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verage of 5.5 branches are closed per day, as the insurance industry undergoes a major "sales transformation" this year

華爾街見聞
2025.07.15 10:4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保險行業正在加速轉型,特別是在銷售渠道方面。根據報道,2023 年上半年,已有超過 1000 家保險分支機構被批准撤銷,平均每天減少 5.5 家。主要涉及的公司包括泰康人壽和中國人壽等。此次調整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及縣域,營銷服務部是主要被撤銷的類型。保險公司表示,調整是為了提升效率,適應城鎮化進程和線上銷售的增長。

保險行業轉向 “高質量銷售” 的速度還在加快。

根據媒體報道,僅 7 月上半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就批准了 61 家保險分支機構的撤銷申請,其中包括 45 家營銷服務部、15 家支公司和 1 家電話營銷中心。

其中涉及東方嘉富人壽、國富人壽、大家財險、合眾人壽、農銀人壽、幸福人壽、陽光人壽等 15 家保險機構。

而截至 7 月 15 日,今年國內已批准了超過 1000 家保險分支機構的調整撤銷。同時,各家大型機構仍在強化線上銷售的步伐。

一場遍及保險全行業的銷售渠道轉型正在推進中。

保險分支機構經歷持續調整

按照 1000 家的保守統計,以及上半年一共 181 天數來核算,內地保險分支機構正以平均每天 5.52 家的速度減少,這成為近年來行業持續轉型的清晰 “註腳”。

以家數看,泰康人壽、中國人壽等頭部險企成的網點調整力度較大,泰康人壽年內撤銷超過 200 家分支機構;中小險企如合眾人壽、長城人壽等也在調整網點方面下手果斷。

從地域看,被撤銷保險分支機構與三、四線中小城市和縣域以下地區更為相關。

以分支機構類型看,營銷服務部成為調整的主要對象。後者是保險公司為了更好地開展業務和提供服務,在公司總部以外設立的,對營銷人員進行管理和為客户提供服務的機構。

從收縮的主體而言,人身險公司明顯調整分支機構的力度更大。這或許和人身險公司普遍擁有較為龐大的經紀人隊伍有關。

總體上看,2025 年內,保險機構裁撤分支機構的動作 “較大”。

銷售模式變革 “身影” 浮現

那麼保險公司究竟為何大幅調整其分支行機構呢?

一些保險公司曾經回應表示,城鎮化進程推動消費重心上移,加之下沉市場容量有限,調整分支機構佈局是保險公司提升效率的必要之舉。

與此同時,AI 的高速發展以及線上投保客户數的持續增加,要在推動保險公司繼續投入銷售專心。

根據《2024 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的論點,2024 年的線上購險率已從前一年的 73% 升至 78%,而線下購險率則降至 79%。報告預計,未來兩年內線上購險率有望超過線下。

一些保險分析人士也指出,隨着保險市場的線上化,以及適齡投保人羣向一、二線城市集中,非沿海省份的縣域以下的營銷服務部越來越難覆蓋成本,面臨批量調整的壓力。

“破局” 已是 “正在進行時”

面對挑戰,險企正謀求新的銷售模式,以更好地適應這個變動中的時代。

一些保險公司提出了 “精耕” 策略:通過優化網點佈局、提升服務半徑、增加傳統銷售理賠外功能等做強一批重點網點,同時調整一批網點的佈局。

這個過程中,不少機構已經開始在分支網點增設其他展示,比如中國平安已鋪設超 90 個 “平安管家” 養老展廳。同時,越來越多大型保險機構開始介入養老項目,這為保險網點轉型提供了銷售契機。

同時,銀行對保險銷售的渠道限制放寬也為險企提供新思路。通過與銀行合作,保險公司正嘗試以更低成本實現對三、四線城市的 “高效率覆蓋”。

當然,更重要的仍是,保險機構如何在新的銷售時代、針對年齡更小的客羣,如何構築成本合適、專業到位且具備交叉銷售職能的網點佈局。

這個課題,所有保險機構都需要認真回應。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