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ent Biologics' "Lightning" commercialization: Is the potential of China's weight loss drug market underestimated?

華爾街見聞
2025.07.18 00:3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信達瑪仕度肽(信爾美®)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化進程迅速,成為超重和肥胖人羣的新治療選擇。與其他減重藥物不同,瑪仕度肽以減重為首發適應症,預計峯值銷售額可突破 50 億元。儘管面臨高價、保險支付限制等挑戰,中國市場的獨特性可能為其提供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

2025 年 7 月 3 日,上市僅一週的瑪仕度肽(商品名:信爾美®)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開出全國首張處方,國內數以億計的超重和肥胖人羣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治療選擇。

與依靠降糖切入市場的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不同,瑪仕度肽以減重作為首發適應症,在電商平台和社交媒體上熱度空前。這激起了業界對中國減重類藥物商業化前景的無限遐想,眾多機構預測其峯值銷售額有望突破 50 億元。

回顧全球 “減重革命” 商業化成績,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作為先發玩家,已在海外市場形成雙雄爭霸的壟斷格局,但同時在患者觸達時也暴露出不少現實挑戰:價格高昂、保險支付受限和供應不穩定等因素持續影響着患者依從性。

反觀中國市場,國產減重藥物瑪仕度肽,一邊借渠道優勢閃電覆蓋公立醫院,另一邊在院外零售市場提前開啓預購打響名聲,直奔消費市場紅利。瑪仕度肽的入局只是開始,更多國產減重藥蓄勢待發。

中國市場或許也將面臨與美國類似的挑戰,但由於藥物供應、渠道生態,還是市場支付端都有其獨特性,情況或將有所不同。本文將進一步探討,為什麼説中國減重市場仍具有獨特的、遠超預期的商業想象空間。

美國減重藥市場,三大現實挑戰

美國減重藥起步早於中國,其減重藥物市場現狀如何?

在一系列產品供應難題之後,當前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面對的壓力不止源於未來將加入市場瓜分的潛在競爭者,還有眼前的阻礙——患者端停藥情況明顯。

JAMA Network Open 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在使用 GLP-1 受體激動劑患者中,53.6% 的患者一年內選擇停藥,72.2% 的患者在兩年內停藥。其中非 II 型糖尿病患者停藥率更高,分別為 64.8% 和 84.4%。

副作用是患者提及的首要原因之一。在使用 GLP-1 的人羣中,常見的副作用有嘔吐、腹瀉和噁心,同時也可能面臨脱髮、肌肉萎縮和情緒變化。

以嘔吐為例,從已上市的司美格魯肽和替爾泊肽,再到安進正在開發中的 MariTide,在臨牀研究中都出現了不同且較高比例的嘔吐等消化道不良反應。這也是所有 GLP-1R 單靶和多靶藥物都會出現的常見副作用。

與此同時,GLP-1 使用者在服用藥物期間出現肌肉流失,停藥之後患者體重會在短期內快速反彈,脂肪比例增加,使患者比用藥前更不健康。這也是下一代減重藥試圖攻克的核心問題。

價格壁壘與支付困境是第三大難題。禮來和諾和諾德注射筆的價格均在每月 1000 美元左右,成本太高,保險公司一直不願意提供廣泛的保險覆蓋範圍。

美國的 Medicare(聯邦醫療保險)和 Medicaid(醫療補助計劃)至今仍未將 GLP-1 用於肥胖症納入覆蓋範圍。商業保險的覆蓋情況則表現出極大的不穩定性,許多保險計劃將減重藥列為 “生活方式” 藥物而拒絕支付,或者設置極高的支付門檻,進一步限制了普及。

藥品福利管理者在制定保險計劃時,也會對價格因素進行權衡。儘管禮來的產品減肥效果更優,但美國最大的藥品福利管理(PBM)公司 CVS Caremark 依然選擇從禮來的 Zepbound 轉向諾和諾德的 Wegovy,只因成本更低。

保險的搖擺使得患者自付比例居高不下。高昂的自費負擔,成為壓垮患者長期用藥意願的最重要因素。

醫院 + 電商 + 商保,把減重市場蛋糕做大

在中國市場,作為 “挑戰者” 的瑪仕度肽,想要超越 “守擂者們” 並不容易。不過,透過其全線佈局策略,可以看到,中國減重藥市場的潛力指徵越來越清晰了。

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諾和盈®)從獲批到公立醫院開出首張處方,中間間隔近 5 個月,禮來替爾泊肽(穆峯達®)則耗費了更長時間。而瑪仕度肽於今年 6 月 27 日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7 月 3 日就開出了全國首張處方,僅用 6 天。

