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hole world is slapped in the face! Under tariffs, why hasn't stagflation arrived, and why has the dollar fallen?

華爾街見聞
2025.07.28 06:1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特朗普的關税政策未能如預期產生滯脹效應,反而導致美元出現自 1970 年代以來的最大跌幅。儘管關税收入大幅增長,美國經濟依然保持韌性,主要得益於人工智能投資熱潮和政府財政刺激等多重積極因素的影響。這一現象挑戰了傳統經濟理論,表明經濟體系受多種因素影響,而非單一政策所主導。

特朗普關税政策的實際經濟影響與年初預測截然不同,華爾街被啪啪打臉。

洛克菲勒國際的董事長兼著名投資人 Ruchir Sharma 近日撰文指出,儘管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關税,美元不僅未見預期升值,反而遭遇了自 20 世紀 70 年代初以來半年最嚴重的下跌。

同時,預期中的 “滯脹"效應——經濟增長放緩伴隨通脹上升——在宏觀數據中並未明顯顯現。關税收入以年率 3000 億美元的速度增長,約為去年同期的四倍,但美國經濟依然保持韌性。

文章稱,人工智能投資熱潮、政府財政刺激以及其他宏觀因素共同抵消了關税政策的負面影響。這一現象挑戰了傳統經濟理論,表明複雜經濟體系很少僅受單一因素主導,即使是特朗普關税這樣的重大沖擊。

預期落空:美元走弱而非走強

年初時,幾乎所有經濟學家、投資者和企業高管都達成一致:特朗普的關税政策將強化美元並引發滯脹。經濟學家估計,關税税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將使美國經濟增長降低 0.1%,同時通脹率上升 0.1%。然而,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

文章指出,美國有效關税率已從 2.5% 上升至 15%,但美元不升反降,出現了自 1970 年代初以來半年內最嚴重的下跌。這一意外走勢現在被歸因於美元在年初時的歷史性高估。許多外國投資者曾大量持有美元資產,但近來他們開始對這些風險進行對沖,並更多地投資美國以外地區。

多個國家正成為日益具吸引力的資金避風港,部分原因是關税威脅促使這些國家推動經濟改革並與非美國夥伴達成貿易協議,進一步分散了全球資本流向。

人工智能熱潮抵消關税負面效應

Sharma 認為,關税政策未能產生預期的滯脹效應,主要原因在於多重積極因素的對沖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熱潮和政府持續的財政刺激。

自今年 1 月以來,科技巨頭在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上的預計年度支出已增加 600 億美元,達到 3500 億美元。眾多中小型企業也爭相搭乘這一浪潮,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增長。這種普遍的樂觀情緒有效中和了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可能帶來的投資信心下滑。

Sharma 寫道:“人工智能驅動的樂觀情緒通過保持寬鬆的金融環境來提振增長,即使在利率較高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根據美聯儲的一項新指數,如果不是因為股市(主要受人工智能股票推動)繼續上漲,當前金融環境將處於中性而非寬鬆狀態。

企業税收減免緩衝關税成本

特朗普政府的減税政策使美國企業更容易吸收大部分關税成本,而非將其全部轉嫁給消費者。根據 Sharma 的分析,特朗普的 “大漂亮法案” 預計將在今年為美國企業節省約 1000 億美元,2026 年將超過這一數字,主要以税收減免形式呈現。

儘管如此,關税的負面經濟影響確實開始顯現,主要體現在家用電器、體育用品和玩具等產品價格上漲。據經濟學家估計,外國出口商實際上承擔了 20% 的關税成本——遠高於特朗普第一任期時的比例,而剩餘 80% 則大致平均分攤給美國企業和消費者。

經濟複雜性超越單一因素分析

整體通脹率仍然受到房租下降以及二手車和能源等其他商品價格下跌的抑制。這些價格下降與關税無關;二手車價格仍在從疫情期間供應中斷造成的高位回落。Sharma 寫道:

“經濟學家對關税的預測並非完全錯誤。滯脹可能最終會出現,特別是如果平均有效税率繼續攀升。但到目前為止,即使大幅提高的關税税率也不足以壓倒支撐增長和控制通脹的更大力量。”

Sharma 認為,當前情況某種程度上重演了 2023 年的場景。當時,許多人預期美聯儲加息將大幅減緩美國經濟增長,卻發現其影響被人工智能支出熱潮和美國政府持續的財政支持所抵消。

這位著名投資人的核心觀點是:全球對特朗普的過度關注放大了簡單經濟模型的侷限性——即認為某一引人注目的因素 A 必然導致結果 B。然而,複雜的經濟體系很少僅受單一因素塑造,即使是像特朗普關税這樣的重大沖擊也不例外。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