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cale of sci-tech bonds has exceeded 2.2 trillion, with banks, securities firms, insurance funds, and private equity vying to "enter the game."

2025 年我國科創債市場規模已突破 2.2 萬億,優質科創企業佔比持續提升。市場更注重通過交易和波動獲取收益,ETF 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的重要工具。上交所表示,ETF 市場迎來發展機遇,未來增長潛力巨大。與會代表認為,科創債 ETF 的推出是資本市場產品創新的重要舉措,促進科技創新和優化市場結構。
“2025 年我國科創債市場規模已突破 2.2 萬億,且優質科創企業佔比將持續提升。”
“今年市場更注重通過交易和波動獲取收益。ETF 或指數化投資天然具備交易優勢,更能滿足債券投資人的交易需求。”
“保險資金的核心配置邏輯圍繞戰略資產配置(SAA)和戰術資產配置(TAA)展開,通過 ETF 這一低成本工具跟蹤基準指數更方便實現基礎收益。”
這些觀點是日前鵬華基金舉辦的科創債 ETF 投資研討會上,與會的險資、券商固收、自營團隊代表等圍繞科創債 ETF 所做的精彩發言。此次研討會有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中證指數公司、券商研究所、做市商、銀行理財、保險資管、私募機構等領域的代表出席暢所欲言。
ETF市場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ETF 已成為投資者資產配置、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以及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具,隨着新一輪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各項措施穩步推進,ETF 市場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未來增長潛力巨大。上交所將持續圍繞健全投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這一主線,從擴產品、優機制、做生態等方面推動 ETF 市場再上新台階。
中信證券黨委委員、執行委員張皓則預期,隨着 2025 年我國科創債市場規模突破 2.2 萬億,優質科創企業佔比持續提升,市場配置的需求顯著增強。科創債 ETF 的推出是資本市場產品創新的重要舉措,也是科創債市場的重要投資載體,在促進科技創新、優化市場結構等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今年市場注重通過獲取交易收益
浦銀理財黨委委員葉力儉表示,近年來債券市場持續火熱,各類策略層出不窮,而今年市場更注重通過交易和波動獲取收益。在這一背景下,ETF 或指數化投資天然具備交易優勢,尤其是高流動性的產品更能滿足債券投資人的交易需求。從理財資金的角度看,配置仍是首要任務,但在配置收益欠佳時,必須通過交易增厚收益——這要求進行多波段、相對高頻的操作。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交易總監梅家成認為,債券 ETF 作為一種創新品種,融合了不同類別資產的優勢,正在重塑債券市場的生態。與傳統場外債基相比,債券 ETF 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更高效的觀點表達工具,還通過指數化配置成為一級市場投標的核心力量,實現了資產配置與現券交易的分離。隨着科創債發行規模的擴大和債券 ETF 優勢的凸顯,這一領域有望發展成為重要板塊,其規模潛力或將遠超現有的場外債基。
證、保、私募都在關注
在百年保險資管基金部總經理邢秋羽看來,險資對債券 ETF 特別是信用債 ETF 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未來隨着品種豐富和流動性提升,債券型 ETF 的配置比例將顯著增長。保險資金的核心配置邏輯圍繞戰略資產配置(SAA)和戰術資產配置(TAA)展開,通過 ETF 這一低成本工具跟蹤基準指數實現基礎收益。
“以科創債 ETF 為例,其票息優勢、指數化分散信用風險特性及良好流動性,使其能替代 3-4 年期利率債或用於現金管理,同時成為金融支持科創企業的重要抓手。隨着產品創新深化,保險機構預計會持續加大 ETF 配置力度,實現風險收益優化與實體經濟支持的雙重目標。” 邢秋羽説。
東方證券固定收益業務總部董事杜晨翔認為,在債券 ETF 領域。隨着交易所債券做市制度的建立,券商承擔的做市商角色已能提供涵蓋銀行間債券、交易所債券及債券 ETF 的一站式做市服務。以科創債為例,科創債 ETF 通過一級市場申贖與二級市場交易與底層債券形成良性互動:ETF 流動性提升傳導至科創債市場,而科創債流動性改善又反哺 ETF,形成正向循環,為市場流動性注入了持續動力。
鳴石基金高級副總裁楊堃表示,對於私募機構而言,由於難以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投資的選擇相對有限。私募往往重點參與了國債 ETF、政金債 ETF 等產品,以彌補這一短板。
鵬華基金現金投資部基金經理張羊城表示,鵬華科創債 ETF 採用了雙基金經理組合。雙基金經理模式將從 ETF 的資產配置和場內運營管理兩個維度協同發力,提供更優質服務。另外,在大規模管理方面,鵬華選擇了上證 AAA 科創債指數。該指數當前容量達 9000 億且擴容空間大,未來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提升,能夠充分支撐產品規模增長。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