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blic Fund Active Allocation: Full of Confidence

自去年 A 股 924 行情以來,市場信心逐漸增強,尤其是 2025 年初的 AI 新科技、軍工科技和創新藥等領域。中期悲觀預期被系統性扭轉,主動型基金倉位上升至 84.25%,增持泛科技和大金融。新舊動能轉換中,港股成為新核心資產,出海成為 A 股成長關鍵。2025Q2 公募主動型基金對 AI、科技、新消費等領域的配置持續增加,港股持倉佔比接近 20%。
自去年 A 股 924 行情以來,市場中期悲觀預期開始明確改善。步入 2025 年以來,尤以 “年初 AI 新科技 DeepSeek1.0”+“軍工科技 DeepSeek2.0 時刻”+“創新藥 DeepSeek3.0 時刻” 使得市場信心不斷增強,結合 “國補 + 新消費支撐社零修復”+“出口出海維持韌性”+“房地產負面影響逐漸趨於尾聲” 使得中期悲觀預期被系統性扭轉,市場在二季度逐漸開始向更加積極自信的思維進一步靠攏。
事實上,自 407 黃金坑兑現後大盤指數 “超預期強”,我們認為本質原因在於主動信貸創造理論的支撐 + 中長期悲觀問題出現樂觀改善,前者核心指向銀行貢獻今年以來大盤指數大多數漲幅,後者則核心指向新舊動能轉換的信心不斷增強。可以看到的是:25Q2 主動型基金倉位上行 0.21pct 至 84.25%,持倉結構也對應泛科技(以 AI 為核心)+ 大金融(以銀行為核心)成為二季度增持靠前方向。
其中,對於新舊動能轉換中所謂的 “新” 的基本含義是:1、新趨勢:港股有望逐漸成為中國新核心資產;2、出海將會成為 A 股大盤成長的新勝負手;3、新科技:A 股硬件科技(AI、半導體、軍工、創新藥)+ 港股軟件科技(互聯網 + 智駕);4、新模式:以新消費 50 組合為核心的新時期消費投資。這點在 2025 年二季度主動型公募的持倉方向上得到充分驗證:
1、基於代表性主動公募基金二季報觀點的詞頻分析,當前 AI+ 科技仍是主戰場,同時新消費、出海、創新藥也多次在二季報基金觀點當中有所提及。
2、基於 A/H 視角,2025Q2 公募主動型基金港股重倉個股數量和重倉市值佔比持續上升,當前港股持倉佔比已經接近 20% 左右。
3、基於產業趨勢視角,當前新泛 AI 產業浪潮接替此前新能源(車)產業浪潮。2025Q2 機構配置中 TMT+ 恒生科技持倉比例已經達到 36.19%,並呈現持續增倉的趨勢,而泛新能源則處於持續減倉的過程中。
4、基於新舊消費視角,呈現從傳統消費走向新消費,當前新消費 50 組合持倉佔比進一步提升至 10.36%。與此同時,科技 + 出海 50+ 新消費 50 成為新核心資產。
5、基於新舊動能轉化的敍事,新經濟 +TMT 指數持倉佔比持續上升,而舊經濟指數持倉當前僅 9.46%,反映 A 股市場新舊動能轉化的邏輯成為機構配置共識。
總結而言:目前大盤指數在 “銀行搭台、多方唱戲” 的狀態下將繼續維持強勢。在結構上,基於主動信貸創造論下流動性將逐步從絕對低估值向相對低估值蔓延,呈現銀行先漲,非銀跟漲,再到科技與低估值大盤成長上漲的歷史規律,我們反覆強調相對低估值大盤成長超額收益將回升,創業板指則得益於估值在歷史 30% 分位以下且業績增長與趨勢在寬基指數中佔據優勢,或將成為最為收益的方向;同時,考慮到中證 A500 指數在行業龍頭分佈上更加兼容,也成為值得考慮的重要配置方向。













本文作者:林榮雄,彭京濤,來源:林榮雄策略會客廳,原文標題:《【國投林榮雄策略】公募主動配置:滿滿的信心》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