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will be the next MicroStrategy? Global listed companies have purchased 3% of Bitcoin, with a total market value of $87 billion!

華爾街見聞
2025.06.20 09:4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MicroStrategy 仍是企業比特幣持有量的絕對領導者,目前持有 59.21 萬枚比特幣。Twenty One Capital、特斯拉、Metaplanet 等公司,正在效仿 MicroStrategy 的策略,將比特幣作為企業儲備資產。

全球企業正在掀起一場比特幣收購熱潮,130 家上市公司持有的比特幣總價值已達 870 億美元,佔全球比特幣總量的 3.2%。這些公司正在效仿 MicroStrategy 創始人 Michael Saylor 的策略,將比特幣作為企業儲備資產,推動自身股價飛漲。

據媒體 20 日分析,過去一年中企業持有的比特幣數量激增近 170%。從美國的特朗普家族媒體公司到日本的 Metaplanet,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在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籌集資金購買比特幣,這一趨勢已成為推動比特幣價格升至 11 萬美元歷史高位的重要力量。

這些"比特幣資產配置"策略的支持者將其稱為"無限賺錢漏洞"——企業通過購買比特幣推高股價,進而籌集更多資金購買更多比特幣。然而,這一模式尚未經歷比特幣價格長期下跌的考驗。

企業持幣熱潮正值特朗普政府承諾將美國打造為"世界加密貨幣之都"之際,預期的監管框架將為加密貨幣行業提供進一步支持。

MicroStrategy 領跑:1000 億美元市值的比特幣巨頭

MicroStrategy 仍是企業比特幣持有量的絕對領導者,目前持有 59.21 萬枚比特幣。這家原本的軟件公司在 Michael Saylor 的帶領下,已轉型為市值 1000 億美元的比特幣投資工具,其市值達到所持比特幣價值的 1.6 倍。

Saylor 於 2020 年 8 月首次宣佈將比特幣作為主要儲備資產時,少有人相信這一策略。然而,隨着比特幣價格上漲,MicroStrategy 的市值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了比特幣本身。去年 10 月起,Saylor 加快了購買步伐,計劃在三年內籌集 420 億美元,其中股權和債務各佔一半。

上週,Saylor 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公司的"商業策略 100% 是比特幣。永遠如此。"他聲稱,即使比特幣價格下跌 90% 並在低位維持四年,MicroStrategy 也不會倒閉,儘管股東會受到衝擊。

新興競爭者:Twenty One Capital、特斯拉、Metaplanet……

Twenty One Capital 通過今年 5 月的合併交易成立,目標是取代 MicroStrategy 成為領先的上市比特幣收購公司。該公司由美國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之子 Brandon Lutnick 運營的 Cantor Equity Partners 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而成。

這家公司獲得了穩定幣運營商 Tether 和日本軟銀的支持。交易完成後,Twenty One 將以 Tether 代為購買的 4.2 萬枚比特幣開始運營。目前已購買超過 3.7 萬枚,價值近 39 億美元。

特斯拉在 2021 年首次購買 15 億美元比特幣,準備接受加密貨幣支付。儘管首席執行官馬斯克隨後放棄了這一計劃,並在次年拋售了 75% 的比特幣持倉,但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最近重新成為重要持有者,目前持有 1.15 萬枚比特幣。

由於會計規則變化,特斯拉去年報告其加密貨幣持倉帶來 6 億美元的按市值計價收益提升。

還有日本的 Metaplanet,代表了最熱情的 MicroStrategy 模仿者之一。這家曾經的酒店開發商去年進行了"戰略轉型",目前持有 1 萬枚比特幣,計劃到 2027 年底將持有量增加至 21 萬枚。該公司總裁 Simon Gerovich 表示,美國總統之子 Eric Trump 擔任其戰略顧問。

未經考驗的商業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比特幣資產配置"策略在牛市中表現亮眼,但這一模式尚未經歷比特幣價格長期下跌的考驗。許多公司為建立比特幣儲備而承擔債務,一旦加密貨幣價格持續下跌,這些企業可能面臨償債困難。

美國醫療保健技術集團 Semler Scientific 的案例證明,並非所有采用比特幣策略的公司都能享受股價溢價。儘管該公司自去年 5 月採用比特幣作為主要儲備資產以來股價有所上漲,但其市值大致等於所持比特幣的淨資產價值,未能獲得類似 MicroStrategy 的高溢價。

特朗普媒體科技集團雖然宣佈計劃籌集 25 億美元創建比特幣資產配置,但尚未開始實際購買,顯示出這一趨勢仍在發展階段。