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nds "Giants" in the "V-shaped" Reversal

在 A 股指數急劇下跌至 3040 點之際,明星基金經理們迎來了展現投資能力的關鍵時刻。經過四年的調整,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在二季度實現了 4.26% 的單季度漲幅,累計上半年上漲 15.85%,在百億以上的主動權益基金中名列前茅。他的投資策略轉向科技和醫藥領域,重倉股包括信達生物和諾誠健華等,表現出色。
2025 年 4 月 7 日,一羣心口中窩着火的權益基金經理們,遭逢到了 A 股指數直墜 3040 點的突然一刻。
此前因為突然的關税變化,整個市場陷入了一片恐慌:不少宏觀策略分析師大聲疾呼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同期,遙遙領先的指數們也似乎突然走到了岌岌可危之時。
在留與走,買與賣的關鍵抉擇之中,已在調整行情中掙扎了四年多的明星基金經理們,終於等到了展現投資理念和選股能力的 “關鍵時刻”。
這也成為過去幾個季度中的最為經典的一幕:
一羣奮發的基金經理在這輪天雷勾動地火的大漲大跌後,造就了本季度股市最大的意料之外——明星基金的業績批量逆襲。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他們未來還能重複麼?
回看二季報,或許我們能以另一種 “視角” 重温此次業績 “逆襲” 的故事。
謝治宇:“大白” 重回行業前列
謝治宇應該好久沒那麼 “揚眉吐氣” 了。
剛剛過去的二季度裏,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單季度就上漲了 4.26%,累計上半年(1 月 1 日到 6 月 30 日),興全合宜淨值上漲了 15.85%,在所有百億以上的 A 股主動權益基金裏,這是排名最前列的半年成績 (下圖)。

謝治宇的業績逆襲,或許也意味着其投資體系和方法論的再次進步。歷史上,謝治宇以均衡的配置邏輯和堅韌不拔的持有風格聞名行業。但這一輪業績崛起之時,他的重倉股基本上已經更換成了更有前途的科技和醫藥領域的成長型公司。
從本季度的合宜持倉看,他在百億規模的產品中,果斷增持創新藥股信達生物、諾誠健華(H 股、A 股)等,斬獲頗多。
這兩隻股票的港股漲幅分別達到 68.24% 和 43.33%(今年二季度),在合宜的重倉股中名列前茅。且在今年三季度內,突破性的漲幅還在繼續。

除了創新藥外,謝治宇二季度末的重倉股還包括了小米集團、中芯國際、金蝶國際、阿里巴巴等。或許,在平衡成長和估值之間,他們可能有了新的體悟。
謝治宇的逆襲,同時也標誌着興全旗下股基業績的批量復甦,考慮興證全球內部歷來有很好的 “交流” 氛圍,從年初至今(截至 7 月 22 日),他們麾下產品有批量漲幅不錯。

謝治宇在二季報中稱,與保險資金青睞久期確定性更強的大盤紅利,活躍資金持續在概念間切換炒作相比,創新藥、智駕汽車、新消費等更具現實業績支撐的產業性機會更適合以機構為主的價值投資者參與,且這部分機會港股市場的表現要優於 A 股市場。
敢於在正處上升週期中的新興領域裏投入投研資源,並勇敢地把握結構性機會,這或許是興證全球對於主動權益投資 “破局” 的一個心得。
張韡:“新百億基金經理” 低調誕生
“韡” 字的意思是盛大光華。張韡今年的業績 “配” 得上她的名字。
根據 WIND 的統計,在全部主動基金中,張韡管理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成為年內第一個翻倍的主動權益基金,截至 7 月 22 日,年內漲幅已經超過 136%。
而同時,她目前的基金管理規模也超過 167 億,成為了年內最新的百億基金經理。
“橫空出世” 的張韡其實行業裏也 “積澱” 了很久,她研究生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生物醫學專業,專注腫瘤學研究,期間參與了與美國最大的腫瘤治療中心之一的聯合醫學項目。回國後,她曾任東方證券醫藥助理研究員,匯添富基金醫藥研究員、高級醫藥研究員及醫藥行業研究組組長。2021 年 3 月 25 日開始出任基金經理。
張韡今年格外突出的業績主要是在於她超前配置了一批港股創新藥股。從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的基金季報就可以發現,她在年中配置的是個重倉股中,只有一隻區間是負收益,其餘九隻都是正收益,其中榮昌生物的漲幅超過 129%。
另外,她在上一季就配置的信達生物、諾誠健華、康芳生物、榮昌生物、科倫博泰生物都有可觀的漲幅。
如果説其他基金還需要在二季度內積極調倉的話,張韡的基金作為港股醫藥 “原住民”,全面享受了淨值的上升。

