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batch of mid-term reports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and the ranking of securities firms has ignited the "smoke of war" again

國泰海通、國聯民生成為撬動排名的關鍵力量
證券業排名競爭的 “硝煙”,在中報業績預報發佈後,已經濃墨重彩的 “燃動” 起來。
Wind 統計顯示,截至 7 月 14 日,已經至少有 30 家上市券商公告業績預增,依照相關規定只有在淨利潤同比增長 50% 以上的公司才需要發佈預增公告。由此可見行業內一派喜洋洋的增長呼聲。
其中,國聯民生和華西證券的淨利潤同比預計都將增長 1000% 以上,進入中報增速最靠前的券商序列。
規模更大的頭部機構業績也在起舞。“三中一華” 裏的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已公告有同比增長超過 50% 的淨利潤增長。銀河證券也於 7 月 15 日趕着 “末班車” 公佈了 45%~55% 的預計增速。
更為奇妙的是國泰海通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 2025 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 205% 到 218%,主因是併購導致的 “負商譽” 貢獻,以及財富管理、機構與交易等業務收入顯著增長。
而這更是把年內營收頭名的 “懸念” 保留了下來。
至少是 2025 年,券業 “一哥” 的歸屬還是 “撲朔迷離”。
有機構 “半年翻十倍”
2025 年的券商業績復甦有多強勁,看看以下兩家機構 “翻十倍” 的淨利增速吧。
公告顯示,國聯民生證券預計 2025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人民幣 11.29 億元,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同比增長 1183% 左右。公司還預計扣非後淨利潤同比增長 1345% 左右,增速更為驚人。
國聯民生證券稱,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包括:報告期內,公司主動把握市場機遇,積極探索科技、金融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以 “協同賦能” 和 “內生增長” 為主線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有序推進與民生證券的整合工作,並將其納入財務報表合併範圍,公司證券投資、財富管理、投資銀行等業務條線實現顯著增長;同時,也有上年同期比較基數較小的因素。
華西證券的公告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在 4.45 億元至 5.75 億元之間,比上年同期增長 1025.19%-1353.90%。
華西證券稱,2025 年上半年,公司按照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方向,持續完善業務組織體系和商業模式,加強經營管理,積極把握市場機遇,強化合規風險管控,有效提升資產質量,推動實現上半年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加。
華西證券今年的業績高增還有一個背景,公司去年同期的淨利潤曾經同比降低過 92% 以上。
“大象” 也起舞
不僅是中小機構在預增,“大象” 的業績也在起舞。行業內典型的頭部 “三中一華”,其中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也已公告有明顯的淨利潤增長。
中信建投證券公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 2025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人民幣 44.30 億元到人民幣 45.73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人民幣 15.72 億元到人民幣 17.15 億元,同比增長 55% 到 60%。
公告還顯示,當期,中信建投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自營業務、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同比增加較多。
中金公司則預計,2025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 34.53 億元到人民幣 39.66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人民幣 12.25 億元到人民幣 17.38 億元,同比增加 55% 到 78%。
大幅增長的主因是,中金公司上半年的投資銀行、股票業務、財富管理等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加,中金公司業績同比增長。
頭部券商營收成就 “看點”
截至目前披露預增的券商中,歸母淨利潤預測數最高的是國泰海通證券。
經國泰海通證券初步測算,預計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人民幣 152.83 億元到人民幣 159.57 億元,與上年同期(人民幣 50.16 億元)相比,將增加人民幣 102.67 億元到人民幣 109.41 億元,同比增加 205% 到 218%。
國泰海通證券稱,2025 年上半年,公司把握市場契機,全面推動零售、機構和企業三大客户服務體系建設,穩步發展各項業務,取得較好經營業績。同時,公司積極推進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相關工作,促進全面整合融合,持續提升核心能力,加快向國際一流投資銀行邁進。
報告期內,國泰海通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為財富管理、機構與交易等業務收入同比顯著增長,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為本次吸收合併產生的負商譽計入營業外收入。
不過,券商板塊多年的第一名中信證券,第二名華泰證券今年中報的增速表現還未公告,他們和國泰海通的排名之爭,懸念料將持續。
此前的 2024 年報,三家機構的淨利潤差異就迅速縮小,而國泰海通證券能否在這一次實現 “下克上”,或許是這輪中報裏最 “引人入勝” 的話題。

預喜頻頻
上市券商的業績預喜,還揭示了行業的幾個重要趨勢。
首先是,在經歷了 2024 年的相對低谷後,內地證券業的盈利勢頭在明顯復甦。此次半年報預告中,多家機構提到了投行、經紀(財富)、自營(交易)等業務的增長趨勢。
其次是,越來越多的機構完成或醖釀 “合併” 的勢頭,這極大的改變了行業格局。去年末今年初完成合並的國聯民生、國泰海通成為了此次排名 “震動” 的主要力量。 而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興業證券和華福證券等業內盛傳的 “CP” 還未有進一步揭曉的跡象。
其三是,越來越多的券商在上半年更替了管理班子的構成,人力資源的 “整合” 能力成為了未來券業競爭的重要抓手。實質性完成合並的國泰海通、國聯民生都有人事佈局的調整。
另外,從盈利絕對金額來看,券商的財務實力在迅速 “恢復”。截至目前統計,國泰海通暫時 “一枝獨秀”,淨利潤預計至少 152.83 億元。此外,國信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預告淨利潤(下限)也超過 40 億元,中金公司、東方證券淨利潤(下限)也超過 30 億元。

從同比增長看,除了國聯民生和華西證券的淨利潤同比預計最少增長 1000%。國盛金控、哈投股份、東北證券、國泰海通同比增長下限超過 200%。錦龍股份、國海證券、國金證券、華林證券、長江證券、天風證券同比增長下限超過 100%。

此外,華安證券、國元證券公告業績快報,兩家券商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也都超過 40%。

不得不説,證券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表現,堪稱 “幸福” 的機構,原因相似;增長的數字,各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