這一局,信達生物吃到了減重藥物前期市場教育的紅利,並完美利用了本土藥企在院內網絡和專家影響力上長期佈局的渠道優勢。

據悉,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為患者開出首張處方的正是瑪仕度肽臨牀研究牽頭人紀立農教授。新藥的快速落地也得益於信達生物將生產準備前置化,並提前與醫院對接,確保藥品獲批後立即供應。

同時,由於公立醫院渠道肥胖症專科門診數量有限,信達很早就開始佈局院外與線上渠道。在瑪仕度肽獲批前,多家電商平台如淘寶、京東已提前開通預售服務,採用預付款形式鎖定潛在消費者,後阿里健康也開放預約入口,首批服務就已覆蓋江蘇、廣東、浙江、上海、四川、北京等十餘省市。

從價格來看,瑪仕度肽在電商平台售價 630 元/盒,每盒兩針,患者每月費用約為 1260 元。諾和諾德的諾和盈每月花費約 1040 元,禮來的穆峯達月費用則在 1600~2400 元區間。瑪仕度肽價格處於中位,信達的策略是,和前者比療效,和後者拼性價比。

根據此前瑪仕度肽 GLORY-1 III 期臨牀結果,瑪仕度肽療效較司美格魯肽更優,因副作用停藥率(6mg 組 0.5%)顯著低於司美格魯肽(約 4%)和替爾泊肽(約 3%)。當然,實際患者使用效果還需擴大使用羣體後進一步驗證。

不過,在曾限制減重雙雄放量的關鍵障礙——供應端口,國內藥企具備天然在地優勢。瑪仕度肽背後,有全程參與 API 生產,完成工藝優化與 GMP 符合性檢查的凱萊英,也有聖諾生物和昊帆生物這類在多肽 API、縮合試劑等關鍵環節提供支持的本土廠商,就近為其後續商業化生產提供保障。

此外,雖然減肥適應症的 GLP-1 藥物尚未被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但互聯網平台先向商保出手了。

就在瑪仕度肽開售的同時,7 月 4 日,眾安保險與阿里健康官宣簽署合作協議,為首批 4 萬減重用户提供總計 2.16 億元保額的保障,雙方共同推出 “不瘦必賠” 服務,針對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户提供最高 5000 元的保障。

而阿里健康也將攜手禮來、信達、銀諾等國內外製藥企業推出科學減重方案,為使用者提供 “一對一專屬醫生解答疑問、藥師服務” 等相關服務。藥企、院內院外渠道、商保通力合作,正共同把中國減重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

國產 GLP-1“集結號”,中國減重市場變局

目前國內獲批用於減重的 GLP-1 類產品主要包括司美格魯肽這種 GLP-1R 單靶點激動劑,以及替爾泊肽(GLP-1R/GIPR)、瑪仕度肽(GCGR/GLP-1R)這種雙靶點激動劑。在單靶點 GLP-1 藥物開發上,司美格魯肽幾乎已經做到極致,後續的藥物開發和市場競爭策略將集中在不良反應改善、長效化與口服化等用藥依從性方面。

恆瑞醫藥研發的 GLP-1R/GIPR 雙激動劑 HRS9531,針對肥胖/超重的Ⅲ期臨牀試驗(HRS9531-301)已公佈積極頂線結果,所有劑量組(2mg、4mg、6mg)均顯著優於安慰劑,計劃近期向 NMPA 遞交新藥上市申請(NDA)。而甘李藥業和先為達等公司的產品也已實現良好的減重效果,或即將上市參與競逐。

可以預見,2026 年中國減重市場格局將出現轉折。一邊是即將有產品上市的新玩家,另一邊是諾和諾德司美格魯肽在中國的核心化合物專利將到期,九源基因、麗珠醫藥、中美華東、聯邦制藥已申請上市的仿製藥或將接替登場。

信達瑪仕度肽上市是中國 GLP-1 減重藥市場進一步爆發的起點。渠道創新、本土產能與支付環境差異,使得未來中國減重市場競爭焦點不再單一圍繞療效,更在於供應鏈控制、渠道效率、支付場景、品牌效應與消費者生態構建等等,這些因素將共同決定中國減重藥物的商業化高度。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