(熱膨脹係數)差異最大的有機基板,翹曲風險下降。
成本與產能;有機基板是當前 AI 服務器的 “卡脖子” 環節;去掉它 = 少一道昂貴、緊缺的工序。
缺點是啥?
主板工藝要求陡升;線路密度、平整度、公差都要達到原封裝廠水準。
返修難度大;主板上一旦焊了數十萬元的 GPU 裸片,良率/失效率必須極低。
封裝 - 系統協同設計複雜;信號完整性、熱、應力必須芯片 - 中介層-PCB 三方聯合仿真。
7/ 有什麼細節需要注意的??
第一,成本不是消失,而是轉移。雖然省去了昂貴的有機基板(ABF Substrate)和傳統封裝步驟,但成本會轉移到對 “平台 PCB” 更高的技術要求上,以及更復雜的 “Die-on-Board” 組裝流程上;這個對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有很大的啓示。普通的 PCB 趨於同質化,“更高級” 的 PCB 將可能帶來巨大的護城河;成本可能從封裝轉移到 PCB;
第二,是一個非常激進的路線。英偉達的上一代技術已經經常涉及到產能,良率的問題,這次的技術路線可能會把這個問題帶到另外一個高度。最終目標是降低總擁有成本(TCO),包括物料成本、功耗成本和散熱成本。雖然某些環節的直接費用消失了,但新的成本和風險會在其他環節出現,英偉達的賭注是,總體算下來,CoWoP 的方案在性能和成本上依然勝出。
第三,兩條技術並行是比較可能的情況,在於 GR 系列量產,兩條路線可能並行(按照圖中的説法);英偉達作為行業領導者,在新技術尚未 100% 成熟時,保留成熟方案作為 “安全網”,確保其產品迭代和市場供應不會因技術風險而中斷。
8/ 對於一些業內玩家
對於英偉達,“把 ‘性能瓶瓶頸’ 從芯片工藝移到封裝/系統級互連;真的搞定了之後,其他廠家繼續被甩開。將競爭從“芯片維度” 提升到 “系統維度”,用系統工程的複雜性構建新的護城河。
對於 TSMC,“硅中介層面積更大,TSMC 綁定度更高”;CoWoP 方案中,TSMC 的角色甚至可能從 CoWoS 的 “部分參與者” 變為 “更核心的系統集成顧問”,因為它掌握着最關鍵的硅中介層技術;
對於 ASIC,雲巨頭可能有足夠的資本和體量去複製這條路,但對於 AI 芯片初創公司來説,跟進這種重資本、重生態的系統級創新幾乎是不可能的;英偉達把戰火從 “芯片設計” 燒到了 “系統集成”
對於 HBM,“HBM4/5 的必然選擇”。HBM 的堆疊層數和 I/O 數量持續增加,對供電和信號路徑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傳統封裝方式很快會達到物理極限;CoWoP 正是為解決下一代內存互聯挑戰而生的。
9/ 往大的敍事角度説,
-
英偉達正在試圖將服務器主板,變成其 GPU 芯片的 “最後一個封裝層”,從而定義整個 AI 計算硬件平台。英偉達不再僅僅是 “賣芯片” 的了,它正在定義 “芯片 + 封裝 + 主板” 一整套的系統級平台;
-
如果搞定了,觸發整個半導體下游產業鏈(封裝、基板、PCB、服務器 ODM)的一次價值重構和技術洗牌;
-
這是通向 “Exascale”(百億億次)計算時代的必要階梯。沒有這樣的封裝和集成技術,單靠芯片製程的進步已經無法滿足 AI 算力爆炸性的增長需求。
今天星球裏傳了另一張圖,可以關注下,關於 H20 和之後的數量預測。

其他的一些,歡迎來星球微信羣裏繼續討論;
星球和微信羣繼續幫大家篩選 “重要且有敍事的信息”+“每天覆盤” + “實時微信羣討論”;
星球微信羣裏有不少機構朋友,歡迎過來坐坐。最近市場各種事件,各種小作文...星友們看到有用的東西都往微信羣裏扔,反饋速度加倍,闢謠速度也加倍。
本文來源:180K,原文標題:《早上瘋傳的這個 CoWoP 路線圖(7 月 2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