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S raises TSMC's target price to NT$1,200, with AI demand and capacity expansion as dual growth engines

瑞銀將台積電 2025 年第二季度目標價上調至 1200 新台幣,重申 “買入” 評級。預計 2025 年美元收入增速將從 25% 上調至 29%,資本支出預期為 400 億-420 億美元。AI 需求與產能擴張成為增長的雙引擎,長期每股收益複合年增長率預估從 16% 提升至 18%。
智通財經 APP 獲悉,瑞銀髮布台積電 (TSM.US) 2025 年第二季度財報業績前瞻報告,重申 “買入” 評級,並將目標價從 1180 新台幣上調至 1200 新台幣。瑞銀從產能佈局、財務預測、行業趨勢等多個維度,揭示了這家企業未來增長的底層邏輯。
產能版圖持續擴張,技術壁壘構築護城河
截至 2023 年底,台積電年產能已達 3600 萬片 8 英寸當量晶圓,其生產網絡覆蓋台灣本土及海外。在台灣,公司運營四座 12 英寸晶圓廠、四座 8 英寸晶圓廠及一座 6 英寸晶圓廠;海外佈局方面,通過全資子公司管理美國、中國各一座 12 英寸晶圓廠及兩座 8 英寸晶圓廠。這種 “本土深耕 + 全球輻射” 的戰略,既保障了供應鏈穩定性,也為應對地緣政治風險提供了緩衝空間。
財務數據全面上修,盈利韌性超預期
瑞銀將台積電 2025 年美元收入增速預測從 25% 大幅上調至 29%,資本支出 (CAPEX) 預期同步上調至 400 億-420 億美元區間。這一調整背後,是雲端 AI 需求爆發與先進製程產能釋放的雙重驅動。具體到季度層面,2025 年第二季度美元收入增速有望突破台積電自身 13% 的指引,毛利率預計維持在 57.0% 高位,接近一季度 58.8% 的歷史峯值。更值得關注的是,瑞銀將台積電長期每股收益 (EPS) 複合年增長率預估從 16% 提升至 18%,凸顯 N2 製程 (2 納米級) 及雲 AI 業務對盈利能力的持續拉動。
AI 需求催生新增量,CoWoS 封裝成關鍵拼圖
在半導體週期波動中,台積電展現出獨特的抗風險能力。瑞銀雖下調 2025-2026 年智能手機/PC 出貨量預測,但對雲 AI 芯片需求持樂觀態度。作為 AI 芯片封裝的核心技術,CoWoS 產能擴張成為關注焦點。研報預計,台積電 CoWoS 產能將在 2025 年底達 70 千片/月 (kwpm),2026 年底進一步攀升至 100kwpm,較此前規劃提升 30%。這一擴產節奏若能兑現,將直接緩解英偉達等客户對高端 AI 芯片供應的焦慮,並帶動封裝業務收入佔比突破兩位數。
定價權與成本管控,毛利率保衞戰雙管齊下
面對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利潤率壓力,台積電展現出精準的應對策略。瑞銀預測,2025 年第三季度至 2026 年,公司毛利率將維持在 55.5%-56.5% 區間,顯著高於市場共識預期的 53%-55%。這得益於兩大抓手:其一,2026 年初將對 N5(5 納米級) 和 N3(3 納米級) 晶圓實施結構性提價,其中移動端產品漲幅 3%-5%,HPC(高性能計算) 領域漲幅達 10%;其二,通過產能利用率優化與供應鏈管理,有效對沖匯率波動影響。
風險與機遇並存,資本開支策略成勝負手
儘管前景樂觀,瑞銀也警示潛在風險:技術迭代加速可能削弱現有製程競爭力,地緣政治風險,如美國《1962 年貿易擴展法》第 232 條調查或推高運營成本。對此,台積電管理層已計劃上調 N2 製程及海外擴產的資本支出,2025 年外部資本支出預計達 400 億美元,較此前規劃增加 5%。這一舉措既是對技術領先地位的加固,也是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重構的提前佈局。
估值與投資建議:目標價上調至 1200 新台幣
基於更強勁的 AI 需求預期與成本傳導能力,瑞銀維持台積電 “買入” 評級,並將 12 個月目標價從 1180 新台幣上調至 1200 新台幣。當前股價 1055 新台幣對應 2025 年市盈率僅 22 倍,顯著低於其長期盈利增速預期。對於尋求半導體產業鏈核心資產的投資者而言,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壟斷地位、AI 浪潮紅利釋放以及穩健的資本回報策略,預計 2025 年股息率提升至 1.8%,三重驅動下,仍是最具確定性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