張韡在二季報中表示,隨着市場風險偏好顯著提升,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創新藥企業也會開始體現長期成長空間。她將堅守投資主線、沿着以下方向佈局:
1)創新藥:產品有全球競爭力和成長空間的 pharma 和 biotech; 2)進口替代率低,壁壘高的優秀設備耗材龍頭。
在醫藥這個必須深耕 “翻石頭” 的領域裏,專業和勤奮的選股者,總會有這不一般的收穫機會。
杜猛:猛哥跳出了 “舒適圈”
摩根基金的副總經理杜猛,歷來是科技投資的 “猛人”,視野超前、倉位重、出手果斷,業內皆稱 “猛哥”。
但這一次,杜猛躍出了以往的“科技舒適圈”,投入了製造業、醫藥股和金融股的懷抱。這令他的業績紀錄從去年延續到了今年,杜猛管理的基金中,有兩隻年內漲幅超過 30%(截至 7 月 22 日)。
二季報顯示,他管理的摩根沃享遠見在 2 季度內積極佈局了浦發銀行、三生製藥、小米集團等個股,並減持了立訊精密等。整個倉位調整可圈可點。

尤其是三生製藥這隻醫藥股,在二季度內大漲了近 100%,三季度剛過 20 天又大漲了 22%,一個醫藥股漲出了英偉達的風範來。
此前,杜猛在 2024 年 3、4 季度已經展現出 “破圈” 意識。當時他管理時間最長摩根新興動力重倉了百利天恆,佈局比部分醫藥基金經理還要早,賺的也很可觀。
在最新的基金二季報內,杜猛預計:港股的表現目前看領先 A 股,這是因為港股市場更直接面對全球的配置資金,這個局面有望繼續維持一段時間。不過,A 股的機會雖遲必到。
他還表示,在行業上依然關注 AI 所帶來的變革性機會,不僅僅是算力,機會也會逐步出現在 AI 落地的智能駕駛、機器人、智能終端等眾多領域。此外,在工程機械、化工、動力電池、創新藥、消費中的若干品類等行業,他也看到了許多機會。
這和他管理的基金的重倉股名單,暗暗的對應着。
楊鋭文:從 “鹽鹼地” 耕到 “高產田”
在上一輪牛市的明星基金經理中,楊鋭文應該是 “命最硬” 的之一。
當其他基金經理在 2021 年後,不斷承受着產品回撤、排名下降、社會評價崩塌的考驗時,楊鋭文穩穩而又漸漸地把自己的管理規模保持在 230 億以上(歷史高峰 400 多億)。
同時,作為景順長城科技團隊的 “領軍人物”,楊鋭文依然在行業上漲潮頭 “浪奔浪流”,在市場內衝進殺出,且保持着不錯的投資狀態。
Choice 數據顯示,截至 7 月 22 日,楊鋭文有 2 只在管基金年內漲幅超過 20%,相比上證指數超額收益超額 13 個百分點以上,相比滬深 300 指數超額 15 個百分點以上。
楊鋭文的當年,是以 “鹽鹼地裏種莊稼” 的投資理念聞名於市場的。在市場估值的高峰期,他勇於在一些不怎麼 “完美” 的品種中尋找機會,也 “避過” 了一些高估值龍頭股的大幅回撤。
但現在,楊鋭文的佈局已有明顯不同。
以他管理的景順長城創新成長基金二季報為例,精測電子、三一重工退出十大重倉股,石頭科技、華工科技新入十大重倉股(下圖)。
從基本面看,華工科技是老牌的科技類智造企業,如今從事的業務涉及到算力中心的建設,剛發佈了 40% 以上的半年業績預增公告。
另外,楊鋭文的佈局中,還有不少業內關注度不大的個股,比如芯片領域的思特威,塗料領域的三棵樹、醫療領域的弈瑞科技、華大智造,多數是業績已經企穩反升或有潛力的公司。

