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ails on the injection of arrhythmia management business into CARDIOFLOW: The deadline for the bet between the minimally invasive system and Hillhouse Capital is approaching?

華爾街見聞
2025.07.17 10:3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分拆上市 “老玩家” 微創醫療(0853.HK)不玩分拆,開始搞起了合併重組。

7 月 17 日,微創醫療宣佈計劃心律管理業務與子公司心通醫療(2160.HK)合併。

對於此次業務整合的原因,微創醫療稱可以建立心臟病產品平台,共享國際營銷及銷售渠道等。

這一計劃目前是不具約束力的建議。

“建議不具約束力,亦不確定建議能否進行或完成。本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於買賣本公司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 微創醫療指出。

即便如此,7 月 17 日收盤,微創醫療、心通醫療漲幅分別達到 6.6%、7.21%。

若微創醫療的心律管理業務可以被順利注入心通醫療,則後者的業績規模有望實現飛躍。

作為與啓明醫療(2500.HK)、沛嘉醫療(9996.HK)齊名的 “TAVR(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巨頭” 之一心通醫療的商業化進展並不算順利,2024 年收入為 3.62 億元(無特殊説明均為人民幣),同期淨虧損仍達到 0.49 億元。

相比之下,微創醫療的心律管理業務已足具規模,2024 年收入達到 2.21 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 15.87 億元)。

不僅如此,該項業務的海外市場表現突出,2024 年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合計貢獻了 1.82 億美元的收入,佔比超過 8 成。

這一整合確實可以改善心通醫療的財務表現。

不過此次交易要解決的問題不僅於此。

事實上,負責心律管理業務的主體是微創醫療子公司微創心律管理有限公司(下稱 “微創心律”),本計劃 “單飛”。

2023 年 5 月,微創心律曾向港交所遞交 IPO 申請,但此後便再無新進展。

對於 “操盤手” 微創醫療來説,將原本計劃 IPO 的微創心律整合至心通醫療的更深層次原因,或指向了對賭壓力。

2021 年 7 月,微創醫療為微創心律引入高瓴投資等機構,但約定若微創心律未能在 2025 年 7 月 17 日前上市,且上市後的市值未達到 15 億美元、募資少於 1.5 億美元,則高瓴投資等機構有權要求微創心律贖回股份。

截至 2022 年末,這部分帶有贖回承諾的融資額所形成的 “具優先權的金融⼯具” 金額達到 2.87 億美元。

此番微創醫療恰好在對賭協議屆滿之際 “卡點” 籌劃微創心律整合的背後,或許正是為了緩解 “贖回潮” 即將到來的資金壓力。

事實上,這不是心通醫療首度接盤微創醫療的相關資產。

早在去年 8 月,心通醫療就曾斥資 3.6 億元左右購入微創醫療房產——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牛頓路 501 號的地皮及相關建築物。

耗費巨資購置房產對於尚未盈利且尚需資金研發的心通醫療來説,並不是易事。

此次心通醫療二度接盤微創醫療相關資產是否值得的問題,仍待後續交易定價等更多信息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