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view Trump's new round of reciprocal tariffs? Pressure and negotiation tactics

華爾街見聞
2025.07.14 03:3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特朗普近期宣佈了一系列新關税政策,引發市場對關税戰升級的擔憂。然而,市場反應冷靜,美股屢創新高。關税變化包括時間延後、整體税率變化不大,且進口份額中近七成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歐盟。預計特朗普將繼續推進關税政策,以維持財政收入,避免債務風險,同時控制通脹壓力。

7 月 4 日 “大美麗” 法案通過後,決定下半年海外市場的三大因素之一的財政和税改已基本塵埃落地(《全球市場 2025 下半年展望:共識化的 “去美元”》),特朗普的焦點又再度轉向貿易和關税,近期接連宣佈了一系列令人 “眼花繚亂” 的新政策,讓市場擔心好不容易 “消停” 了三個月的關税戰是否又面臨升級風險。的確,如果不緊密追蹤關税變化的話,很容易給人又再度大幅升級的感覺,但市場的反應卻出奇的 “冷靜”,美股反而屢創新高。

那麼,到底關税有哪些新變化,是否大幅升級,對宏觀環境和資產的路徑是否有影響?我們將在本文中梳理更新。

關税有哪些 “新變化”?時間 “變相” 延後、整體税率變化不大、進口份額若包含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則近七成

我們在下半年展望中明確提示,關税作為特朗普本輪任期內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大概率會:1)繼續推進,即便援引 IEEPA 加徵的 “對等關税” 面臨法院的限制性裁決,但其仍可能通過 301 條款、201 條款以及 232 條款來推動關税;

圖表:除 IEEPA 外,特朗普仍可能通過 301 條款、201 條款以及 232 條款來推動關税

資料來源:白宮,PIIE,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截至 2025 年 7 月 13 日

2)需要維持一定的基本税率(有效税率 10~14% 即可對應年化關税收入 3000-4000 億美元,2024 年底有效税率僅為 2.3%),以抵消大部分 “大美麗” 法案增加的支出(每年平均新增支出 3400 億美元),使得整體財政既可以邊際改善但卻不大幅加劇債務可持續性的擔憂(《“大美麗” 法案後的美債、美股與流動性》);

3)但也不能太高,否則增加通脹風險,得益於補庫,當前税率對通脹壓力有限(《美國還能 “扛多久”》);

4)市場逐漸脱敏,只要關税不繫統性升級,市場認定特朗普加徵關税就是為了提高財政收入。

圖表:關税政策近期的主要變化一覽

資料來源:白宮,PIIE,中金公司研究部

臨近原定的 7 月 9 日除中國以外的談判截止日,關税政策又發生了以下一些新的變化,給大家以再度 “升級” 的感覺。主要內容如下:

1) 時間變相延後:自 4 月以來,除了越南 [1] 和英國 [2] 與特朗普政府達成貿易協議外,美國與其他貿易伙伴的談判並未如期完成,因此談判截止日期也由 7 月 9 日 “變相” 延長至 8 月 1 日。

2) 整體税率其實變化不大:美國分別於 7 月 7 日 [3] 和 7 月 9 日 [4] 發送 “徵税函” 對包括日本、韓國等在內的 22 個國家徵收 20%~50% 不等的新税率,但其中多數國家税率維持 4 月 2 日 “解放日” 宣佈的 “對等關税” 不變,如韓國、泰國;甚至柬埔寨、斯里蘭卡等税率還明顯下降,分別由 49% 和 44% 降至 36% 和 30%;巴西税率抬升幅度最高,由此前的 10% 升至 50%。7 月 10 日和 7 月 13 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佈將自 8 月 1 日起對加拿大 [5]、墨西哥和歐盟 [6] 加徵關税,關税抬升幅度在 5~10ppt 不等。

3) 進口份額若包含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則近七成:前兩批公佈的 22 個國家中,除日本(4.5%)、韓國(4.0%)佔美國進口份額較高,大部分國家佔美國進口份額小於 0.1%,因此加權後對美國有效税率影響可 “忽略不計”。但若包括加拿大(12.6%)、墨西哥(15.5%)以及歐盟(18.5%)的關税變化,涉及美國進口份額佔比將顯著由 21% 增加至 67%,我們測算該變化也將由當前仍處豁免期內的有效税率抬升 3ppt。

4) 對銅加徵關税:7 月 9 日特朗普宣佈自 8 月起將對進口銅徵收 50% 關税 [7],若基於 2024 年 170 億美元的進口規模,我們測算此舉將推升有效税率 0.2 個百分點。

圖表:美國分別於 7 月 7 日和 7 月 9 日發送 “徵税函” 對包括日本、韓國等在內的 22 個國家徵收 20%~50% 不等的新税率

資料來源:白宮,PIIE,中金公司研究部

如何理解 “新關税”?有效利率和通脹路徑或不會大幅改變,暫且視作 “談判技巧”,但對華關税需關注轉口貿易限制

8 月 1 日後有效税率大概率仍將維持在 15~16%,若 “新關税” 完全實施則或推升至 18%,當前處於豁免期內的有效税率約為 12~13%(中國 30%,其他國家 10%),除了已經達成協議的英國(10%)和越南(20%)外,如果假設上述特朗普提出的 “新關税” 完全施行,則對等關税部分的增幅將由當前的 4.7ppt 升至 8.7ppt,有效税率整體升至 18%,遠超過 3000~4000 億美元關税收入所對應的 10~14% 水平,因此我們暫且將 “新關税” 視作 “談判技巧”。如果假設談判順利,除中國、越南以及英國外的國家回到 10% 的關税,則有效税率則在 15~16%,不至於大幅改變通脹路徑。

