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t waves may drive up inflation, and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incorporates "natural risks" into monetary policy considerations

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弗蘭克·埃爾德森指出,氣候與自然危機對經濟的影響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極端高温天氣對食品價格和 GDP 的衝擊。歐洲央行正在加速構建應對氣候相關經濟風險的政策框架,將氣候變化納入貨幣政策考量。這一轉變與美聯儲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強調不承擔氣候政策制定者的角色。
智通財經 APP 獲悉,歐洲央行執行委員會委員弗蘭克·埃爾德森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全球對氣候與自然危機重要性的認知正持續深化。他以 2022 年極端高温天氣為例,強調當時德國食品價格通脹率因此上升 0.4 至 0.9 個百分點,同時對國內生產總值 (GDP) 造成顯著衝擊。這一表述正值歐洲多地再度遭遇異常熱浪侵襲之際,區域性高温天氣已成為氣候變化影響物價穩定的典型案例——科學家普遍認為,全球變暖將加劇農作物種植難度,進而推高食品價格。
在此背景下,歐洲央行正加速構建應對氣候相關經濟風險的政策框架。本週公佈的政策調整顯示,該機構在制定貨幣政策時,已將氣候變化與"自然退化"影響納入系統性考量。埃爾德森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的歐洲央行年度會議間隙表示,這一決策是對傳統政策維度的重要補充。未來,自然風險因素將全面融入歐洲央行保障物價穩定及監管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各項工作中。
值得關注的是,歐洲央行的政策轉向與美聯儲形成鮮明對比。儘管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曾承認氣候變化對美國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潛在威脅,但他多次強調:"我們不會成為氣候政策制定者,這一角色非常非常狹窄。"據報道,美聯儲甚至試圖淡化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包括干預全球標準制定進程,例如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相關規範。
面對外界質疑,埃爾德森強調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仍堅持既定立場:"基於已有研究,我們認識到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氣候對價格穩定的單向影響。"他透露,機構正持續分析 2022 年夏季極端天氣等事件對通脹和經濟增長的傳導機制,以期建立更具前瞻性的分析模型。
談及自然風險管理的複雜性,埃爾德森指出其與碳排放存在本質差異:"沒有二氧化碳這樣的單一量化指標,必須綜合考量魚類資源、森林覆蓋率、土壤質量、水資源短缺及水質污染等多維度因素。"他透露,短期內將通過擴大研究覆蓋面和強化成果應用,深入探討這些變量對宏觀經濟運行、通脹走勢及債務可持續性的影響機制。
關於政策工具的設計方向,埃爾德森表示將延續氣候風險應對的成功經驗:"無論是制定新的政策工具,評估抵押品資質,還是未來調整資產購買策略,自然風險因素都將成為核心考量維度。"他強調,忽視這類風險將導致監管機構無法完整評估銀行體系的信貸風險,"這已經成為維護金融穩定的關鍵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