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igroup: China's exports show resilience again, expected to continu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with import growth reflecting a stabilization in domestic demand

花旗認為,得益於轉口貿易、供應鏈延伸和新市場需求,中國 6 月出口顯現韌性,進口同比實現年內首次正增長,這一回升反映了內需改善,可能支持經濟增長軌道穩定。
中國 6 月出口再度展現韌性,花旗預計將維持這一勢頭,同時釋放出國內需求趨穩的信號。
海關總署週一公佈數據顯示,中國 6 月按美元計出口同比增 5.8%。據追風交易台消息,花旗在其最新研報中表示,這一水平高於該行預估的 3.3% 和市場共識的 5%。得益於中美貿易局勢緩和,6 月對美出口收縮幅度顯著收窄至-16.1%,較 5 月的-34.5% 大幅改善。
花旗分析師表示,出口韌性源於轉口貿易、供應鏈延伸和新市場需求,進口回升的趨勢反映了內需改善,可能支持經濟增長軌道穩定。
出口增長超預期,驅動因素多樣
花旗指出,6 月出口增長主要得益於中美貿易局勢緩和及非美市場需求強勁,預計下半年出口仍將保持韌性。
該行的高頻追蹤顯示,對美出口量已初步觸底。

按貿易伙伴劃分,對東盟出口增長 16.8%,泰國和越南超過 20%,貢獻了近一半整體增長。對非洲出口維持 34.8% 的高增長,成為關鍵驅動力。

按產品看,汽車出口激增 23.1%,集成電路出口雖放緩至 24.2%,但貢獻佔比仍最大。機械電氣產品增長 8.2%,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反彈至 0.4%。花旗強調,轉口貿易至美國、供應鏈向東盟延伸、一帶一路國家和非洲的新需求,以及中國出口競爭力支撐了這一表現。

進口恢復增長,內需釋放趨穩信號
6 月進口同比增長 1.1%,為今年首次正增長。花旗認為這反映國內需求穩步回穩。
按產品劃分,石油和煤炭等大宗商品拖累進口,但集成電路和電腦進口提供支撐。集成電路進口加速至 11.5%,成為增長最大貢獻者;機械電氣進口升至 6.0%,高科技產品放緩至 9.6%;煤炭和大豆進口持續負增長;汽車進口進一步下滑-36.3%。

按夥伴看,對日本進口激增 10.8%,對東盟進口微增 0.1%,印尼和泰國分別增長 23.5% 和 20.0%。對美進口穩定在-15.5%,歐盟微升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