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 Conditioning Map Migration: Who is footing the bill for the increasingly hot summers?

華爾街見聞
2025.07.19 06:1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隨着全國範圍內的熱浪襲來,空調需求激增,尤其在東北地區出現 “一機難求” 的現象。各省空調擁有量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經濟越發達地區空調擁有量增長越快。根據統計,江蘇、浙江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空調擁有量最高,而一些高温地區如陝西、新疆的空調擁有量卻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從南到北,熱浪席捲全國。

山東煙台、江蘇鹽城等 11 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温突破歷史極值;河南遭遇 1961 年以來最熱 7 月,局地氣温高達 44.4℃;東北地區同樣遭遇高温天氣,我國最北端城市漠河氣温一度超過 35℃……

高温天氣下,“避暑神器” 空調需求量大漲。近日東北地區空調 “一機難求”,甚至還要從廣東抽調安裝師傅赴東北支援。

中國經濟發展存在地區差異,加上地域南北分佈廣,對空調需求自然不同。我們梳理歷年數據發現,此前一段時間,各省份每百户家庭空調擁有量增長趨勢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關,經濟越發達的地方,空調擁有量增長越快。

而最近幾年,青海、雲南、東北、貴州等避暑地,空調擁有量增幅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比如雲南 9 年間猛增近 10 倍,吉林、遼寧增長也均超 2 倍。各地空調數量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氣候變化的趨勢。

一、江浙滬空調擁有量居前

連日來,20 餘省區市遭受高温 “烤驗”,影響範圍約佔國土面積三分之一,部分地區 40℃高温不熄火。

從中央氣象台發佈的近 10 天全國高温氣温實況圖來看,除了青海和西藏還有綠色和淡黃色區域,其他省份基本已處於紅色高温,特別是川渝、湖北、陝西、山西、內蒙古、新疆等地。

而這些地方,其實並不是空調最多的區域。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 2024》,從每百户家庭空調擁有量來看,全國平均水平是 145.9 台,相當於每個家庭有 1.46 台空調。

分省份來看,江蘇是最多的,達到 237.3 台,超過 200 台的還有浙江、重慶、廣東、上海等地。TOP 10 省份中,還有河南、北京、天津、福建、安徽。

可以看出,空調擁有量最多的省份主要在經濟較為發達的沿海地區,而不是在氣温最高的區域。

相比而言,上述高温地區中,不少省份的空調擁有數量比全國平均水平還低,比如陝西、新疆等地。正在經歷高温的四川,其每百户家庭空調擁有量剛剛超過全國水平,為 151.2 台。7 月 17 日,全國高温 TOP 10 城市中,川渝佔了 “半壁江山”。

而空調擁有量較少的省份,則與 “涼爽” 強相關。位於青藏高原的青海和西藏,東北的黑龍江和吉林,四季如春的雲南、涼爽宜人的貴州,這些省份百户家庭空調擁有量均低於 30 台。

一個例外是新疆。新疆雖然夏季氣温高,但空調數量也排在全國末尾。新疆由於空氣較為乾燥,室內實際體感温度會顯著降低,而且新疆早晚温差大,素有 “早穿棉襖午穿紗” 的説法,每日高温時間較短,夜間涼爽無需空調。

二、涼爽地區空調需求猛增

絕對數量之外,增長情況更能反映變化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最早可查詢的 1998 年,還只有城鎮地區每百户家庭空調擁有量數據,全國平均水平是 20.01 台,農村地區空調擁有量較少,未納入統計。

當年,廣東城鎮地區每百户家庭已經擁有 71.05 台空調了,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些許出人意料的是,當年,重慶的户均空調擁有量比上海還高,位列全國第二。1998 年,重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67 元,而上海是 8773 元,重慶的 “火爐” 特性或許推高了空調的需求。

從 1998 年到 2023 年的 20 多年間,各省份空調擁有量排名發生了顯著變化。1998 年,TOP5 依次是廣東、重慶、上海、天津、浙江;而 2023 年,TOP5 變為江蘇、浙江、重慶、廣東、上海。

變化最明顯的是江蘇和浙江,當年江蘇只排在第八位,目前已經全國第一,浙江則從第五變為第二。這 20 多年也是江蘇和浙江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目前江蘇 GDP 排名全國第二、浙江排名全國第四,其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成為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數據顯示,過去一段時間,空調的擁有量基本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關。但我們也觀察到,最近幾年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對比 2015 年至 2023 年的數據,每百户家庭空調擁有量增幅最大的是雲南、西藏、吉林,遼寧、黑龍江增幅也居全國前列。這些地方大多是傳統上的 “避暑勝地”,理論上對空調的需求量應該不高。

一個高度相關的因素是,最近幾年熱浪頻發,這些地方的夏天也沒有那麼涼快了。

在東北,今年夏天空調銷量大漲。京東平台數據顯示,近 7 日東北地區空調成交額同比增長超 7 倍,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躋身成交區域 TOP10,首次購買空調用户數增長超 60%。

高漲的需求導致短時間內空調無人安裝。據報道,不少廣東、陝西、四川等地的安裝師傅被抽調至東北緊急馳援,即使這樣有市民安裝空調仍需等待一週。

全國的空調需求量也在增長。蘇寧易購數據顯示,6 月下旬至 7 月 3 日,全國新一級能效空調銷售同比增長 82%。

三、頻發的極端高温天氣

過去 20 多年,空調從 “奢侈品” 逐漸變為日常家用品。

2000 年至 2010 年的十年間,是城鎮家庭空調數量快速上漲的階段,平均每户家庭已至少擁有 1 台空調。

而農村地區空調增長則主要是 2010 年之後開始的,一直到 2023 年才達到户均 1 台。

推動空調數量上漲的因素,除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樣與頻發的高温天氣有關。

《中國氣候公報(2024)》顯示,2024 年全國平均氣温較常年偏高 1.01℃,全國平均高温日數較常年偏多 6.6 天,為 1961 年以來第二多。

最新發布的全國氣温距平更好地反映了各地不同的情況。所謂氣温距平,是指當前平均氣温與同一時期多年平均值的差值,是更長期變化的體現。

中央氣象台信息顯示,最近一個月,我國幾乎一半區域的平均氣温,都比常年平均氣温高,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河南、東北、新疆、川渝等地。東北更是全面飄紅,部分地區氣温較常年平均氣温上漲了 4~6℃。

四川並非傳統高温區,但近年極端高温頻發。2022 年、2024 年、2025 年,連續出現超 40℃高温。就在 7 月 17 日,四川石棉、渠縣達到 41℃,成都温江站 38.2℃,打破了當地 7 月最高氣温紀錄。

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許小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和已有研究看,極端熱浪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都在上升,像 2025 年這種級別的高温事件,將來可能不再罕見。

如何應對高温天氣成為各地管理者的新任務。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研究員樊傑對城市進化論分析,相比於鄉村,城市有熱島效應,人羣也更加聚集,高温問題更顯著。

除了使用空調降温,樊傑認為,城市規劃和建設可避開 “大廣場” 模式,把綠地、水體合理分散佈局在城市中,用綠廊串聯城市內外生態,形成風道和冷源。

許小峯認為,還應提高能源系統韌性,比如建設更加高效的輸電系統和可再生能源冷卻設施;公共健康層面,要建立完善的 “熱風險地圖” 和應急響應機制,提升全民適熱能力。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