楊鋭文 2 季報中還表示,區別於過往的泛化論述,當前研究重點聚焦於新能源反內卷中的結構性機遇——這既是在行業拐點前夜的前瞻佈局,更是對 “劣質產能出清 + 優質技術溢價” 產業邏輯的深度踐行。
文風依然 “聱牙”,但含義卻不平庸。在新的投資時代,楊鋭文顯然有了不小的投資進化。
焦巍:從 “南宋派” 到 “弄潮兒”
銀華麾下知名基金經理焦巍,歷史上是以投資高質量上市公司聞名的。這大概也因為,他的投資標準和範圍格外嚴格,所以,他一度享有 “南宋派” 基金經理的別稱。
但在 2025 年,曾經長期聚焦 “茅指數” 股的焦巍,終於 “心潮澎湃”、“玩出界” 了。
在最新的季報裏,焦巍的重倉股不僅一隻白酒股都不剩,而且積極佈局泡泡瑪特、老鋪黃金和毛戈平。
如果不看名字,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位 90 後年輕基金經理的持倉。
在新的佈局哲學的推動下,焦巍本年度業績也在 “逆襲”,截至 7 月 22 日,他管理的銀華富利精選基金,年內漲幅超過 16.8%。

具體來説,焦巍的銀華富利在二季報中展示出了他自己的佈局哲學。他的投資大概可以分成 新消費(心智消費)、黃金類、創新藥和可選消費龍頭四大類。
以新消費為例,泡泡瑪特、老鋪黃金和毛戈平都是焦巍的重倉公司。另外,焦巍的黃金股也從一隻鋪開到 3 只,新加倉的是周大福和潮宏基。
創新藥類,焦巍組合裏有港股三生製藥,同時還有一隻內地上市的三生國健,後者是一家專注於單抗、雙抗、多抗及多功能重組蛋白等新技術研究的創新藥公司,也是三生製藥的控股子公司,這兩隻公司的季度漲幅都接近 100%。
焦巍在季報中談到了,作為老消費基金經理,理應積極應對新消費時代的到來。
他還提及,中長期看好黃金零售板塊。從消費品投資的角度,他希望找到的產業是行業價格長期向上,龍頭公司市佔率持續提升,且有品牌溢價和定價能力,由此我們在眾多新老消費品行業中找到了黃金零售板塊。
對於創新藥,焦巍表示,支撐這輪創新藥投資行情的主要觸發因素是由三大中長期邏輯共同決定的:一是港股可能進入到流動性驅動的牛市階段;二是國內醫藥政策對於創新藥產業的全力支持;第三是多個數十億美金的創新藥海外授權,證明了中國創新藥開始進入到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優質創新藥資產得到全球範圍認可的估值重塑階段。
看到不?
焦巍確實在每一個重倉方向上,都有自己的思考。
而這種迭代、思考也發生在不少的主動基金經理身上,並作用於他們的業績,這或許是這一輪基金業績逆襲真正關鍵的 “啓示”。對於仍未企及完全有效市場的 A 股而言,堅韌、勤奮、積極迭代的主動投資者,依然有充分的發揮空間和規模餘地。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