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motor fired a shot at XPeng MONA

華爾街見聞
2025.07.25 01:09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十萬級轎車市場攪局者。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以 “半價理想” 的標籤在家庭 SUV 市場成功破局後,零跑這次將矛頭對準了小鵬 MONA 所在的十萬級智能轎車市場。

7 月 24 日,零跑 B 系列的首款轎車 B01 正式登台,起售價直接擊穿十萬檔位,來到 8.98 萬元,激光雷達版本起售價也僅 11.38 萬元。在業內看來,這款新轎車很有可能將零跑月交付量推上 5 萬輛新高。

B01 的入局恰逢其時,零跑看到的是十萬級車市的機遇,這背後,是當前汽車市場消費結構發生的微妙變化。

眼下,隨着經濟環境的變化,汽車的消費也更加務實。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這兩年 30 萬元以上車型銷量出現負增長;而 10 萬元以下車型在今年前 5 個月銷量增長了 51%。雷達證券認為,今年 10 萬元以下車型銷量有望突破 600 萬輛,佔乘用車總銷量的比重將超過 25%。

因此,各懷絕技的車企紛紛加入這一市場的爭奪。除打智駕牌的小鵬 MONA 外,近期比亞迪海豹 06DM-i 旅行版將新能源旅行車下探至 10 萬級別;即將上市的銀河 A7,最終的起售價很可能達到 10 萬以內。

B01 殺入十萬級市場的首張王牌,是狙擊了當下年輕人 “我全都要” 的消費心理。

零跑內部人士表示,B01 卡位紅海中的藍海市場——10 萬元級新能源轎車領域。過去,這一價格區間的轎車市場,多被主打性價比的網約車、傳統家用插混以及犧牲了空間體驗的兩廂車所佔據。

以往新能源轎車市場,Model3 曾以先鋒姿態刷新了人們對智能電動轎車的認知,把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和整車智能化帶入大眾視野,但那種體驗,過去往往只能在二三十萬的車上才能擁有。

因此,A 級轎車市場需要一款主流轎車。去年上市的小鵬 MONA M03 便賭對了這一趨勢,很快成為了小鵬的救命稻草,月銷量長期保持在萬輛以上。

這一次,零跑準備用 “半價 Model3” 的名頭,滿足用户既要續航、又要駕控、又要智能、又要空間、又要好看高顏值、還要全維安全的要求,搶佔十萬級家轎賽道。

首先,B01 主打的就是設計牌,這是零跑從未樹立的標籤。內部為 B01 設計了一條無拐點的側面曲線,貫穿整輛車的視覺中心;同時用上宜家洞洞板的靈感,在內飾方面留白;外觀層面,零跑甚至與知名色彩研發機構 Pantone 一起開發了摩根粉的新車身顏色。

另一方面,現有十萬級車型的智能化短板,成為了 B01 後發制人的突破口。易車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 10 萬以下車型智能座艙滲透率僅為 51%,顯著低於整體乘用車市場的 76%;智駕相關的主動安全方面,目前 10 萬以下市場 AEB 功能滲透率僅 10.7%。

B01 可謂極盡堆料,用上了高通 SA8295P 旗艦級座艙芯片和雙 AI 語音大模型,配合零跑 OS4.0Plus 交互系統,支持多模態識別、AI 語音助手;智駕方面,配備了激光雷達和高通 8650 芯片,直接將高階智駕打入 10 萬級賽道。

此外,零跑在駕控方面下了頗多心思,其與 Stellantis 進行合作,也讓零跑車型在底盤調校上擁有了競爭優勢。B01 的底盤採用了前麥弗遜、後多連桿的懸架結構,並由中歐團隊聯合調校。

按照零跑的説法,B01 擁有 “意大利風格的精準轉向、法系車般的靈活底盤、美式豪華的濾震表現”。這意味着,B01 要搶奪對速度感有追求的年輕用户。

B01 初步鎖定了爆款屬性。要知道小鵬 MONA M03 的月銷量基本在 1.4 萬輛左右,比亞迪秦 L EV 的月銷量也在萬輛左右,B01 也有着和它們一戰之力。

可以説 B01 誠意滿滿,但業內擔心如此激進的定價,是否會影響零跑的利潤。

目前隨着競爭趨於白熱化,車企要想在 10 萬元以下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必然會在產品力、性價比等方面不斷髮力。想在如此下沉市場分得一杯羹並不容易,有終端銷售人員坦言,“10 萬元以下的車型,車企已經沒有什麼利潤了”。

而這正是零跑全域自研的優勢,零跑高級副總裁曹力表示,“內部充分地考慮了對手的情況,我們全域自研的整合的優勢絕對是同級別市場上最能打的”。董事長朱江明更是直言,“零跑不僅是做到不虧本,毛利率還要穩步地上升”。

這意味着,只有體系化能力完備的大廠才有機會在此掘金,最終佔據一席之地。

顯然,零跑這匹行業黑馬還在策馬揚鞭,但它的野心還不只於此。

“我們要確保今年 50 萬輛銷量的達成。這是一個小目標,未來是要爭取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電動車企,400 萬輛這是我們的大目標”。朱江明直言,“100 萬的目標是必須做到的,這是生存底線,否則會活得很累,如果是五六十萬還是在掙扎的邊緣”。

要知道 400 萬的年銷量,已經可以與比亞迪、通用等巨頭齊肩了。零跑要如何實現這個 FLAG?朱江明的解法是讓每款車都成為行業常青樹,保持熱銷的勢頭。另一邊,零跑的 A\B\C\D 系列即將在明年全面上陣,或許一個真正的行業攪局者,正冉冉誕生。

以下是與零跑汽車董事長兼 CEO 朱江明、高級副總裁曹力、副總裁周穎的對話實錄:

問:B01 攪局十萬級轎車市場的核心是什麼?

