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market value of $4 trillion is just the starting point! NVIDIA's overseas commercialization will ignite a new round of buying opportunities

分析師 Rick Orford 認為投資英偉達仍然合適,因其擁有全新芯片銷售市場。英偉達市值達 4.17 萬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具價值公司。儘管面臨出口限制,英偉達即將恢復向中國供應 H20 及新款 RTX PRO GPU,預計將顯著提升營收。中國 AI 企業將積極採購,市場規模將指數級擴張。黃仁勳稱中國開源 AI 戰略為全球進步催化劑。
智通財經 APP 注意到,英偉達 (NVDA.US) 以 4.17 萬億美元市值刷新了商業史上的所有紀錄,成為當今全球最具價值的公司。考慮到 2020 年 AI 熱潮尚未全面爆發時英偉達市值僅約 3600 億美元,即便最悲觀的空頭也會為這種增長感到震撼。
分析師 Rick Orford 認為現在投資英偉達為時不晚,他重申對英偉達的"買入"評級,並非因其 4 萬億市值或已分析過的所有利好因素,而是因為英偉達如今擁有了一個全新的芯片銷售市場。
此外,投資者需關注以下幾個關鍵驅動力。儘管增長驚人,但英偉達的海外商業化才剛起步,天花板遠未觸及。
對華 H20 GPU 銷售重啓
此前出口限制令英偉達 H20 芯片損失 45 億美元,下季度財報預計還將反映 80 億美元營收缺口。但形勢已現轉機。
美國政府承諾發放進口許可證,英偉達即將恢復向中國供應 H20 及新款 RTX PRO GPU。雖然性能不及前代,但搭載 Blackwell 架構的新品仍將維持溢價。中國 AI 企業必將踴躍採購,這些交易將顯著提振公司營收。
可以確定的是:長期受制於硬件禁運的中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但商機遠不止於此。
中國擁抱 AI 開源生態
開源模型 Deepseek 在 2023 年末橫空出世後,百度、阿里等科技巨頭相繼加入開源浪潮。今日,黃仁勳在北京出席中國國際供應鏈博覽會時,盛讚中國開源 AI 戰略是"全球進步的催化劑"。即便恢復對華銷售,通過降低 AI 開發門檻,英偉達的市場規模仍將呈指數級擴張。
預計中國類似 CoreWeave 的企業將基於英偉達 H20 芯片推出普惠型雲 GPU 服務。所有開發者終將匯聚至英偉達硬件平台——畢竟在 AI 芯片領域,無論是美國競爭對手還是本土廠商,都難以企及英偉達的造詣。
CUDA 生態的護城河
即便忽略硬件性能優勢,英偉達的 CUDA 平台仍遙遙領先。多數開源 AI 模型已針對 CUDA 優化,這意味着即便中國湧現新的競爭架構,其訓練與調優過程仍將默認依賴英偉達基礎設施。
開源浪潮的時機對英偉達堪稱完美。H20 是其能合法銷往中國的最強 GPU,自然享有定價權。這種趨勢還將幫助英偉達穿越地緣政治迷霧——出口限制的核心"國家安全"理由,將隨着技術開源而逐漸消解。
Orford認為美國政府此前禁令或是稀土談判的籌碼,而這場博弈顯然已達成妥協。雖然具體對華出貨量尚未披露,但中國數據中心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已可預見。更令人遐想的是:若其他國家效仿開源模式,英偉達的市值或將突破想象邊界。
沙特 AI 工廠合作計劃 (HUMAIN)
與沙特 HUMAIN 的合作是另一重要催化劑。這個依靠石油財富積累數十年的王國,正斥資數十億美元建設配備"數十萬塊 GPU"的 AI 工廠,志在成為 AI 超級大國。項目首期就包含 1.8 萬台英偉達 GB300 Grace Blackwell 超級計算機。
須知 AI 進化對算力的需求永無止境,這意味着未來需要更多英偉達芯片。僅此合作就為公司開闢了巨大跑道。
阿聯酋星際之門項目
波斯灣對岸的"星際之門"項目同樣震撼。這個佔地 10 平方英里 (約曼哈頓金融區大小) 的 1GW 計算集羣,將採用英偉達 GB300 處理器。首期 200MW 集羣預計 2026 年投產,需 10 萬塊英偉達芯片。
阿聯酋 G42 負責基建,OpenAI 與甲骨文負責運營。隨着算力需求增長,英偉達將持續供應芯片——這意味鉅額收益。
量子計算佈局
為保持領先,英偉達正進軍量子計算領域。日本 ABCI-Q 超計算機配備 2000 多塊 H100 GPU,這或是英偉達為"半導體發明以來最大計算革命"鋪路之舉。
雖然不直接生產量子處理器,但英偉達正將其 GPU 定位為經典計算與量子計算的橋樑硬件,重現其在 AI 基礎設施領域的成功模式。正如Orford在 AI 淘金熱中的比喻:英偉達始終是賣"鎬鏟"的人。若判斷正確,量子計算領域將再現這一場景。
旗下 NVAQC 研究中心正在開發支持量子超算的 GPU 硬件。若取得成功,英偉達股價或將迎來"量子級"飛躍。
NVLink 融合戰略
最被低估的進展當屬 NVLink 開放戰略。表面看英偉達似乎放棄了專有技術優勢,實則構建了更精妙的生態陷阱——超大規模客户在定製芯片時將被鎖定在英偉達體系內。
谷歌、亞馬遜、Meta 等開發自研 AI 芯片本為減少依賴,但英偉達通過 NVLink 使其 ASIC 芯片必須與英偉達基礎設施集成,反而確保了產品需求。這就像微軟在 Mac 電腦上銷售 Office 軟件——非但不損害 Windows 系統,反而強化了跨平台統治力。
當 Marvell、高通、富士通等企業紛紛簽約時,可見英偉達幾乎零研發成本就開闢了新收入流。
華爾街共識
過去三個月,68 位分析師給出評級:49 個"強力買入"、12 個"買入",僅 6 個"持有"建議。唯一唱空者給出"賣出"評級。雖然英偉達股價處於歷史高位,但這絕非當下拋售的理由。
結論
長期跟蹤使Orford確信:當前沒有能取代英偉達的候選者。就像流媒體必提奈飛,AI 芯片必屬英偉達。這種不可替代性解釋了沙特、阿聯酋等為何願支付溢價。隨着對華貿易問題緩解,英偉達不僅獲得更確定的發展環境,更迎來幾何級數增長的客户羣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