對通脹而言,有效税率抬升有限對通脹幅度的影響不大,更多是路徑上因截至日延後至 8 月導致的傳導延後。我們預計年底 CPI 同比為 3.3%,核心 CPI 同比為 3.4%,通脹壓力仍主要在四季度。

圖表:8 月 1 日後有效税率大概率仍將維持在 15~16%,若 “新關税” 完全實施則或推升至 18%

資料來源:Haver,白宮,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本輪有效税率在 8 月 1 日後大概率回到 15~16%

資料來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我們預計年底 CPI 同比為 3.3%,核心 CPI 同比為 3.4%,通脹壓力仍主要在四季度

資料來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從市場反應看,市場同樣也認為近期政策更多是一個施壓和談判的技巧,“徵税函” 公佈後市場 “靜觀其變”,主要資產波動並不大,美股甚至再創新高,長端美債利率小幅升至 4.4% 附近,美元指數甚至小幅走高至 97.7,這也與我們此前判斷一致,即一旦當市場意識到關税政策是以 “增加財政收入” 為主要目的以及臨近中期選舉的 “約束” 後,也不致重演對等關税後的恐慌,波動幅度不會回到 4 月 2 日的極端情形(《全球市場 2025 下半年展望:共識化的 “去美元”》)。

對華關税預期如何?5 月 12 日中美關税 “降級” 以來,美國對中國關税税率在 8 月 12 日前由 145% 降至 30%(20% 的芬太尼 +10% 對等關税),8 月 12 日後將回升至 54%(20% 的芬太尼 +34% 對等關税)(《中美關税 “降級” 的資產含義》)。目前來看,從這水平上再進一步降低似乎可能性不大,因為美國與越南的貿易協定中規定第三方轉口税率為 40%,這也意味着,如果美國對華關税税率低於 40%,則無需轉口貿易,因此也需要進一步關注其他國家是否涉及到轉口限制,有助於我們判斷最終對華關税税率的區間。

對資產的含義?三季度流動性 “抽水”、關税談判等仍可能造成擾動,但波動將提供再配置機會

總體來看,近期關税政策的新變化依然可暫時理解為 “談判技巧”,並沒有大幅改變宏觀增長和通脹的路徑,市場也選擇 “靜觀其變”。然而,進入三季度,“大美麗” 法案通過後帶來的一個季度一萬億美元左右的流動性 “抽水”(《“大美麗” 法案後的美債、美股與流動性》)、關税談判進展中的 “極限施壓”、再加上 7-8 月因基數和庫存因素必然走高的通脹,再加上當前情緒處於高位的美股市場,也不排除再度出現波動,近期美債利率已經有所抬升。

但我們依然重申,如果出現波動,仍是較好的再介入機會,美股和美債都是如此。我們建議關注後續 8 月 1 日及 8 月 12 日兩輪關税談判截止日期,7~8 月通脹數據、7~9 月發債高峰、7 月 FOMC 會議、美股二季報。

► 短期擾動或通過推高美債利率傳導至美股。1)美債利率,若比照 2023 年三季度美債利率底部抬升 120bp 的極端幅度,美債利率在當前 4.3% 基礎上再抬升 80bp 會突破 5%(4 月以來已抬升 40bp)。然而,這一類比可能過於機械,一方面,當前期限溢價已經處於高位,2023 年抬升前期限利率為負值(-0.8%),而當前一度高達 0.9%,為 2014 年 7 月以來的新高。另一方面,4 月 “對等關税” 後流出美債資金的幅度是 2023 年三季度的兩倍還多,即便是三季度供給壓力增加,也不至於那麼極端。

圖表:2023 年三季度債務上限解決後,10 年美債期限溢價帶動名義利率抬升 120bp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2)美股估值:2023 年 6 月底至 10 月中旬的利率上衝階段,高利率導致估值收縮明顯(拖累 8%),但美股盈利仍增長 4%,因此整體回調幅度並沒有那麼大。假設其他條件不變,10 年美債若突破 4.8%,或將拖累標普 500 估值從當前 22.3 倍降至 20.3 倍,幅度 9% 左右。

圖表:標普 500 中樞在 6000~6200,利率若回到 2023 年發債高峰對應標普 500 5500 點

資料來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中期看,波動反而提供配置機會。1)衝高的美債會使得金融條件收緊,再加上美聯儲可能四季度降息,都可以提供再配置機會。基準情形下,我們預計美聯儲年內可以降息兩次,對應美債中樞 4.2% 左右。當前美國實際利率(1.78%)仍比自然利率(1%)高 0.78ppt,意味着美聯儲本就需要降息。只不過關税談判尚未落地,因此節奏上或需等到 9 月關税落地、不確定性消退後方可開啓降息。

圖表:美聯儲降息 2 次對應美債利率中樞在 4.2% 左右

資料來源:Bloomberg,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2)美國信用週期的重新啓動,是美股主要支撐和動力,得益於 AI 投資的強勁、政府財政脈衝的環比改善,以及降息後美國私人部門傳統需求的重啓《2025 下半年展望:共識化的 “去美元”》。基於年內降息 2 次、盈利增速回升至 9%(減税部分抵消關税拖累),我們測算,標普 500 指數中樞對應 6000~6200 點。

本文作者:劉剛,楊萱庭,來源:中金點睛,原文標題:《中金:關税又升級了嗎?》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