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a year and a half, American ride-hailing drivers will feel the impact of Robotaxi

華爾街見聞
2025.06.26 10:1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巴克萊的研究發現,每 11000 輛 Robotaxi 投入運營,就能奪取美國網約車 10% 的城市 - 機場市場份額。而要達到 50% 的市場份額則需 5.54 萬輛,這遠超 2026 年的預期規模且受限於當前車輛供應瓶頸。因此,2027 年將被視為 Robotaxi 對網約車市場帶來 “輕微” 衝擊的起點。

美國網約車市場正步入一個由 Robotaxi 引發的 “冷戰” 時代。

據追風交易台消息,巴克萊研究團隊 26 日發佈的研報顯示,儘管目前 Uber 和 Lyft 等網約車巨頭正積極與 Waymo 等 Robotaxi 公司合作以緩解短期擔憂,但預計到 2027 年,Robotaxi 的大規模部署將開始對傳統網約車行業構成實質性威脅。

研究發現,每 11000 輛 Robotaxi 投入運營,就能奪取美國網約車 10% 的城市 - 機場市場份額。而要實現對網約車市場 20% 的衝擊,需要 Robotaxi 車隊規模達到 2.2 萬輛;要達到 50% 的市場份額則需 5.54 萬輛,這遠超 2026 年的預期規模且受限於當前車輛供應瓶頸。

因此,2027 年將被視為 Robotaxi 對網約車市場帶來 “輕微” 衝擊的起點。屆時,網約車司機和平台盈利模式將面臨嚴峻挑戰。

網約車滲透率仍然偏低,為機器人出租車讓出空間

儘管網約車行業發展超過十年,但在美國個人出行市場的滲透率仍不足 2%。

巴克萊研究數據顯示,2026 年美國個人車輛出行預計高達 1454 億次,而網約車出行僅佔 29.1 億次。

其中,Uber 美國出行預計在 2025 年完成超過 17 億次行程(佔比 1.2%),Lyft 則預計超過 8.4 億次(佔比 0.6%)。兩大平台每日合計完成約 710 萬次行程,平均每秒 82 次。這種相對較低的市場滲透率為 Robotaxi 的未來擴張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Waymo 加州數據:揭示 Robotaxi 運營現實

巴克萊的分析深入 Waymo 在加州的運營數據。Waymo 目前在加州運營超過 730 輛捷豹 I-PACE,約佔其全球 1500 輛車隊的一半。2025 年 3 月,Waymo 在加州創下 70.8 萬次行程的月度新高,環比增長 14%。車輛利用率也顯著提升,截至 2024 年 12 月,平均每輛車每日完成約 24 次行程。

然而,這些車輛平均每天僅運營 13 小時,有 11 小時處於等待或充電狀態。報告估算,假設每日可運行 20 小時,峯值利用率可達 36 次行程/天。

成本方面,Waymo 在加州的平均行程里程為 9 英里,但其盈虧平衡定價高達每次行程 32 美元,遠超當前收費。這解釋了 Waymo 為何選擇與 Uber 等平台合作,以分攤高昂的運營虧損。

Robotaxi 瞄準的市場並非全面鋪開,而是高度集中的核心區域。以舊金山為例,市中心 7×7 英里的運營區域加上舊金山國際機場,佔據了該地區總行程的 40%。如果加上近期新增的郊區和聖何塞區域,Robotaxi 可觸達的市場約佔 Uber 和 Lyft 當地總需求的 50%-60%。

報告進一步指出,網約車行程高度集中在前 20 大城市,貢獻了 Uber 和 Lyft 總預訂量的 80%。Waymo 已宣佈在這些主要市場中近一半的城市開展運營,但通常只覆蓋每個都市區的大約一半區域。即便如此,每年仍有約 7 億次網約車行程面臨來自 Robotaxi 的新競爭。

2027 年:機器人出租車開始產生實質影響

真正的衝擊何時到來?報告預測,2027 年將是 Robotaxi 開始對網約車市場產生實質性影響的第一年。

假設 Waymo 在 2026 年擁有 3500 輛車隊,並且利用率提升至每天 36 次行程,該車隊每日可完成約 7.2 萬次行程。即便加上特斯拉等其他廠商的 1000 輛 Robotaxi,整個美國 Robotaxi 車隊僅佔 Uber 和 Lyft 在美國城市/機場總行程的約 4%。

要對網約車行業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衝擊,Robotaxi 車隊規模需要大幅擴張。研究顯示,要奪取 Uber 和 Lyft 每日城市/機場出行量的 20%,需要約 22000 輛 Robotaxi 以峯值利用率運營;而要達到 50% 的市場份額,則需要驚人的 55400 輛車,這是 2026 年預期規模的 12 倍。考慮到當前自動駕駛車輛的生產供應瓶頸,達到這一規模尚需數年。

因此,2027 年將是 Robotaxi 首次對網約車市場帶來 “輕微” 衝擊的起點。

車輛供應瓶頸制約快速擴張

巴克萊指出,車輛供應是機器人出租車增長的最大瓶頸。Waymo 目前的 1500 輛捷豹車隊相比網約車平台上 400 萬美國司機顯得微不足道。Waymo 計劃在 2026 年增加 2000 輛捷豹 I-PACE,但在 2027 年現代汽車加入生產前不會有額外車輛供應。

特斯拉剛在奧斯汀推出機器人出租車服務,馬斯克表示將從少量車輛開始,幾個月內增至 1000 輛。然而特斯拉的擴張面臨技術、基礎設施和 Cybercab 產能等多重瓶頸。

其他較小廠商也宣佈與 Uber 和 Lyft 合作,但這些車隊規模和技術成熟度仍不明確。

單次行程經濟性:盈利之路漫漫

機器人出租車面臨嚴峻的成本挑戰。Waymo 的捷豹 I-PACE 單車成本超過 20 萬美元,包括激光雷達、攝像頭、傳感器等自動駕駛技術。研究估算,Waymo 需要每次行程收費 32.10 美元才能實現盈虧平衡,而目前可能每次行程虧損約 12 美元。

未來,如果採用成本僅為 3 萬美元的 “理想化” Robotaxi 車型,盈虧平衡定價可大幅降至每次行程 15.88 美元,這將顯著改善經濟性。這正是 Waymo 選擇與現代、吉利等廠商合作開發低成本車輛的戰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