曹力:轎車其實是很難做的,特別是新能源的轎車,做得不好的可能就變成了網約車了,做得好價格成本又不太好控制,10 萬出頭的轎車非常考驗車企的功力,沒有短板這是 B01 最大的亮點,這是我們第一次在發佈會上直接説操控的特性,B01 這一款車在四個點上都可以超出大家對 10 萬的新能源的轎車。

朱江明:我自己開了一個多月,B01 的精緻的程度可以與合資車扳手腕。現在燃油車賣的越來越少,但是轎車賣的還不少,凱美瑞在轎車裏是最經典的,B01 比卡羅拉的空間要大很多,所以我是 A+ 的車的長度,但內部的空間完全達到了 B 級車。

問:內部對 B01 銷售預期是怎麼樣的?

朱江明:銷售預期當然是越多越好,但零跑的產品特點是慢熱型,去年的 C10 上市的時候第一個月是 4000 台,從 3 月份開始發佈,但是到了年底就是 5000-7000 循序漸進,通過口碑產生了越來越多的購買。零跑的每一款車都是延續同樣的節奏,是一個慢熱型,但是會越賣越好的產品。我們的 B10 也是走這樣子的路。

問:在 A 級市場零跑是市場格局的改寫者,但未來是否會流入網約車?

朱江明:零跑一定不會做網約車的市場,我們還是希望做家庭的主流的產品,因為我們的產品更適合家庭。

問:零跑如何應對競品打價格牌的壓力?

曹力:我們充分地考慮了對手的情況,B01 定價原則並不是光看大家定了多少,還是成本影響價格,我們全域自研的整合的優勢絕對是同級別市場上最能打的,我相信零跑在不虧本的情況下,絕對是有超強的競爭力。

朱江明:零跑不僅是做到不虧本,毛利率還要穩步地上升。

問:零跑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尤其是在全球化和高端化的方面是如何規劃的?

朱江明:我們現在是確保今年 50 萬輛銷量的達成。這是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是要爭取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電動車企,目標是做到 400 萬輛,這是我們的大目標。

零跑的風格就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今天是 B 系列第二款的新車 B01,在慕尼黑的車展上會推出今年的第三款新車。明年會推出五到六款車,也是零跑的產品大年,包括 A 系列的,也有 D 系列的旗艦。可能會有一些大家沒有想到的黑科技,人無我有、代表了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一些東西,這是未來零跑的方向。

問:之前零跑有提到過要在三年裏實現大爆發,有具體的規劃可以透露嗎,要達成這麼一個目標,目前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朱江明:首先我覺得 100 萬的目標是必須做到的,這是生存底線,否則會活得很累。如果是五六十萬還是在掙扎的邊緣。

我們希望零跑每一款車都要能夠有銷量,我們去年推出 C10 和 C16,今年做了改款,維持這個銷量,C10 已經突破了 14000-15000,充分地説明了零跑原有的每一款產品都會繼續的熱銷,保持每一款車型就像凱美瑞,卡羅拉一樣是一棵常青樹。

我們希望每一款車都成為經典,在這個基礎上把這個系列做全,也有 10 萬以下的,也有 D 系列的代表零跑這個系列裏最豪華的產品,我們把整個系列做全了,而且每一個系列都要重複成功,那零跑一定能夠達到最終目標。

我們先推 C,然後是 B,再是 D 和 A。銷量也是從 12 萬-18 萬,這是中國的車的銷量裏佔比最大的,然後是 B 系列 10 萬-13 萬的價格,這是第二大的銷量,再後面就是豪華車和小型車,所以我們也是從銷量最大到最小。

選擇 15 萬的價格帶,相對來説沒有像豪華車這麼難,同時也代表了一定的品牌和你的技術能力,如果是首先從 A 開始做的話要一個一個往上走,那會更難,所以我們選擇 C 的話,也是零跑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要素。

問:接下來零跑的外拓計劃是怎樣的?

朱江明:上半年零跑整個出口增長是很明顯的,有望達成全年 5 萬 + 的出口銷量的目標。去年是完成了 1.3 萬 +。期待明年隨着本地化製造的落地,整個零跑的海外特別歐洲市場的增量會非常明顯。

問:零跑之前被稱為 “半價理想”,未來還會研發更貴的車向 30 萬-50 萬發起攻擊嗎?

朱江明:B01 被稱為是半價的 Model3,他們是 23 萬多,我們是 12 萬左右。關於電動車是不是可以賣到 40、50、60 萬,我覺得好難。現在大家沿着台階往下走,這是一個大趨勢,因為這是一個電子產品。

問:零跑如何看待增程和電動車未來發展的前景?

朱江明:我的觀點增程以後會越來越少,以純電為主,增程像充電寶,它適合 15 萬以上相對比較高端的產品。15 萬以下的市場就很難做了,成本的結構比較難。

同時,現在電芯成本足夠低,到了純電三毛每瓦時的水平了。隨着充電的設施越來越完善,800 伏的高壓越來越普及,充電越來越快,這些趨勢決定了純電的比例越來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