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urance funds "shift gears"! Shrink debt investments and focus on equity investments

華爾街見聞
2025.07.24 13:3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保險資管公司正在調整業務重心,從債權投資轉向股權投資。2023 年上半年,債權投資計劃數量和規模持續下滑,而股權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則大幅增長。債權計劃登記量已連續四年減少,2023 年登記數量為 444 只,規模 7357 億元。業內人士指出,債權計劃減少的原因包括基建融資需求下降和融資成本不具優勢。保險資管正聚焦股權投資和存量資產盤活,以適應經濟新動能的需求。

作為鏈接保險資金與實體經濟的重要橋樑,保險資管公司業務重心正在發生變化,這也折射出險資服務實體經濟方式出現調整。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資管機構登記債權投資計劃數量、規模繼續下滑,而股權投資計劃、私募股權基金則均實現大增。與此同時,資產支持計劃等資產證券化業務也繼續大增。這幾類業務均為另類投資業務,直接投向實體企業項目。

業界人士表示,在新舊動能轉換進程中,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式也要與時俱進,在時代趨勢和市場需求下不斷創新。目前,保險資管正錨定股權投資、盤活存量資產兩大領域,既助力經濟新動能,也提升自身發展的新動能。

債權計劃登記量繼續下滑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近日獲得的官方行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險資管機構共登記債權投資計劃(簡稱 “債權計劃”)137 只,登記規模 2122 億元,同比分別減少 23%、24.5%。這是自 2022 年以來,債權計劃新增業務量連續第四年減少。

債權計劃是保險資管最早開展的另類投資業務,這類業務一方面鏈接保險資金,另一方面對接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需求,是過去十多年保險資管公司的主力業務。債權計劃登記註冊量最多的時候是 2021 年,當年登記規模達 9600 多億元,登記數量為 528 只。

2022 年債權計劃登記量首度下滑,當年債權計劃登記規模 8712 億元,同比下降 9.9%;登記數量為 485 只,同比減少 8.1%。2023 年繼續下滑,登記債權計劃 444 只,登記規模 7357 億元。2024 年債權計劃登記量進一步降至 375 只,規模降至 6177 億元。

保險資管人士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分析,近年債權計劃業務較此前逐漸減少,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新增基建及債權類融資需求的項目減少;二是資金面寬鬆,與銀行貸款等方式相比,債權計劃方式在融資成本等方面不佔優;三是從保險資金角度而言,債權計劃的收益率近年顯著下降,合意資產更加稀缺。

業內人士表示,新登記的債權計劃的平均收益率已降至 “3%+” 的水平,收益率能達 4% 以上的已經較少,一些優質資產項目的收益率降至 “2%+” 的水平。

向資產證券化業務轉型

據悉,存量基建項目運營主體如果發行債權計劃,募集資金一般用於基建項目建設用款、存量債務置換和補充融資主體的營運資金,新增項目募資用於項目建設等。

從新登記債權計劃看,越來越多資金投向的基建項目為綠色、新型基建、新經濟類項目,例如風光電類基礎設施、物聯網、數據中心等。

對於存量基建,保險資管公司正圍繞盤活存量的需求,逐步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

目前,保險資管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資產支持計劃,這是保險資管廣泛開展的一類;另一類是國壽資產等 5 家保險資管獲批試點開展的交易所資產證券化(ABS)及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業務,其基本業務邏輯都是保險資管機構作為受託人設立資產支持計劃,以基礎資產產生的現金流為償付支持,面向保險機構等合格投資者發行收益憑證。

從資產支持計劃來看,隨着 2021 年 9 月從註冊制變為登記制,此類業務迎來快速發展。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據中保登數據統計發現,2021 年登記的資產支持計劃規模首破千億元,達到 1500 多億元,2022 年突破 3000 億元,2023 年增至近 4600 億元。2024 年,資產支持計劃登記數量繼續增加至 103 只,登記規模近 4200 億元,仍在高位。今年上半年,此類業務仍在快速增長。

在資產證券化業務上加快能力建設,是保險資管業共識。一位大型保險公司首席投資官表示,以往債權投資更多基於信用分析,主要關注融資人的主體信用,現在越來越下沉到 “資產” 層面,強調底層資產的現金流。這對保險資管機構和險資的能力而言,是一個相對較新的課題。

股權投資業務快速增長

在債權計劃業務萎縮的同時,保險資管的股權投資業務卻實現較快增長。

保險資管公司的股權投資業務主要包括股權投資計劃和私募股權基金。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獲悉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保險資管機構共登記股權投資計劃 11 只,同比增加 6 只,增幅 120%;登記規模約 268 億元,同比增長 188%。登記保險私募股權基金 3 只,規模約 250 億元,分別同比增長 50%、524.9%。

從近年情況看,新成立股權產品的保險資管公司逐步擴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據中國保險資管業協會官網數據統計發現,11 只股權計劃由 8 家保險資管機構登記。其中,中保投資公司登記 3 只,即中保投資 - 融瑞股權投資計劃、中保投資 - 信雲股權投資計劃、中保投資 - 智匯股權投資計劃;中意資產登記 2 只,即中意 - 國網新源股權投資計劃、中意 - 國電濱海股權投資計劃;華夏久盈資產、國壽投資、民生通惠資產、招商信諾資管、人保資本、泰康資產也分別登記 1 只股權計劃。

上半年登記的 3 只保險私募股權基金分別為太保資本 - 太保戰新併購私募基金(上海)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平安基礎產業 - 平安銀髮股權投資基金(北京)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太保資本 - 太保鑫穩一期私募投資基金(上海)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在投向方面,保險資金髮揮規模大、週期長、來源穩定的優勢,在金融 “五篇大文章”、新質生產力、新經濟等方向上落地項目增多。上述新登記的股權計劃、保險私募股權基金中,投向也基本延續了這一趨勢。

國壽資產連續多年設立股權計劃數量位居行業首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專訪中表示,國壽資產已將股權業務作為未來重要的資產配置方向之一,並預計未來股權投資將成為保險資管機構最核心的競爭力和投資競爭的新高地。

近期,國壽資產副總裁趙暉在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參與的採訪中表示,經濟發展模式中的新舊動能轉換進程,意味着原有的負債驅動時代變成了權益驅動時代。在服務國家戰略和支持實體經濟過程中,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式也需要適應時代的新要求。

“開展股權投資計劃的難點主要在於優質資產篩選、交易結構設計和投後跟蹤管理。” 國壽資產前述負責人表示,保險資金的負債特性和剛性成本決定了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資金風險容忍度偏低,對期間穩定收益的要求更高。由於優質項目相對較少,各方競爭激烈,必須要尋找合適優質資產並通過交易結構設計匹配保險資金的偏好,這也正是股權投資業務管理人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本文作者:劉敬元,來源:券商中國,原文標題:《險資 “換擋”!收縮債權投資,發力股權投資》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