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ne Exports: Where is the "Expectation Gap"?

6 月出口表現超出市場預期,主要受中美關税暫緩影響,導致對美出口降幅顯著收窄。美國進口需求釋放,帶動其他地區轉口需求,尤其是香港和東盟。對歐盟出口韌性增強,人民幣貶值和歐央行降息促進製造業復甦。進口同樣超預期,主要受去年基數低和出口強勁帶動。
哪些因素造成了 6 月出口的 “超預期”?隨着 5 月以來中美關税暫緩,市場對於出口的階段性修復已有預期,但 6 月出口的實際表現依然超乎市場預料。哪些因素造成了這一偏差,應該如何看待這樣一份半年收官 “答卷”?
我們從不同國別的角度,可以觀察到其中的清晰脈絡:
第一,5 月關税暫緩對於我國出口的提振作用,更多 “後置” 到了 6 月數據當中。5 月 12 日中美髮布聯合聲明後,SCFI 指數(100% 反映即期運價)大幅上升,表明關税緩和明顯提振了出口商的訂單和預期。根據集裝箱的國際海運流程,從出口商訂艙到出關,平均耗時 2-4 周不等。而我國出口貨物的統計標準是 “實際進出關境” 的物品,這就意味着,關税 “降級” 所帶動的中國對美出口改善,有相當一部分落在 6 月數據的統計範圍中。
這在 6 月對美出口數據中體現得尤為明顯。6 月,我國對美出口同比降幅顯著收窄 18.4 個百分點至-16.1%,帶動我國總出口同比回升 1.3 個百分點。
第二,美國進口需求的階段性釋放,也帶動了其他地區的 “搶轉口” 需求。這其中,一方面是中國香港作為 “緩衝帶” 的意義顯現,另一方面是我國對東盟地區的出口反彈。6 月,這兩大地區合計帶動我國出口同比回升 0.8 個百分點。
第三,對歐盟的出口 “韌性” 不可忽視。這其中既包括人民幣對歐元貶值的促進作用,也包括歐央行連續降息所帶動的歐洲製造業部門景氣修復。
此外,拋開匯率因素的出口表現甚至要更加強勢。今年 6 月,美元兑人民幣匯率中樞相比去年同期明顯升值,這在一定程度 “壓低” 了美元口徑的出口同比。相比之下,人民幣口徑的出口表現更加強勢,6 月同比增長 7.2%。
除了出口,進口表現也超預期。一方面,去年 6 月的進口基數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出口延續偏強的表現也帶動了進口需求,分國別來看,6 月我國主要是從東盟的進口改善較多。
往後看,外需的持續性問題,依然是影響市場的重要變量。從資產價格的變化來看,6 月中下旬以來的訂單改善、中報業績預期等,已經驅動了一輪 A 股出口鏈的上漲。股市的強勢表現也影響了債市的風險偏好變化,月初以來長端利率連續回調。
那麼,外需的強勁還會延續嗎?
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在於美國的需求還有多少 “餘力”。美國是全球最大貿易進口國,其進口需求對於我國對美國、對東盟和拉美出口起到關鍵影響。
從美國的庫存表現上看,“搶進口” 的持續性存疑。隨着關税風險的釋放,美國前期的 “搶進口” 行為已經帶動了一輪明顯補庫,這既説明美國本輪內生需求驅動的補庫力度並沒有那麼強,也意味着前期 “透支” 的需求,可能在經濟基本面的下行過程中,造成後續進口動能的更快下滑。經驗上,美國製造業 PMI 新訂單 - 自有庫存可作為進口同比的領先觀察指標(領先後者 6-8 個月左右),該指標自今年 2 月以來已呈現連續下滑趨勢。
高頻指標也在反映對美出口的動能衰減。一方面,我國港口貨運量自 7 月初以來出現明顯回落。另一方面,我國對美集裝箱運價在過去 2 周由漲轉跌,且降幅領先於其餘航線。
短期內,關税暫緩窗口的存續、關税對於出口價格的 “提振”,仍能對出口起到支持作用。PPI 的偏弱表現下,我國出口價格 “逆勢” 回升(無論是月度出口數據,還是高頻的義烏小商品出口價格),這側面反映出,在 “關税由誰承擔” 的問題上,壓力並非全然 “轉嫁” 了給了中國出口商。考慮到外需持續性的問題,後續出口 “量” 的下行風險比 “價” 要更值得關注。
本文作者:張雲傑 陶川,來源:川閲全球宏觀,原文標題:《6 月出口:“預期差” 在哪?(民生宏觀陶川團隊)》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