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llionaire Dan Loeb of Third Point Sold His Entire Stake in Tesla in Favor of a Stock That's Climbed More Than 420,000% Since Its IPO

億萬富翁丹·洛布(Dan Loeb)通過其第三點投資公司(Third Point)在截至三月的季度內出售了其在特斯拉的全部股份,總計 500,000 股。此決定是在特斯拉車輛利潤下降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做出的。洛布的退出也可能受到對特斯拉盈利質量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過往表現的擔憂影響。相反,洛布投資了英偉達(Nvidia),購買了 1,450,000 股,自 1999 年上市以來,該股票已上漲超過 420,000%,反映了他向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的投資轉變
如果説投資者在華爾街永遠不會缺少什麼,那就是數據。每個季度都要消化大量的財報,以及幾乎每天發佈的經濟數據,有時會讓人感到不堪重負。這也使得一些重要的信息容易被忽視。
例如,可以説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 13F 表格的截止日期不晚於季度結束後的 45 個日曆天,與財報季同樣重要。13F 是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至少 1 億美元)必須提交的文件,詳細列出了他們在前一個季度的買賣活動。
儘管 13F 遠非完美——活躍對沖基金的快照往往過時——但它們可以提供關於華爾街頂尖資金經理所關注的股票和趨勢的洞察。當我提到 “頂尖資金經理” 時,我指的不僅僅是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例如,第三點的億萬富翁首席執行官丹·洛布(Dan Loeb)無疑贏得了相當多的關注。洛布管理着超過 65 億美元的資產,並展現出從小型和大型成長股中獲取利潤的才能。
洛布在截至 3 月的季度的交易活動尤其引人注目。儘管他新增了 11 個新頭寸(其中 10 個是個股持倉),並完全退出了九個投資,但他與華爾街兩家最具影響力企業的交易方式尤為突出。
億萬富翁丹·洛布拋售特斯拉股票
或許第三點第一季度 13F 中最大的驚喜是,北美領先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特斯拉(TSLA 4.68%)的所有 500,000 股股票都被拋售。
有趣的是,洛布在 2024 年第三季度的某個時候開始建立特斯拉的頭寸。當時,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正在加大對當時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的支持。可以推測,如果特朗普贏得總統選舉,這對特斯拉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在特朗普 11 月勝選後,特斯拉的股票實際上翻了一番。
因此,洛布在第一季度的退出可能僅僅代表着一次恰到好處的交易,受到了政治局勢變化的推動。考慮到第三點投資組合中的平均證券持有時間略超過 13 個月,丹·洛布展現出了鎖定收益的意願。
然而,特斯拉股票被拋售的現實可能還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首先,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部門表現不佳,其車輛利潤經歷了兩年的下降。馬斯克之前曾指出,他公司的電動汽車定價政策是由需求決定的。隨着競爭加劇和特斯拉庫存增加,它別無選擇,只能在定價上變得更加激進。超過六次的降價對特斯拉的運營利潤造成了沉重壓力。
特斯拉的另一個問題是其盈利質量。儘管連續五年盈利,但其相當一部分税前收入來自不可持續的來源,如監管税收抵免和現金利息收入。特朗普的新税收和支出法案——《一項偉大的美麗法案》將會在美國取消這些監管抵免。
丹·洛布退出特斯拉的決定也可能受到埃隆·馬斯克帶來的逆風影響。儘管馬斯克將公司的收入來源擴展到能源生產和儲存,但他在過度承諾和未能兑現方面有着悠久的記錄。令人失望的 Cybertruck 銷量、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的温和機器人出租車發佈,以及十多年來未能實現的 5 級自動駕駛承諾,表明特斯拉的股票不過是建立在虛假承諾之上。
最後,特斯拉的估值幾乎沒有出錯的餘地。即使預計 2025 年銷售停滯,馬斯克的公司仍然要求一個不可思議的前瞻性市盈率為 105。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第三點的億萬投資者正在加碼華爾街的人工智能寵兒
在另一個極端,億萬富翁丹·洛布正在加碼的一隻股票,自 1999 年 1 月首次公開募股(IPO)以來,包括支付的股息,已經飆升超過 420,000%。第三點的 13F 顯示,洛布在截至 3 月的季度中購買了 1,450,000 股 英偉達(NVDA 0.75%),這也是他第二次擁有華爾街人工智能寵兒的股票。
英偉達之所以成為華爾街最大的上市公司,並且自 2022 年底以來市值增加超過 3.5 萬億美元,並非偶然。它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一成就,得益於其一系列競爭優勢。
英偉達的銷售增長——在 2023 財年(截至 2023 年 1 月)報告的銷售額為 270 億美元,預計在 2026 財年(截至 2026 年 1 月)達到 2000 億美元——反映出其圖形處理單元(GPU)在企業數據中心的主導地位。對 Hopper 及其後續的 Blackwell GPU 架構的需求仍然處於積壓狀態。
儘管 台灣半導體制造公司 努力迅速擴大其晶圓上晶片的產能,但對人工智能 GPU 的需求仍然遠遠超過供應。這使得英偉達能夠每年銷售更多的人工智能 GPU,並且相對於外部競爭對手能夠對其芯片收取顯著的溢價。人工智能 GPU 的稀缺性幫助英偉達的毛利率在一年多前達到了 78.4% 的峯值。
華爾街也因英偉達持續投資於創新而給予其獎勵。首席執行官黃仁勳試圖每年推出一款新的人工智能先進芯片,繼去年推出的 Blackwell 之後,計劃在 2025 年推出 Blackwell Ultra,2026 年推出 Vera Rubin,以及在 2027 年推出 Vera Rubin Ultra,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每年推出一款新芯片幾乎可以確保英偉達的硬件保持其計算優勢。
吸引第三點的億萬富翁投資者下手的另一個因素可能是英偉達第一季度的下滑。除了因特朗普的關税和貿易政策導致的整體股市疲軟外,英偉達的股票在 1 月份因中國的 DeepSeek 發佈 R1 大型語言模型聊天機器人而下滑。DeepSeek 的聊天機器人據稱使用了更便宜且性能較低的英偉達芯片。這些短暫的下跌使英偉達的股票降低了未來一年的盈利倍數,給了洛佈一個出手的機會。
但儘管取得了成功,英偉達的股票仍可能處於泡沫之中。根據歷史經驗,過去三十多年中,沒有任何下一代重大技術能夠避免泡沫破裂事件。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技術需要時間來成熟,這使得英偉達面臨人工智能泡沫破裂的可能性。
除了特朗普的關税和貿易政策外,英偉達面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不可避免的競爭加劇。特別是,許多按淨銷售額計算的最大客户正在內部開發用於其數據中心的人工智能芯片。儘管這些硬件不會與英偉達的 AI-GPU 形成外部競爭,但未來可能會佔用華爾街的人工智能寵兒寶貴的數據中心空間,減少 AI-GPU 的稀缺性,並延遲升級週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