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though the inflation effect of tariffs is delayed, American consumers are beginning to feel the initial sting

美國最新數據顯示,關税對通脹的影響初現端倪,傢俱、體育器材和家電等商品價格以多年最快速度上漲。儘管汽車和特定服務價格下跌抑制了整體通脹,但經濟學家預測,關税驅動的通脹壓力將在未來幾個月增強。企業面臨提價壓力,緩衝措施逐漸失效,Fastenal 等公司已多次提價,未來可能繼續上漲。
新一輪關税引發廣泛價格上漲的預期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落空,令經濟學家感到意外,但複雜現實的背後,是關税對通脹的傳導正在積聚動能。
本週美國最新公佈的政府數據顯示,關税影響的初步跡象已經浮現。今年 6 月,傢俱、體育器材和家電等頻繁進口商品的物價正以多年來最快的速度攀升。這表明,關税的成本傳導已非空談,正在對特定商品領域產生實質性影響。
然而,上述價格上漲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被汽車價格和特定服務類別的下跌所抵消,從而抑制了整體通脹數據。這一局面為關税辯護者提供了論據,他們聲稱加徵關税並未影響通脹,但這一表象掩蓋了企業和供應鏈正在承受的巨大壓力。
隨着企業緩衝能力的減弱,以及特朗普威脅將徵收更嚴厲關税,經濟學家普遍預測,由關税驅動的通脹衝動將在未來數月持續增強。企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提價壓力,而關税對價格的全面影響,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緩衝墊正在消失
迄今為止,多種因素共同延遲了關税對消費價格的全面衝擊。
一個關鍵因素是,許多公司選擇犧牲利潤率來吸收增加的成本,而非將其完全轉嫁給消費者。此外,一些企業在關税生效前搶先大量進口商品,建立了庫存緩衝,從而推遲了價格上漲的顯現。
美國最繁忙的貿易樞紐洛杉磯港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
在 5 月份出現下滑後,其 6 月份的集裝箱吞吐量反彈至創紀錄水平,企業利用窗口期加緊備貨。經濟學家 Stephen Stanley 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特朗普政府關税政策的 “反覆無常”,也使許多公司選擇推遲提價,以避免頻繁調整價格而激怒客户。
但這種緩衝正在失效。
工業供應商 Fastenal 在本週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儘管公司試圖通過供應鏈多元化和建立庫存來緩解成本壓力,但近幾個月已不得不三次提價,並且未來可能還會再次提價。其臨時首席財務官 Sheryl Lisowski 稱:
2025 年下半年,有必要採取額外的定價行動。
儘管企業提價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最終能在多大程度上推高價格,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其關鍵制約在於消費者。近年來,美國消費者已飽受生活成本持續上漲和工資增長放緩的困擾,對價格變化極為敏感。
海外供應商降價分擔壓力
關税影響被部分對沖的另一個原因來自海外。
為了維持對美出口,外國供應商選擇降低出廠價,從而分擔了部分關税成本。據摩根大通的全球製造業數據顯示,美國以外的全球大部分地區價格保持低迷,工廠價格上月均出現下跌。
具體來看,日本的出口價格已連續三個月收縮,其汽車製造商 6 月份對美出口的汽車價格降幅創下 2016 年有數據以來的紀錄。而在中國,本週數據顯示,包括礦產品和紡織品在內的多項商品 5 月份的整體出口價格同比下降。
彭博經濟學家 Anna Wong 和 Chris G. Collins 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中國自身的價格競爭力,一直是影響美國消費價格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這些外部因素能在多大程度上持續抑制美國通脹,仍是未知數。
通脹浪潮或在夏季來臨
經濟學家們警告稱,當前的平靜只是暫時的。
隨着企業在前置備貨中建立的庫存逐漸耗盡,它們將越來越不願意繼續犧牲利潤。經濟學家 Lydia Boussour 表示:
隨着時間推移,我們預計關税帶來的通脹衝動將在整個夏天持續增強。
新一輪關税威脅正在加劇這一預期。據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測算,如果關税完全傳導,截至上週末宣佈的關税將使美聯儲偏好的通脹指標價格水平提高約 0.4 個百分點。
Stanley 預測,這輪由關税引發的通脹加速可能會在今年夏天到來,最早可能從 7 月份開始。他寫道:
許多企業高管已經指出,清算日終於到來了,很多人正計劃在今年夏天進行價格調整。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